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做粉絲最幸福的事
艾莉塔:戰鬥天使影評《艾莉塔:戰鬥天使》讓許多人奔走相告「有生之年的《銃夢》來了」,但在我心裡銃夢兩字的重要性遠遠不如「戰鬥天使」。因為第一次看艾莉塔的故事,就叫戰鬥天使。
那時我還是逮啥看啥不挑食的年紀,在某個在線視頻網看了三集動畫片,日漫的畫風卻是英配中字,但精彩程度到讓我完全無心質疑它的國籍。
印象最深的,一是有個手撕(字面意義上)各路機械大漢的少女,二是有個長長的鐵管連接的空中城市,把攀登者攪成肉泥。
當時看封面上的片名是「Battle Angel」,以我少得可憐的詞彙量竟然弄把「戰鬥天使」翻對了。多年後才知道,動畫的原著口碑炸裂,更鼎鼎的大名叫《銃夢》,但已經無法抹去「戰鬥天使」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也讓電影版有了天然的親暱感。
跟動畫一樣,電影中的戰鬥天使源自一個天空桃花源,那是核平後重建文明的未來人共同的嚮往之地。達官貴人和平頭百姓都一樣面帶豔羨又眼含敬畏地談論著它,讓人無法不好奇那是個怎樣顯赫的存在。
懸浮天際的「撒冷」至高無上不容進犯,那裡發出的指令決定了芸芸眾生的命運規章,那裡有地表的人上人也難以企及甚至難以想象的榮華富貴。
天空君主如索隆之眼一樣,全知全能俯瞰螻蟻眾生,劫持傀儡來傳達意志,深諳用僱傭兵打擊犯罪,用暴力遊戲宣洩大眾情緒的統治方案。
世界百廢待興,天地邪惡有序,直到從天而降的少女,打破了脆弱平衡,攪亂了所有井然。
在銀幕上,青春氣息洋溢的敵托邦,跟個性頑強的少女總能配一臉,要說有什麼不同,那就是艾莉塔是一個少女中的少女,有著碾壓一切頑強的頑強。
她代表庸眾反抗極權,用至剛的武力迎戰至高的權力,她挑釁和打架時的架勢,可以讓前幾年流行的那一波青少年敵托邦電影裡最爺們的爺們也像個小奶狗。
電影基本上還原了卡通的打鬥風格,包括比體操更靈活的姿態和強勁的擊打感。這是當年看動畫就感受到的:改造人打架的好處,除了力量、敏捷和防禦的成倍疊加帶來超凡的動作美感,還有一點是可以把傷害效果放到最大。
於是隨處可見的身體穿孔、四肢齊斷、身首異處,更有創意一點的,可以被橫著或豎著一劈為二,或削去半張臉——嘴裡還在嘰里咕嚕。
金屬代替了骨骼,機液替換了血漿,斷肢的凌空飛舞就充滿了妖邪的藝術感,一群肢體不全者張狂廝殺著,戰術中不乏對肢體零件的怪妙使用,那是賽博朋克獨有的暴力美學。
看著看著電影,我突然對詹姆斯·卡梅隆滿懷羨慕。
他的劇本向來有鮮明的個人印記,但《戰鬥天使》摒棄了這些張揚,一門心思重述了那個熟悉的故事,或者說是世界觀。
或許是他太鍾情原著,比起讓電影史上多一部「卡神編劇作品」,他更想達成的是在大銀幕上,看一看那段末日廢土的冒險,那群武裝到毛細血管的戰士,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以及所有那些讓他魂牽夢縈的意象。而這樣昂貴的心願,他也照樣化作了現實。
跳出情節,我覺得這電影終究是在說:看吧,做一個任性又有本事的粉絲,實在是很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