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絕命大平台》影評:自發性團結?不存在的!(內含劇透)
絕命大平台影評寫在前面
3月12日,法國總統Emmanuel Macron,在抗擊Covid-19疫情的講話中,倡議一種法國人民的「自發性團結」。希望民眾自覺遵循基本的健康建議,盡可能地待在家中。總統指望著民眾的「個人和集體的自律」。
然而, 歐洲近日難得,日日晴朗好天氣,大家還是出門享受春光,湖邊漫步、和朋友去鬧市購物……氣得Macron在3月16日又發表了一次電視演講。他說「你們不僅沒有在保護你們自己,也沒有在保護其他人!」
在自發性團結沒有起到效果的情況下,政府進一步介入了。從3月17日中午起,每一位要離家的法國民眾都需要簽一份證明。除非必要不得出門,例如,採買日常食品日用品、去醫院看病、有一份不能在家辦公的工作。目前,法國政府只允許食品店、藥店、銀行、新聞機構、汽油站,煙草店(有些諷刺)繼續營業。
3月18日,法國政府簽發了4095份罰款單。Macron甚至還調用了軍隊。英國首相、德國總理都陸續發布政令,限制民眾出行。本周,荷蘭國王的電視演講中也多次提到:大家在這個特殊時期,一定要團結。
3月22日,今晨歐洲中部時間11.30,我的手機持續響了半分鐘。一看是荷蘭政府的警報:要求民眾之間要保持1.5米的距離。其實這個警報的內容是老生常談了。
一再重複,原因無非是:很多人照常該幹嘛幹嘛,這對新冠病毒的傳播簡直是最佳助攻!
就拿我的鄰居來說吧,85歲的獨居老太太,屬於高危人群。我和隊友擔心她一人在家,沒辦法出去買菜,也沒有口罩。我們勻了一些家裡的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給老太太送過去,還跟她說我們購物的時候可以幫她買一點兒。老太太也是耿直,說:「口罩沒用啊,不用怕,我每天出門騎行30公里呢,每天都去超市買菜」。我們真是多慮了。
我生日當天,合夥人和其他組內同事給我打電話,唱了一通生日快樂歌。感人程度足以抵消我日後在工作中對他們的怨懟。其他一個合夥人聞風而去,參與電話祝福。還說:「我們除了誰誰誰,還有你,在家辦公之外,其他的人都在辦公室哇!你不要怕。我們年輕的就是要出門感染的,保護那些年老體弱的高風險人群。回頭咱就群體免疫了。」我一時語塞。
交往甚密的法國律師朋友,在我生日的次日,「咚咚咚」敲門給我送了一隻超級可愛的狗子公仔。一進門就是法式狂吻。後來我才得知,她長期騎馬的俱樂部,有個教練最近確診感染了新冠。怎麼說呢,哎,五味雜陳。
上周六騎車出門採購,順便觀察下代爾夫特(荷蘭一城市)的狀況。
家附近的麵包店,每次只允許一個客人進店,其他人店外等候,但店員沒有防護。
常去的蔬菜店裡,一如既往熙熙攘攘的街坊鄰居,把小店都快站滿了,大家好像還在親切嘮嗑。沒人戴口罩。
週六的代爾夫特,人流量比往常確實是少了,可是在外面晃的人也不少,沒人戴口罩。我路上碰到之前瑜伽館的會友,隔著幾近一條運河的距離,對他喊話:「注意防護,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戴口罩噢」。喊完趕緊撤,留下對方在風中凌亂,一臉不解。
目前我們只敢去亞洲超市-東方行買食物,那裡的客人半數以上都戴口罩,有的西方人還戴了雙層。收銀台區域被塑料膜封了起來,收銀員和員工都戴了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儘管如此,裡面人太多了,我們進去採購的時候還是惴惴不安,用比平時快兩倍的速度把東西買齊,「倉皇而逃」。
正文
這種關鍵的時刻,究竟能不能依靠民眾的「自發性團結」,自覺自願禁足在家,盡量阻斷疫情傳播?恐怕是很難。
週末觀影日,我和隊友看了一部Netflix出的西班牙語電影,名叫《The platform》,中文譯名:《絕命大平台》。導演是Galder Gaztelu-Urrutia,曾執導過《被遺落的孩子》。這部電影的編劇很有想象力,影片的每一幀、每一句台詞都值得玩味,看的時候胸中像是壓了一個大石頭。它對人性、社會、階級的諷刺、針砭的意味,恐怕不輸《寄生蟲》,只是其映射社會現實的表達方式更為赤裸裸。
在疫情期間看這部電影,我解讀的該片主題就是:自發性團結,有用嗎?沒有!故事是這樣的:男主角為了戒菸,自發地被收監。聽說期滿後,還會拿到一張證書。到了監獄發現,這是一個自上而下垂直管理的監獄系統,即是所謂的「監獄坑」。成百上千的平台被垂直堆疊起來,中間被掏空,方便平台上下傳遞食物。
這裡的人分為:上層人-下層人-墜落的人(死人)。監獄的設置跟十八層地獄差不多,共有333層,每層有兩個人。獄中人或是自願報名,並經過嚴格選拔進來的,或是因殺人越貨來服刑的。每個人都被允許帶一件傢伙事兒進來,大多數人會選擇防身的武器,十字弓、刀槍等,唯獨男主角選了一本書-《堂吉柯德》,這一信息也隱喻了之後男主的行為。
「監獄坑」的人,每天面臨的唯一問題就是:生存!每天吃什麼?大家進監獄之前,已經將自己喜愛的食物記錄在案。這些食物由一群專業至極、甚至挑剔的後廚精心挑選食材、嚴格管控出品,精雕細琢後擺上桌,可謂花樣紛呈。奢華的盛筵將放在一個漂浮的平台,從0層一層層降落,每一層的人在限制好的2分鐘之內進食,之後平台下降至下一層,以此類推。人不能私留食物,否則監獄內部的溫度會急劇升高或者下降。
下層人只能吃上層人留下的殘羹冷炙。上層的人往往都是胡吃海塞,很多人甚至刻意糟蹋食物。以致漂浮平台下降到50層以下,便只剩一些支離破碎的容器,毫無食物殘留。因此,底層人會餓很多天,餓到喪失人性,把另一個獄友殺死,食其肉度日。不願吃獄友的,只能餓死。總之,「監獄坑」裡人會越來越少。
男主角剛進「監獄坑」時,被分配到了第48層。他的第一個室友,是一位怪異的老頭子,口頭禪是「顯而易見」嘛。老頭是因為被電視購物所騙,一氣之下把電視機砸出窗外,害死一個行人,進來服刑的。他來的時候帶了一把電視購物買的尖刀。
老頭認可男主角有善心,因為他從一開始就希望以理服人、呼籲大家合理分配資源,讓人人不至於被餓死。男主角的呼籲自然沒有任何成效,他也漸漸適應了監獄生活。至少住在48層,每天的殘羹冷炙還比較富餘。他和怪異老頭相處甚好,互相為對方念書、一起健身。
實際上,這個「監獄坑」有其獨特的遊戲規則。在這裡「階級」並不是固化的。上層人-下層人的順序是每隔一個月左右會調整、互換。這意味著這個月酒池肉林的人,下個月可能會餓死,或被殺死。那些靠食人肉活了下來的底層人,調整至上層時,他將會以何種心態對待那些食物,就可想而知了。
男主角被麻醉後,醒來後發現自己被老頭綁在了床上。原來他們下降到了171層。意味著接下來很長一段時日,他們都不會有食物。老頭為了防止年富力強的男主角把他殺死,先行一步把男主綁起來;並計劃好8天後,也即是男主「自我淨化」完畢,開始食其肉。這就跟男主最愛的勃艮第蝸牛的命運無異,蝸牛在製作前,也要經過「排除體內雜物」這道工序。
此時的老頭,沒有什麼殘存的人性和友誼。但最終,老頭被男主反殺,老頭的肉也成了男主絕望時的救命稻草。
男主角再次醒來,升至33層,在這裡遇到了他的第二位室友-曾經選拔男主進監獄的面試官,也是監獄管理局的機構人員。
這位中年患癌症的女士,跟男主角一樣也是自願入監的。之後,男主角從她得知,原來這些食物的額度都是分配好的,如果每一層的人都只食用能維持生命的基本的量,食物足夠養活300層的人。沒人會餓死、沒人會被殺。女子是個善心人,她也篤定「要自發性的團結的話,大家都不會死」。
她試圖為下一層的人分配好一定量的食物,每天磨破嘴皮子希望樓下的倆個壯漢只吃她分配好的食物,並以同樣的形式再為樓下的人分配食物。然而,回饋的她的只是謾罵。日復一日,女子每天重複一遍,原本對人性失望至極的男主角也受到感染,他威脅樓下的兩位壯漢,如果不照辦,他就要拉粑粑在食物上面,讓他們都沒得吃。這才有些成效。不過也沒有維持多久。
再次醒來,男主角和患癌的女士又掉到了100多層。男主發現女士已經自殺,或許是出於絕望,或許是為了給男主角生的希望。熬了很多天,男主角萬不得以,經歷了艱難的心理鬥爭後,才吃了女士一點點的人肉以維繫生命。
沒過多久,他升到了第6層,無限接近頂層。這意味著他可以饕餮盛宴了。此時,他的第三位室友是一個壯漢黑人(以下用「壯漢」代替)。壯漢嘗試說服上層的人用一根繩索將他一層層拉上去,逃出生天。未果,壯漢反而遭受羞辱。
男主角和壯漢一合計,實施了一項壯舉:為了眾人都能吃到食物,他們決定製作簡單的武器,站在擺放食物的平台上,跟著平台一層層下落,為每一層的人分發定量的食物。
50層以上的上層人由於每天食物充裕,斷食一天沒關係。所以,他們從50層以下開始分配食物。本著「先勸說,再施以暴力」的原則,面對每一層或「飢腸轆轆」、或「窮凶極惡」的人。他們發現:勸說無用,只能上手!
漂浮平台一路降落,100層以下,層層餓殍,森森白骨……男主和新室友就像他帶的那本書中的「堂吉柯德」一樣,以「瘋子」行徑,行「俠義」之道!最終,平台降到底,兩位戰士/瘋子最後犧牲了,卻換來了一個充滿希望的結局。
後記
劇透結束。整個故事告訴了我什麼呢:自發性團結?不存在的!「改變永遠都不會是自發的」。最後還是得靠懲罰機制。將這個故事套在現在的新冠病毒身上,就是:歐洲很多國家的政府如果只是靠呼籲民眾好好在家待著,不加以一定的責罰機制,是無法有效地控制疫情發展的。
當然,有不乏自覺的個體,比如我老媽這種堅定的共產主義者,抱著「不給國家添麻煩」的理念,她愣是一倆月沒出過門!儘管在廣東,她住的城市早就已經相對安全了。
噢,針對「自發性團結」的問題,我還想再叨叨幾句。國內的同胞們,也別吐槽什麼「建設祖國你不行,千里投毒第一名」之類的話了。因為個別不負責任的人的個人行為,一桿子打死一票海外華人。之後,咱們還怎麼擰成一股繩,好好建設偉大祖國?
一則,且不說很多海外遊子最終要回國搞建設,就單說這段時間,很多海外華人在國內疫情爆發初期,卯足了勁買空國外的口罩,支援國內抗擊疫情。導致現在國外大範圍缺貨,政府只能忽悠民眾:口罩沒用。說海外華人沒有建設祖國,也確實有點傷人啦,抹殺了很多人的努力;
二則,換位思考,海外遊子在對本地疫情爆發,政府不力的情況下,想回到安全的祖國、親人的懷抱。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想想,如果你身在意大利,一天內增長了4207個新案例,同日,武漢的患者增長率零增加,你又會何去何從?
當然,海外的華人也應理智評估旅途輾轉過程中感染的風險,或許在家待著是一種更好的選擇。回國後也應配合防疫、隔離等各項措施。總之,就是互相諒解、各自珍重呀!
電影的結局是充滿希望的,疫情期間我們也為很多人的人性光輝所照耀。這世界,還是美好的,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
下文配圖來自荷蘭攝影師Dick van Duijn的作品:當一隻小松鼠遇見春天(我瞎起的名字),希望諸君也能早日結束隔離,在春天裡盡情撒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