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絕命大平台》影評:這部電影是一道應用題,答案要自己填

絕命大平台影評

在真實的絕望和虛幻的希望的輪番閃爍中,電影戛然而止,留下了身體冰冷的我和我對自己人性的懷疑。晚上躺在床上,我睡不著,好像自己體面的外皮被扒開乾淨了,留下野獸般潮溼的軀體,這個世界的寒氣不斷向我襲來,好讓我清楚認識自己身處於一個何等直接冷酷的環境。

一個寓言故事,開頭甚至是結局都沒有驚喜、能夠被觀眾預測,究竟是什麼把它與其他末世幻想電影區分開來?我覺得是它呈現的天真直率的態度,像一個赤裸的孩子在荊棘叢裡奔跑,任由險惡發展,我們怕了,停了下來,只能眼看ta跑遠,不知道前方有什麼在等著那具流血的軀體,只知道ta會一直跑下去。看恐怖片的一大收穫是讓自己看見恐怖但不至於歷經恐怖,但在這部電影面前我們很清楚地意識到: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這部電影裡面。在這個垂直監獄裡,加點娛樂,加點短暫的人情味,加點社交,加點室內裝飾,制定個時間表,延長服刑期限,就是我們真實的世界。這種層層剝奪的系統把我引向何方?改變是否有效?電影只是一道有冗長鋪墊的應用題,從沒想過給你什麼答案。又一次,我們的恐懼被未知激發。

上層階級吃飽喝足,下層階級忍飢挨餓,這體制之惡都是老生常談的社會問題,很多領導者也想讓大家相信這個問題只有上帝才能解決,人們無處發洩的、面對無法動搖一根汗毛的體制的厭惡開始內化,一時間社會達爾文主義興旺,人們把吃的飽歸功於上層人士的殘酷(大概將其等同於聰明),把吃不飽歸咎於下層人士的不夠狠心或不夠努力,大家都希望習得強大的殘酷,把同胞打趴下成為自己的墊腳石。在這裡電影對這個至高無上的監獄體制提出了兩個問題:第一,在斥責上層人士不顧食物夠不夠分之前,我們搞清楚了究竟有多少層的人需要餵飽了嗎?第二,食物看起來很多,但這真的是0層的人盡其所能提供的分量了嗎?這兩個問題十分重要,可以說是直接影響了每個人的行為。在分析之前我先列個表,簡單分析一下電影中的人物:

同時我也認為他們的代表形象是多層次的,這種方法是我認為最容易為我的觀點服務的。

顯然,靠著體制自己來調節的結果是悲慘的,無論是把監獄打橫(《雪國列車》)還是簡化成一個概念模型(《人體蜈蚣》),處於末端的人都得忍受朝不保夕的生命危險。清楚認識人性極限的、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像老頭Trimagasi這樣的現實主義者就採取了最直接的自保方法,殺掉室友以填補並不足夠的資源供應,這可能也是制度設計者所期待的下層人士的生活方法,Trimagasi不在乎究竟有多少層,監獄管理者不說我就不管,他對層數的認識基於自己的經驗,並轉化為自己的生存智慧。

也有興趣看書但還是放不下刀的Trimagasi

Baharat也不在乎有多少層,有多少食物,以為自己能往上爬,是體制培養出來的順從者,但其實這完全取決於上面的人,當希望破滅後,他才加入了Goreng的革命。

實現不了階級跳躍從而轉向革命的Baharat

像Imoguiri這種誕生於上層的人自以為自己知道世間疾苦,出身的優渥給了她拯救世界的勇氣和自信,但當發現監獄根本不止200層的時候,她認為自己的努力都是白費,這個制度根本無法被拯救,而自己早已泥足深陷。

悲劇英雄Imoguiri

Goreng就很有意思,一開始被現實控制,隨波逐流的他被Miharu所代表的希望虜獲(交合的春夢喻示他們合二為一)後,有了摸清現實的勇氣,也有了捨生的勇氣,最後發現層數根本超出食物能供應的範圍後,還是把希望(第333層的小女孩)寄予(給)了體制管理者。至此,命運能夠被掌握的黃粱一夢完結。

Trimagasi死了,也變成Goreng的一部分

所以,除了0層的人以外,沒有人知道這個系統究竟有多少層,知道的人都活不下來,對層數的認識相當於人們對世界的認識程度。不過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不能間接回答第二個問題,我們知道,0層的人對食物很上心,完全是按照0層的人的標準準備的,甚至照顧到大家的喜好,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他們對監獄情況的認識完全是「何不食肉糜」式的,準備了一堆華而不實的食物,居然還有蝸牛這種不能填飽肚子的東西。

概念性的Miharu

大家傾向於隱藏結局的觀點,說後來奶油布丁被送上去了,但是主廚關注的點只在上面的頭髮上,之後監獄的體制依舊——我也認同這個觀點,但我還是不確定0層的人是否真的知道大家不能吃飽。他們有可能是不知道的:他們對送上來的沒有被吃的布丁不是很意外,可能他們認為大家是能吃飽的,甚至還能挑剔上面的問題;而且他們對自己的烹飪要求非常嚴格(上層人士對自己訂立的制度非常有自信),他們很有理由相信食物每天被吃光完全因為自己的水平高超;同是人類的他們知道人類的劣根性,他們可能認為食物不充足完全是因為較上層的人吃了太多。他們也有可能是知道的:他們知道無論他們準備多少食物,沒有人能夠撼動這個系統,所以何必去損害自己的利益給別人多準備食物呢?有飢餓上面的人才會感恩,有飢餓下面的人才會恐懼。大家吃飽喝足了就開始想著打破僵局了,讓他們餓著自然是最好。

十維空間的0層人

雖然導演幾乎把悲劇釘死了在屏幕上,但還是留下一線生機,提醒大家,現實需惡劣,但永遠需要大家提出解決方案。究竟主角想要傳遞一個怎樣的消息?是示強:告訴0層的人下面的人是可以聯合在一起顛覆系統的嗎?是示弱:告訴0層的人,下面仍存在人性,是值得被拯救的嗎?導演設置一個開放性的結局,就意味著他想讓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啟示:就看你願意把主廚挑剔頭髮絲的場景放在中間還是最後了。悲觀的人會把這個場景看作是結局:主角Goreng受智者的啟發保留了奶油布丁,本來是想示弱的,想讓0層的人大發慈悲,但是到達333層,惡劣程度遠遠超出自己想象的時候,誕生了一個小女孩(Goreng和象徵希望的Miharu結合所生的產品),他把示弱的奶油布丁滋養了示強的信息:小女孩,並把這象徵著生生不息的希望送上了0層。然而0層人的傲慢剖開了小女孩,只看見示弱的奶油布丁。樂觀的人會認為解決仍是未知:一個全新的未來,被送了上去。

最後0層人收到的是小女孩還是布丁?

可能像《人生七年》一樣,上層人無意識地利用得天獨厚的條件保持自己的地位,他們做的不過是專心做料理而已,下層人也理所當然地廝殺,他們做的不過是讓自己吃飽而已,但永遠有一個希望,有一個可能性,在這個系統上上下下,不斷閃爍。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