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絕命大平台》影評:又是西班牙,拍出近期最佳人性驚悚片
絕命大平台影評3月20日真是個好日子。
三部國外高口碑驚悚片同時資源上線。
《隱形人》以女主角挑大樑的獨角戲,重現伴侶PUA和家庭暴力的高壓氛圍。
《狩獵》中12人「大逃殺」式的相互獵殺,貫穿了大量黑色幽默與政治隱喻。
而最後一部,來自近年在該領域佳作頻出的西班牙。
口味雖各有所差,E君倒敢說,三部裡它帶來的回響最大——
《絕命大平台》
El hoyo
不過是個新人導演的處女作。
全片卻沿襲著多部經典熱門的影子。
「高樓版《雪國列車》」,「疊加版《寄生蟲》」,「概念深化版《心慌方》」...
整體帶來的熟悉感之餘,設定又保持了新鮮度。
背景是一座名為「垂直自我管理中心」的監獄。
上不見頂,下不見底,縱深極長。
每層即為一間牢房,共住著兩名囚犯。
室內僅提供水源,食物全靠開在房中央的一個方形洞傳遞——0層的廚房把餐食放在升降台上,平台透過洞緩緩下移,逐層遞送食物。
注意,是一層吃完,再一層吃。
有人為自我約束而自願來此,更多人則是因服刑受罰。
乍看,簡直像為現代人量身打造的...
拖延症,管不住嘴,注意力不集中等等,來到這片四面徒壁的區域,全都獲得了改正的契機。
男主角格倫就懷著美好的期望主動申請了入獄。
他想戒菸。
甚至監獄規定每個人只能帶一樣物品進來時,格倫還挑了本《堂吉訶德》,想順帶洗去內心浮躁。
記住此刻圖裡的他。
一位文明人被毀滅前,最後的正常模樣。
片子上映後,一舉拿下有「西班牙奧斯卡」之稱的戈雅獎的三大提名:最佳特效,最佳新人導演、最佳原創劇本。
網評總體也不錯,豆瓣7.7,爛番茄84%。
剛剛的介紹裡,隱隱透出這是一個「快節奏強懸念」的寓言體故事。
而E君感嘆的是,它把人盡皆知的寓意,拍出了新的思考維度。
這則道理,在開頭就說透了:「這個世界有三種人,上層人、下層人和掉落的人。」
又是講「階層差異引發社會矛盾」的那一套?
對。
但多了一種假設。
讓同一群人的階層在彼此間不斷互換更替,他們是否會產生同理心,從而最終達到和諧共處的狀態?
先別盲賭。
結果往往比你的想象更慘烈。
看回格倫視角。
他察覺到不對勁,是從認識獄友崔馬格斯起。
兩人住在48層,這位老人態度十分冷漠,連回答問題都要求等價交換。
到了用餐時間,本懶洋洋的他猛地起身,把枕頭當坐墊甩在方形洞邊緣,儼然一頭眼放綠光的餓狼。
等平台就位,崔馬格斯風捲殘雲...
格倫內心很崩潰。
桌上可是共47層的人吃剩的殘羹冷飯,夾雜著他們的唾液,嘔吐物,灰塵等,誰知道有多髒啊...
吃完了,崔馬格斯還吐了口痰,撒了泡尿,送給接下來的49層。
格倫更難以理解了。
他不懂,老人這麼做,就不怕上層人也幹過類似的事?
格倫甚至試圖靠呼喊,聯合上下層的人來形成團結友愛關係。
呵呵。
崔馬格斯冷笑一聲。
上層人不會搭理你,因為你是下層;下層人也沒必要找,因為你是上層。
此時,殘酷的真相終於被揭開——
大廚準備的食物雖然是定量,可越位於頂層,就意味著越早吃到。
上層人不關心下層人死活,所以一定會胡吃海喝,每樣都嚐嚐,遠超本身食量,還導致餐品的賣相變得慘不忍睹。
輪到下層來吃,他們一邊被動接受上層「羞辱」,一邊又發洩性地把「羞辱」轉移給再下層。
同時每層停留的時間才短短幾分鐘,且規定不許私藏食物,也大大刺激了人的飢餓程度。
你真的有那麼餓嗎?
你真的喜歡吃這道菜嗎?
你真的非要粗暴地弄髒桌面嗎?
沒人會糾結這些問題。
上層瘋狂貪婪,下層緊繃敏感。
所有人都清楚,監獄樓層每月隨機交換一次,誰都有可能突然翻身或跌入萬丈深淵。
所以現代社會中,富人的同情心和窮人的廉恥心,早如一塊遮羞布,撕碎在了流動的階級遊戲裡。
「48層還算好運」,崔馬格斯曾和格倫這麼說。
在食物被吃得渣都不留的百層後,人能吃什麼?
每層兩位獄友的設定可不是白來的。
格倫在某天醒來,發現自己被五花大綁在床上,面前是手持利刃的崔馬格斯。
原來新一輪的「搖號」,他們排在了202層。
光喝水,可撐不過一個月。
諷刺的是,崔馬格斯透露其上次在132層時,格倫就猜到他可能殺了上位獄友換得生機。
但,格倫以為兩人在互為陪伴的相處下,羈絆已變得深厚。
他學會享用骯髒的飯食,崔馬格斯也開始主動聽他讀書,笑聲時不時從他們間傳出...
太天真了。
文明人竟然還相信求生者會因自己發生改變。
前者底線是遵從法律道德,禮貌待人等,後者卻只盼生存。
48層的友誼,比紙還薄。
所幸命懸一刻之際,有人救下格倫,他迎來了新的獄友。
導演實在很狡猾。
他瞞過觀眾,設置了兩條鄙視鏈。
表面,是資源分配決定的上下層地位。
可實際,我們內心卻又按現代社會的文明標準,重新劃分了「上層人」和「下層人」。
而只有當兩種「上層人」合為一體時,才具備變革現狀的能力。
記得開頭的旁白嗎?
這個監獄,只有三種人。
不做上下層,就只能選擇「掉落」(改變)。
全過程少不了流血的先驅。
格倫升到了6層,獄友是接待他入場的前監獄管理員,一位身患癌症的女人。
她自發進來,幫助大家整頓秩序。
女人每天為7層準備好定量食物,並呼籲他們也為8層做同樣的行為,試圖讓責任意識貫穿上下。
可惜對方不領她的情,同時還附帶難聽的辱罵。
直到格倫不再冷眼旁觀,親自向下喊道:「照這位女士說的做,不然我每天都會在你們的食物上拉屎!」
7層這才乖乖只取所需。
女人趁勝追擊,幻想順帶說服5層。
格倫擺出「崔馬格斯同款不屑」——得了吧,我可不會朝上拉屎。
可見,變革者必須處於高層,他/她還要以非正義的手段,動用威脅和暴力,來換取公正的環境。
行動向暗,內心向明,二者的反差會造成強烈的折磨感。
最終,女人在唯一帶入的愛犬被殺後,絕望自殺。
她的死,堅定了格倫武裝反抗走到黑的信念。
恰好,新獄友是個逃跑失敗且被上層澆了一泡屎的黑人,也加入其隊伍。
格倫的計劃十分冒險。
他打算借助升降台,和黑人手持棍棒一路往下,逼迫6至50層的囚犯忍受飢餓,給50層後的人平均分配食物。
道理很簡單,前面的人幾乎頓頓能吃飽,後面的人沒吃過一頓飽飯。
既然如此,大家就該輪著吃。
此處有個爭議。
為了全局而搶奪個體應得利益,格倫算不算新的獨裁者?
E君看來,算。
好比你吃東西時,食物突然被人搶走,拿給路邊的流浪漢,因為他快要餓死了。
這個問題延伸下去,能引出很多爭議。
偏偏片中格倫身處極端環境,又是個「自己明明不愁吃,還關心下層」的角色設定。
這樣的人,正如崔馬格斯所預言:「只適合呆在中層」。
否則,他體驗過上層的揮霍和下層的艱難後,必然激憤而起。
至於結局...
E君早洩露給你了。
格倫帶進來的書叫《堂吉訶德》,主人公是個在「騎士精神」沒落的年代,四處行俠仗義的怪異分子,最後夢想破滅,回到家鄉孤獨死去。
其實暗示不止一處。
格倫和黑人在起義里,受到位智者的建議,讓一道完整的菜重新上升回廚房,告訴他們底下情況不妙。
畢竟監獄管理者沒良心,廚房的人可未必。
結果呢?
廚師長看到菜品時,只糾結上面沾了根頭髮,並號召員工重做。
片裡值得玩味的細節,還有很多。
比如崔馬格斯入獄的理由;
比如底層一對相擁洗澡的老人,看到格倫來派發食物,立刻試圖溺死對方;
以及,外面的管理局到底對內知道多少?他們是否悄悄安插了測試?
...
一切,都化為自殺的女工作者口中的總結——
「我們想要你們最終學會自發性團結」。
像極了博弈論中經典的囚徒困境。
兩個囚犯被抓,都抵賴則共同釋放;一人抵賴,另一人招供,則前者被判10年,後者被釋放;兩人招供,就各判八年。
只要是「聰明」的囚犯,一定會坐8年牢。
兩人誰都不相信誰。
對個人看似最保險的利益,卻導致了集體的災難。
管理局藉此打造的教化監獄,真的能奏效嗎?
答案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