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絕命大平台》影評:《絕命大平台》是給觀眾的一盤現代啟示錄布丁
絕命大平台影評電影《阿爾及爾之戰》(1966)中說,「It's hard to start a revolution. Even harder to continue it. And hardest of all to win it.」
我想補充:It's hard to wake people up. Even harder to keep them awake. And hardest of all to get them arising.
《絕命大平台》毫無疑問這是近些年來最牛逼的寓言故事,甚至勝於奧威爾《動物莊園》的寓言性。《動物莊園》以批判為主,《絕命大平台》則是一個沙盤,隱藏著無限玄機,可以模擬出現實中每一種情況,每個人看完都會有所感悟。
片中有三種類型的隱喻:1、監獄本身,包括監獄的運作機制、人物和事件等,2、細節,包括對話、物品等,3、沒有交代的部分。
前兩點都很好理解,引起分歧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是第3點沒有交代的部分。由於影片沒有交代,但它們又是這一系列事件發生的背景或者結果,所以在直接討論其本身或在討論以其為背景的事件時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解讀。如果沒有有意識的把沒有交代的部分補充完整,解讀很容易沒有說服力。所以把故事補充完整就是要解碼本寓言的第一件事。如何補充呢?把所有沒有交代清楚的地方以提問的形式列出來,比如:
1、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監獄?(片中透露出這是一個特別的監獄,被選中的人才能進來。)
2、挑選人的標準是什麼?
3、為什麼食物不夠所有人吃?是有意為之嗎?(後來發現食物並不夠所有人各取所需)
4、0層的人是誰?(我的理解,0曾是和1層以下一樣監獄中的一層,除了行政總廚,其他人也是犯人,這點與納粹集中營的模式一樣)
5、0層和管理局對監獄中發生的事知道多少?
6、證書到底是什麼?拿到證書後有什麼特權?「幹大事」是什麼意思?
7、女登記員說主動申請進來監獄幫忙(「I applied to come here, to help」),幫什麼忙?
8、女登記員在進來之前對監獄了解多少?(很明顯她知道一部分信息,但不是全部,而且有的信息是錯誤的。)為什麼有的信息是錯誤的?
9、為什麼男主(Goreng)的第一任獄友(Trimagasi)告訴他不要跟上面的人和下面的人說話?
10、上面的人為什麼會跳下來?
11、小女孩哪裡來?管理局是否知道小女孩的存在?
12、小女孩如何存活下來的?
13、小女孩被送上去之後會發生什麼?
14、Trimagasi的前任獄友是如何堅持到刑滿釋放的?
15、出去的人對監獄做了什麼?
16、為什麼說送信息的人不重要?
等等。
有的問題的答案很明顯,有的需要想一下,有的答案並不唯一。也許我們不需要回答這麼多問題,把電影中任何一點信息匯聚起來就可以獲得足夠的反思(所以才會有五花八門的評論),可是回答這些問題實在是充滿了樂趣,而且回答得越多,越走向那個終極最底層--333層---撒旦層(333*2=666),走向人性的深淵,貪婪、自私、軟弱是被統治者黑暗的宿命,統治者金燦燦的財富。暴食、貪婪、自私(即傲慢)是七宗罪中的三宗,這些犯人都可以被視為有原罪的人,除了男主和女登記員(女登記員死的時候說,「吃我的肉,喝我的血」),憑空而出的孩子也不難理解了(復活)。整部電影充滿了宗教的審判和救贖。但《絕命大平台》不止於此。
影片中有兩種垂直管理系統,一個是外部(管理局-廚房-監獄),一個是內部(監獄本身),外部是自上而下管理,內部雖然表面分為上下級,但是信息完全可上下互通。理想情況下內部可以實現任何社會模型(最被反對的就是共產主義),即使食物不夠所有人也都可以活下來(既然不吃東西可以活30天,每天少吃一點更可以活下來),但是人性阻礙了任何一種模型的建立,最後每個人都自私自利,沒有任何一個人過上安心的好日子。外部最不希望發生的就是自發性團結,敵人最害怕的就是我最強有力的武器,這也證明了自發性團結是唯一解決辦法,而這個唯一解決辦法卻(因為人性)又最不現實。監獄彷彿或者就是活體實驗中心,也許監獄外面的世界與監獄的體系一樣,只要監獄中一片混亂,外面高層管理的人就可以高枕無憂,對拿到證書出獄的人也無需畏懼,他們反而是更理想的中層管理者。
(想起《絞刑架下的報告》裡提到的監獄集體:「只要有兩個犯人--尤其是兩個共產黨員聚在一起,不用五分鐘就會形成一個能破壞蓋世太保的一切計劃的集體。」)
這部電影與角色和情節同樣重要的是沒有出現的人和事。管理局自始至終沒有出現,而他們卻無處不在,監獄裡充斥著管理局的冷血與不仁。很多人爭論小女孩是否真實存在,大家自可以包容一點,每種推論都有可能。與其討論小女孩的虛實,不如討論為什麼設計小女孩的出現。小女孩當然有她的象徵意義,更重要的是,這是導演設置的一個trick,心理學上常用的手法,用意想不到的方式打碎我們的思維以達到重建。重點不是小女孩是否是真實的,而是電影沒有演的部分,即餐台升上去之後發生的事。從電影敘事上來說,預設的布丁和出其不意的小女孩產生的效果截然不同,小女孩會讓觀眾引起更大的興趣,進而引發更大的討論和更深層次的挖掘,並且把故事從監獄裡延伸到監獄外,戳破表象抵達本質。整個故事的核心是男主試圖改變監獄制度(如果有的話),換個思路,這部電影真正的主角其實是這個吃人的監獄,更準確說是吃人的制度(包括監獄內和監獄外),這個制度為什麼存在?如何改變它?是否可以改變?這些更值得討論。
一部電影最終不是為了讓我們討論桌子上的蘋果是紅色還是綠色,也不是為了只告訴我們世界是糟糕的,而是為了喚醒我們的意識(「睿智的人」認為是良知)。影片中有一個關鍵字obviously,如果我們覺得所有事情都是obviously,並且像Trimagasi一樣接受現狀(「你適應得很好,我的小蝸牛」),那這個監獄永遠不會改變,並且死在裡面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死的方法有很多種),除非刑期夠短,運氣夠好。
任何變革都需要英雄(男主Goreng)、戰友(第三任獄友)、理想主義者(第二任獄友)、現實主義者(睿智的人)、奇蹟/希望(女孩),我們是這其中的一員,還是像其他只顧貪食或互相殘殺或自殺的人,還是麻木不仁想當個無需煩惱的「中間層」?如果一部電影只讓我們看到了現實,那只是完成了初級任務,如果可以啟發我們的思想、激活我們心靈深層的良知和衝動,就像Goreng受《堂·吉訶德》影響一樣,那便可以稱為啟示錄。
《絕命大平台》,就是那盤布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