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絕命大平台》影評:《絕命大平台》:面對飢餓,人性太過脆弱

絕命大平台影評

作為導演加爾德?加茲特魯?烏魯蒂亞的處女作,《絕命大平台》這部探討人性的影片,無疑是成功的(以IMDb和豆瓣的評分來考量),其所反映的對人性的挖掘顯得辛辣又深刻,在影片結束後,還會對其中的劇情念念不忘,而最近讓飛魚有這種感覺的電影還得追溯到2017年的《逃出絕命鎮》。 男主角通過篩選,成功進入這項關於人性的實驗場,之前已被告知,在實驗沒有結束前,是不可能出來的。而當男主爽快答應的時候,他並沒有想到,有可能自己並沒有機會全身而退。 一覺醒來,他便要投入到這場並不簡單的實驗裡。 因為餐桌是從頂層一層層降下來,在設計上每頓餐的量足夠實驗場裡的每一個人填飽肚子,不過這是建立在每一個人都按需分配好的基礎上。這裡考驗的是陌生人能否儘快組成一個有機的團體,確保每一個人都能安全出去。在男主第一次所處的環境裡,這個考驗便被告知是失敗的,因為餐桌到達他這層時,已經所剩無幾,共處一室的老者只能撿些殘渣來填補飢餓。 第二個考驗是,人性在面對無食裹腹的情形下,會朝哪一個方向發展。忠於理性,為了活下去,啖食室友;還是忠於感性,忍飢挨餓,苦等實驗結束。在變化到第二個環境後,這個答案便會揭曉。 飛魚發現其中有一個角色,經常隨著餐桌下來找孩子的亞裔女子。她其實是在幫助男主角為其秉持的人性找一個台階,下到凡人的地步,畢竟要克服饑餓而生,必須先將人性裡感性那面放下,只有活著,才能去談感性。最後男主還是吃了亞裔女子在嘴裡咀嚼過的那個同處一室的老者的肉。 男主每次會和同一個室友歷經兩個樓層的考驗。一個是靠前的樓層,一個是靠後的樓層,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分辨出人在環境影響下的行為特質。而實驗前的自身修養,在飢餓的考驗下,是否蕩然無存,還是因人而異的論題。 最後為了乘餐桌回到頂層,男主和黑人同伴開始一路向下的歷程,儘管結局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似的捨己為人,把生的希望留給了亞裔女子一直在尋找的孩子(孩子的出現,也佐證著實驗的另一層考驗:真實與謊言,具體可以參考第二輪的故事),這裡也有一種象徵的意味,孩子是新生、是希望、是記憶的載體,而飛速向上的過程,也可以當做對現狀的強烈反抗。 故事的標新立異,場景與規則的奇妙設定(比如,不能偷藏餐桌上的食物,否則樓層會持續加熱或降溫,導致被熱死或凍死),是在為電影主題的呈現而服務,環環相扣,每一步都有其用意,時間沒有浪費一絲一毫,「無尿點」也是它的成功之處。 在認可這部影片的同時,飛魚還發掘出另一部形式呈現上有異曲同工之處的作品,名叫《下一層》,是由曾執導過科幻大片《降臨》和《銀翼殺手2049》的加拿大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於2008年推出的短片,獲得過戛納電影節最佳短片的殊榮。 飛魚觀影建議,將《下一層》當做《絕命大平台》的前傳來看,可以更加深入理解人性的主題。在極度奢華的美味盛宴面前,衣著考究的客人與他們風捲殘雲一般銷蝕美食形成鮮明的反差。無論他們有著什麼樣的身份,食物一盤盤端了上來,即使盤子上滿是動物血淋淋的屍體和內臟,他們也能夠如饕餮無度的餓鬼,旁若無人地不斷進食。隨著一聲巨響,地板斷裂,客人連同餐桌跌落到下一層。服務人員們彷彿見多不怪了,淡定自若地遷到下一層,簡單打掃後,宴會繼續。而這些食客,彷彿一層層跌落萬劫不復的地獄。 人性是什麼?是捨我還是捨他人?是無度的貪婪還是節制的索取?飛魚認為,應該是區別於獸性的內在特質吧。但願這兩部作品,能讓你從中獲取到正確的解答。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