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絕命大平台》影評:政治寓言有餘而現實邏輯不足
絕命大平台影評一、概念的二元價值失衡。在極短時間內,用「說教」與「暴力」做比較,無疑後者更能使人順從。然而,若是將時間拉長,將「教育」與「暴力」放入現實裡做比較,則一方面前者的成本遠低於後者、更具備可持續性,另一方面建基於共同的自律精神的普遍覺醒的前提,更有希望建設完備的社會制度。必須強調,所謂教育者,非「說教」、「宣傳」、「洗腦」、「蠱惑」、「欺瞞」、「許諾」、「討好」一類玩意,而是理性與感性之啟蒙、朝向真理的思想。
二、空間僵化。「監獄坑」裡上下層空間的硬性割裂、信息傳達方式單一、單向的空間轉移、起始階段單層至多容納二人的類型設定,使得現實中許多本應可能的團結、交流、反抗的方法不能被實行,而最終只能走上殘酷的孤膽不歸路。
三、人的食量在多變的環境下極難甚至不可能被計量,而全片的立足點則唯有在「監獄坑」管理局能精確測量每人食量的前提下才能成立。一旦供給的實物量小於能保持生命的需求量(動態變化的),全片就變為了單純的將人折磨至死的惡趣味的邪典之作了。換言之,我不認為本片的機制設定能使得人們在自覺節約了之後得以維持生命。退一步說,進了「監獄坑」,不死也殘,同「自律」、「分配」等議題並無關係。
四、如果需要彰顯「如何分配有限資源」的主題,那麼片中的缺陷就正在於其資源似乎是固定、穩定、甚至是無限的。真正的問題是:如何保證「監獄坑」能夠擁有穩定的食物、能源供給?難道創造監獄坑的這個社會已經不需要勞動力、解決能源問題了嗎?答案若是,那麼監獄坑的出現便是悖論,因為它除了服務於變態的觀賞外——此即另一類反科技極權主題,類似《解除好友》的題材——別無誕生的可能;答案若否,那麼監獄坑非但浪費勞動力資源不事生產,而且免費提供養眾多不菲的口糧和自來水、還存在減少人口的風險,淪為難逃荒謬的行為。
五、如果需要彰顯「自律」的主題甚至希望起到相關的啟發作用,那麼「監獄坑」本身的設定,以及「容許參與者在進入監獄坑前攜帶一樣物品」的規定無疑是自拆戲台了。康德在《實踐理性批判》裡論證道:自律與自由互為前提,人之自律只能在人之自由的狀況下達成,同時,人之自由依靠人之自律才能維持。在一個本無自由、甚至反而擁有工具能達成低級的慾望的誘惑的環境中,嘗試喚醒「自律」的精神覺醒,徹頭徹尾是一場自大自負、無知無用的人性實驗。
六、「布丁」的象徵性不堪一擊。「布丁」代表著人類最後堅守了所謂文明、「體面」底線,那麼,為了這種不確定的堅守和得救的模糊希望,反而擅自決定他人生死,本就已經擊穿了尊重生命的基本精神,還談「文明」、力保布丁完好,虛偽至極。與此同時,影片多次表達出「上層殘酷無情」的暗示:糟蹋食物的剪影拼貼、磨刀男的「說教」、上層男嘲笑黑人、上層女往黑人頭上排泄……最後卻又由「上層」發起反抗,足以體現出悲慘的現況事實上人人有責,獨善其身無非掩耳盜鈴罷了——因為只要你不是「最底的一層」,你都能是「較上層」,能對他人伸出援手。因此,人為革命、人為再造分配制度只是另一種失敗,從這個角度上,本片出色地質疑了「救世主」式的共產主義的敘事,呈現出革命業已違背了人之主體價值的虛無面目。
七、本片內容上許多細微處的枝節——如夢、幻想、「證書」、何人因何如何進入「監獄坑」等——並無嚴謹地提供足夠補充,說得好聽是提供闡釋餘地,不好聽是故作高深、虎頭蛇尾。
要之,將本片當作一部刺激感官快樂的類型電影去欣賞所得到的體檢非常好,設定大膽有新意,音樂音效、張弛有度的劇情等等,都延續了深諳懸疑片之精髓的西班牙電影的優良傳統;以及,對現實的一些觀照與關切,聯結糅合「分配」及「自律」兩個維度的嘗試更令人眼前一亮。期待NETFLIX能出品更多的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作品;
然而如上所述,將其當做嚴肅認真的政治社會現實去討論,則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