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絕命大平台》影評:看完震撼 細節對應深層寓意很貼切

絕命大平台影評

看完《絕命大平台》感觸良多,直覺這就是一個現實生活的寫照,要大可大要小可小。

在這裡想先提一個奇怪的社會現象:

「這裡面沒有16歲以下的兒童」是針對社會的一個設定。我們的世界中16歲以下兒童是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因此我們的「社會坑」更多地關注於成年人,而對於那些邊邊角角的「孩子」、「老人」、「超底層人」,卻成了法律條文觸碰不到的地方,而這種「無觸碰」也更加劇了他們變成「邊緣人」的速度。

以下簡析幾個細節,純屬個人想法哈~

1. 「公平公正」從何實現?「教育」還是「法律」?

層級寓意社會階層不多講,但主人公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像一個懷揣著「公平」夢想的「拯救者」,在「社會」中浮浮沉沉,飽覽社會弊病,卻不知如何根治。同時,他內心又害怕著自己被蠶食,當自己沒了生命,那麼更沒有人來拯救.......因此雖緣由不同,但他的「自保殺人」和他人「蠶食殺人」表面上並無異處........而我們的社會體制則認為「殺人就是犯法」,那麼假如像主人公一樣的人在現實中接受了法律審判並像其他囚犯一樣懷揣著「罪孽感」究竟是對是錯。

但從某些意義上講,主人公說的「從外部解決」並不科學。「外部」,他指的是Administrators.......而管理層無法像他一樣一級一級來分配食品或監督人們有效利用資源,所以管理層也在倚靠社會的一種「自生力」和「優勝劣汰」。當那些底層人真正能夠吃飽穿暖,我相信他們會考慮生幾個孩子,全面富裕老人不死人口增加導致食物供不應求,統治者最終只能自找麻煩,所以administrator更多傾向於「不變」。真想解決,只能從內部解決。

「反抗示威」、「軍隊」、「教育」

而黑人、主人公和智者的「解決」方法還不太一樣。黑人屬於那種宣揚著社會正義搞恐怖組織,到最後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追求的到底是「洩憤」還是「復仇」還是「只為爭一口氣,這種在現實中就是管理者們追殺的對象,無論你的初始目的是否純潔、只要觸碰了法律就有理由來堂而皇之地「懲奸除惡」。

而另一種理解他也可以是政府的「軍隊」,政府想要「公平」,決策者制定出「法律」,至於如何讓人人遵守由他(執法機關)來決定。但往往適得其反,殲敵三千自損八百,激起民憤更不易收場,甚至弄的自己渾身血淋淋——這就是政府派動武力清剿之後被媒體曝光公眾謾罵的真實寫照。

而主人公和智者的方式更偏向於「教育」。「統一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種讓階級界限變得模糊的方式,也是鏈接各個階級的紐帶。然而上層人拿教育當開玩笑(富二代花錢混學歷)下層人根本就不重視教育(農村家長勸孩子早點找工作就業掙錢養家糊口)........久而久之,「教育」的影響漸漸弱化,「法律」的成果漸漸凸顯,所以主人公最終放棄了「教育途徑」而和黑人一起拿起鐵棍.........

但站在政府角度,他們又何嘗不想動動嘴皮子就能實現「社會公平」和「人人自律」呢?怎奈各階級有各階級的考慮,人們的需求和思想永遠不可能統一。

寫到這突然想起來最近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當你的孩子偷了人家東西你會怎麼教育他?

我想,大部分父母會說:「你現在還小我們可以原諒你,要是長大了沒有我們保護了偷東西會被抓的!」

然而我更想說:「你偷了人家東西,那是丟東西的人辛辛苦苦掙的錢買的東西,他得多傷心啊……」

「教育」和「法律」看似表面化,卻是能夠從小培養的「內在價值觀。「不願犯法」和「不敢犯法」會在一言一行透露出不同。「不敢犯法」的人一旦逮住機會就會「鑽空子」,所以社會上會有那麼多「貪汙」和「詐騙」,而「不願犯法」則是體會到了法律的精髓。換言之,這些人真正能夠體會到每一條法律條文規定出來能夠實現的短期和長期社會價值,並能夠控制住私欲來為社會獻身。真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所以,「決策」、「執行」、「依據受體情況對症下藥」、「根據時代不斷修復」、「監測再修復再執行」、「給予一定自由權限又不能放得太寬」........但凡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不能達到預期的後果..........而我們能做的便是從自己的孩子抓起——去「真正地教育」而非「借助體制和法律」。

我相信,當「人人向善」得以存在,「法律」將不復存在。

2. 「你為何要浪費上層人的資源?」

忘了這是哪個人說的了,好像是那個售票員入坑之後說的。真實社會中,上層人拿了更多的社會資源也是會回饋統治階級的,畢竟他們創造了更多的社會財富。Alibaba、Google、Tesla、Costco 等等等等.......一邊被政府收取著大量稅金,一邊滿足著公眾利益........而那些企業家本身的生活條件就算再好也不會大過一個企業。當一個人已經掙夠了自己和家人幾輩子也花不完的錢還在辛辛苦苦做事情時,那便當真「另有追求」了,可敬可畏。

因此,上層人和政府「勾結」不如解釋成一種「互依互存」。每個階級都有自己的難處,誰也沒有資格去指摘他人怎樣怎樣,我們能改變的只有「從自己做起」,耍耍嘴皮子的「羨慕」和「嫉妒」是永遠不會催人進步的。

3.「團結」

相對來說,社會上層更加團結一致。因為幫助他人損害不到自己太多利益,所以黑人留有繩索,說明他肯定「躍層」成功過。

4. 「生」與「死」的尊重

我們的社會,不管是法律還是人情,更多的是對生者的尊重。地震之後先行救援的是活人,急救電話裡傳來的更多是「還有人活著嗎」?........這正反映在「平台在無生者層樓不會停」這一細節,彷彿是在控訴整個社會根深蒂固對「亡者」的無視。

5. 何為「行善」?

孩子盯著黑人手中布丁的鏡頭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孩子的眼神之純潔,讓黑人心動了.......說實話,黑人是我最不能相信會心動的一個,畢竟他的「信念」比男主更純粹——「我要去到零層」。但當面對究竟「多救活一個生命」還是「向政府去炫耀豐功偉績、甚至宣揚出去感化社會改變一切」的抉擇時........他猶豫了。

此時沒有對錯。

他選擇去救孩子,是垂死之人放下一切後都會做的選擇——回歸本原,不忘初心。但男主身體硬朗並未垂死,他仍懷希望改變一切…….所以此時他建議黑人把布丁扔下去,最好讓統治階級看見作出相應對策........所以男主與黑人的不同選擇和不同言吐是一種基於人物塑造的必然選擇。

雖然相形之下,男主的選擇更自私一些,但只要我們活著,只要我們有希望有抱負有目標,我們在某些選擇上必定會是自私的。

但這種自私我不希望被那純真的小孩子解讀成一種「不負責任」。也不希望身邊人像小孩子一樣無知地只看表象來解讀個人、解讀新聞、解讀政府........還是那句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所以那孩子真正的純潔之處在於:他什麼都沒做,也什麼都沒說,更沒有去搶;你給我就要,不是我的我也不要。

就這種「知足」而言,那未經教育的孩子比更多人活得都透徹,這就是「人性本善」。

往往社會摧殘了「本善」,卻還要將它教育回來,殊不知這種教育遠遠不如去改變人心。亦或者改變體質。更或者「改變自我」。

6. 「尋找孩子的女人」之「溺愛」

女人在上層吃人肉,而在最下層卻養著一個未知世事的孩子。大多數父母宦海沉浮不願讓孩子看見,初心是好的,但如此培養出來的孩子便只能呆在底層,在社會的一個小角落裡不被人看見他姑且還能活下去,稍微一個大風大浪打來或許就一命嗚呼了。當然,現實生活中,他們的「自卑」也只允許他們生活在世界的一個小角落,由於對「大世界」的陌生和恐懼。

7. 「金錢」與等級

有一個底層人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是那個「懷揣一個億」卻「死也上不去」的人........這類人我更願意對應到「土豪」身上,或許坐擁祖上積讚下來的財富卻還是被社會鄙視。這就不言而喻地解釋了為什麼上個世紀流行「有錢能使鬼推磨」、21世紀初期流行「金錢能辦到的事都不是事」、而當代流行「金錢並不能買來一切」。

換句話說,生活在這個時代更難,坐擁金錢並不一定證明你被人尊敬。老一輩的思想落伍了,而我們新一代「努力進取」的思想仍繼續傳承。

8. 「眼界」

很有意思的是,男主最終到達了底層,我卻覺得他的思想到達了頂峰——因為他決定「留在底層」。

我把原因歸於他的「眼界」。

坑裡的別人可能只經歷過幾層,但他搭乘著「平台」卻飽覽了不同的層級不同的反應不同的心理.......他看似年輕,但一個人的身體中卻像活出了n個人的影子,或者說活出了整個社會……所以他在上層人中仍能做到飲食節儉樸實、而在下層人中也能做到「不食人肉」。

若說「層級差距」,男主本身才是一個「社會公平綜合體」,他算是一個並不十分完美的榜樣,但如果坑內每個人都如他一樣,我相信餓死的人會少很多,社會和諧會增加很多。

所以,「視野」真的很重要。所謂一個人的「經驗」,不止限於他經歷過的事,還有他走過的路、讀過的書、看到的人、聽到的故事、他人的經歷與心路歷程..........我相信,當我們擁有足夠的眼界,我們就不會去微博或Twitter上隨意發表謾罵侮辱之言,也不會隨意抱怨任何一個階級一個組織一個政府......

所有人的選擇都基於一定的文化底蘊、價值觀和利益考量,大家都在做理性選擇,立場不同罷了,沒有誰對誰錯。

9. 「作為」與「奉獻」與「犧牲」

底層「食人老人」的靈魂對男主說的一句話讓我想了很多:

「what they need is only a sign......」

的確,一個人做了好事是值得仰慕的。但那個人如果端著那個「好事的籌碼」到政府或公眾面前誇誇其談就容易改變了其行善的味道。此時若再加上與政府目的不一致(他破壞了規則,只能下不能上),只能遭政府打壓。無論那些宣揚之人是為了私心還是真正想要呼籲改變什麼,但只要行完善後拍個視頻或發個微博宣揚一番就會被輿論改變.......迷茫、困惑、懊悔、抑鬱.........甚至不會再去行善。

這也正是為什麼行善之人只有「以死明志」(他留在底層相當於宣誓死亡)才能真正讓公眾發自心底來敬仰。別人捐了錢被說成「錢多吃飽了撐的」,別人拍個食材雕刻手藝被說成博關注.......相反那些一去不復反的救災英雄氣概被我們銘記........不錯他們值得敬仰,但個人看來「奉獻」不可比較,小奉獻也值得被尊重,大奉獻也不必過於宣揚.........每個人都有值得自己付出生命的事或人,有小有大,有先有後,有「置之死地」也有「放不下」........無論對與錯........我們都值得為自己驕傲。

「讓世界充滿愛」唱了十幾年,但我們內心對世界和身邊人身邊物多少少了幾分「敬畏」。

有「敬畏」,才有「讚美」。有「讚美」,才有「傳遞正能量」,而後才有「健康的輿論社會」。

10. 「回歸本原」?

影片到女孩乘著電梯飛速上升就截止了。

她是個幸運兒。承載著無數人的希望,無數人的智慧,甚至無數人的犧牲。那麼後續如何呢?

我想,更趨於現實的一種結局是:女孩進入零層,什麼都沒說,走出去過自己的生活。

我本人是河北人,這些年走過了不少大中國南方北方地區和歐洲地帶,接下來還想去美國走走看看.........走過這些地方,每次回到家鄉更覺得這是一個閉塞的省份,甚至和人說兩句話都覺得人家和你思維不一致,「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成為了一種時代熱談,「我活了幾年你才活了幾年」漸漸成為老一輩人心底根深蒂固的頑疾……一言難盡……

不錯,河北經濟發展慢,政府早就重視到了,教育方面投資了不少,有名的高中也不少,年年文理狀元向清華北大和南方城市輸送。作為理性人,大部分學子看到大城市體會到世界之大便決定留下........背井離鄉換誰都會有依依不捨之感……但我認為自己最終還會回歸故里,把外面的知識和思維帶回去,把中國的文化和傳承帶出來……

也許我能成功,也許不能。也許我沒有做明智的選擇,也許違逆歷史潮流,也許注定無功而返。但像眾多同學一樣去進入北上廣的一個體質為搏上級一笑而賣命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想做一些改變。

我想.......人生,就是要活得與眾不同。

沒有對與錯。

如果我是那個女孩,我會默默努力奮鬥,自己坐上那個最頂層的位置去制定自己的遊戲規則。如果做不到,就去做那人身邊的隨從,伺機而動抓一個決策制定者,帶他從0層到333層盡嚐一遍世事百態——從始至終一言不發。

——但我始終清醒,自己手中抓住的並不是適合於時代潮流的「思想與智慧」,而是「權力與利益共同體」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