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絕命大平台》影評:監獄裡的小女孩是否真實存在?探討監獄的本質問題
絕命大平台影評說點和大部分熱評不同的觀點吧,許多人認為小女孩是Goreng和 Baharat 的幻覺,實際上被送上去的是 panna cotta (奶油布丁)。這種觀點的理由大致基於:小女孩不可能在333層生存那麼久,即使是她媽媽想要救她,也不可能帶食物下去(兩粗壯男子拿鐵棍守護食物最後都一死一傷);影片的36分出現了奶油布丁的畫面;奶油布丁被帶出平台時房間沒有變熱或變冷; Imoguiri 說了 Miharu 並沒有孩子。
我認為小女孩可以是真實存在的:
1. Imoguiri 所說不一定就完全正確,Miharu有可能有孩子;或許Miharu沒有孩子,但這女孩和她同裔族,她將女孩當成了自己的孩子;
2. 西班牙語中男孩被用作於當不確定孩子還是男孩還是女孩時,所以Miharu 的孩子性別不明,她也沒說過自己的孩子性別;
3. 小女孩所在樓層每月一變,而Miharu每次找到她後就留在那個樓層照顧她,最後一次變動時,女孩到了333層;這樣可以解釋為什麼Miharu每次先把層友殺了再下去,因為她覺得只要變動樓層前她與女孩在一起,下一次分配就有可能被分在同一層。
4. 女孩單獨一人存在在某一層裡,這跟她的特殊性有關。因為這個監獄的機制,16歲以下的小孩是不可能存在的,而女孩的存在恰好說明這個機制存在問題(這是她比布丁更適合作為信息的原因)。而監獄的管理者明知道監獄的層數超過了食物可供給的分量依然容忍問題存在,他們同樣會選擇無視女孩的存在,因此小女孩所在的那一層是不被監視的,這是她獨自一人以及奶油布丁可以留在那層的原因;管理層也不會讓其他人獲知小女孩的存在。
5. 電影36分的奶油布丁只是為了說明0層的工作人員確實在兢兢業業工作,認為自己是在參與一項偉大實驗的一部分,如Imoguiri 一樣。這是智者說0層人員有人性的證據之一。這不是倒敘,倒敘也不會以這種方式在這個位置出現。(智者知道0層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到過1層,並見過0層的員工)
6. 既然是科幻片,食物平台可以存在,也只有單獨一層無視溫度傳播定律極冷或極熱,那麼基於以上的前提,女孩也同樣能在這個監獄存活下去。
從電影的立意來看,小女孩的存在無疑是這個監獄機制存在問題的最好證明,這是唯一違反了機制的一點。
如果只是告知0層人員有一個奶油布丁未被吃掉,這很反常,意味著有人死去,那他們會單純為了這一點去挑戰管理層嗎?我很懷疑。因為,一座333層的監獄,0層的工作人員真的不知道它有多高嗎?還是說200層在地上,133層在地下?這些就不得而知了。
而更深層的問題是:這座監獄存在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他們的目的是為了自發性團結,那又為什麼會有遠超食物供應量的層數?這座監獄真正的問題是什麼?難道從來沒有人離開這座監獄,並去告知/告發這個監獄的管理嗎?
從階層角度來看,監獄的機制似乎是公平的,因為每個人每個月都有隨機輪換層數的機會,並不存在階層固化。在食物能滿足所有人用度的情況下,這座監獄可以完美地無限運行下去,不會有人死亡。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極少數人掌握了大部分資源,剩下的大部分人共享剩下的資源,這是這座監獄自上而下同樣在發生的事。區別在於,自然界中弱肉強食,而這座監獄裡,哪怕是強者也未能逆流而上,只有身處的位置決定了能占有的資源。這種機制從本質上來說違背了自然界的法則,遑論什麼上層不聽下層的聲音,因為身處下層的連起義和反抗都做不到。這套隨機輪換層數的機制表面上看公平,實際上正是最大的不公,所引導的只有向下報復。
階層固化在任何一種人類社會都無可避免,因此才需要更靈活的機制去接收和反映大多數人的聲音,而監獄所做的卻是強制性公平,並假設所有人都願意公平分享。雖然不排除有這樣的人,但在電影裡我們能看到,囚犯們有「暴發戶」類型的,有報復心強的,還有以欺負他人為樂的。這是因為,被監獄招募進來的人,多有性格缺陷。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當必然有人取之過度,就一定有人拿不到食物。一個本應公正的機制中出現不公正,這樣的機制注定不可能如願運行。
在機制運行已存在嚴重缺陷的情況下,管理員在明知監獄層數遠超200層的情況下,卻沒有相應提高食物分量,總有人會被餓死。這或許因為資源有限,或許這就是一個變相折磨囚犯的地方。食物遠遠不夠的這個真相並無法被隱瞞,因為每個人都曾輪換到不同的層數,都知道底層完全沒有可吃的食物,只能人吃人。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監獄的目的或許是一個人類實驗,又或許是如同飢餓遊戲一樣,是一座為觀看人如何為了生存自相殘殺而建造的建築(從Goreng所提到的證書可以得知這是被社會認可的一個地方),而它的工作人員與所有被招募的人對此並不完全知情。
小女孩是他們的希望,卻未必能帶來希望。她的存在只是指出了這座監獄機制的缺陷,但真正的頂層管理人員會選擇重建一個機制,還是完善機制以避免再次出現小孩的情況,又或是懲罰監獄的管理員?對應到現實中,這些都是社會當權者考慮的選擇,而這些答案,影片都留下了懸念。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可圈可點,有邏輯不甚嚴密難圓其說的地方,有時會為了聯繫宗教隱喻而拋開現實邏輯(比如監獄外看似存在一個正常的社會,卻從來無人過問;離開的人無人說出這個監獄的祕密等等),但既然是科幻片,大可抱著寬容的態度來解讀影片真正想要傳達的象徵和意義,半開放式結局也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當然,如果小女孩並不存在,被傳回的布丁只被注意到那根黑色頭髮,那麼這個故事的結局便是一個未被傳達的希望,一個讓人絕望的循環,Goreng或許不是第一個這樣做的人,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這也未嘗不是一種讓人深思的缺陷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