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絕命大平台》影評:不止是單純的諷刺,還有人性與選擇
絕命大平台影評1.前言
作為一部驚悚向的反烏托邦式電影,正是由於題材的特殊性,這部電影總能給我有不少既視感,關於食物的貪欲和獨特的配樂和運鏡能想起《下一層》,當年以肉慾(真就是吃肉的慾望)諷刺階級和貪婪的短劇。而其設定又有點類似「豎」版《雪國列車》。而且氣氛的渲染又有點《異次元殺陣》感覺,不過即使有這些似曾相識的感覺,它本身也足夠的實力和新鮮感讓你眼前一亮,而且絕命大平台最新穎之處我認為不在於諷刺和凸顯所謂的「人性」,而在於「選擇」。
2.簡介與隱喻
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一個」監獄坑「,是一個幾百層垂直分布的監獄,每層有兩個人,每天有一桌豐盛的食物從「第0層"逐層向下,並在每層停留一段時間,並且每一層的犯人不能私藏食物,否則該層就會變成火爐或者冰箱,而下一層只能吃到上面的殘羹剩飯,而到了更下面,就什麼都不剩了。而每過一個月,所有人都會被隨機重新分配樓層,是的,隨機,這一點才是最能體現人性的地方。
電影中包含了太多隱喻,樓層象徵階層,食物象徵需求,而人性引爆衝突,在頂層的衣食無憂,酒足飯飽,為所欲為,在中層的人明知上層的人做了什麼事,但也不得不把食物吃下去,明天不吃就要餓死,而底層的人呢,就像老頭崔馬特所說「不吃人,就等著被人吃」,層層向下壓迫,隱喻了階級現實,而更進的隱喻就在於每一個月所有人的樓層都會被隨機替換,不像現實中馬太效應導致的富越富,窮越窮,這意味這上層的不會一直衣食無憂,搞不好下個月就跌入深淵,而下層的人也有機會鹹魚翻身,重回上層錦衣玉食,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因為自己之前在下層受過苦來到上層就會為下層的人著想嗎?並不,「我之前在下層受苦受難差點死了,現在到上層了當然要好好享受一番,至於下層人的死活關我何事」,由受害者搖身一變成了加害者,最可怕的是他們對此已經麻木了,認為這樣都是迫不得已,都是別人的錯才讓他們不得不加害別人,而沒有絲毫的愧疚。階級改變而整體的社會結構和制度卻因為人性的黑暗與貪婪沒有絲毫改變,「當奴隸變成主人時他會做的就是更加瘋狂地壓榨手下的奴隸」,這就成了一個難以打破的惡性循環。
就這一點而言長時間呆在「監獄坑」的犯人沒有人性和道德,他們的行為只會基於利益和欲望,就像主角最開始的老頭室友,當在中層時食物還夠用大家可以做朋友聊天讀聖經講故事,來到沒有食物的底層自相殘殺、吃一個月人肉也成為要生存下去的唯一選擇。而中途進來的癌症女就像是天真的理想家,想法雖好卻沒有考慮實際情況和社會因素,這種人就像空想社會主義家一樣注定消亡。
3.個人解讀的點
在這之前,電影的結局其實已經很明顯了,導演通過中間穿插主廚對送上來的奶凍大發雷霆,認為是有的廚師把頭髮黏在上面導致奶凍沒有人吃,由格倫和黑人拼死拼活,從頂層一路護到最底層,用生命送上去的奶凍在主廚這種「上層人」看來竟是在挑剔食物本身,這不僅是諷刺,也在映射一個事實:在現有的階級差之下,相差巨大的階級可能連相互理解都做不到了,因為從三觀,見識,財力,想法,對未來的規劃甚至旅個遊都會有巨大不同,而這也確實是存在的現狀,比如說《億萬富翁的饕餮盛宴》這部片切實得反映了這一點,所以結局也是偏諷刺和批判的,而且導演想展示的結局已經很清楚了,而且同樣由很多鋪墊與細節來說明最後的小女孩是格倫的幻覺了,不過結局這種東西見仁見智了,本片偏向的是個偏悲觀與反烏托邦向的結局 ,我們也當然可以從多維度多方向來解讀。
一部作品,無論是電影小說文學作品,通過劇本,人物塑造,實際拍攝,總歸會融入部分創作者的思想或者通過作品來反映現實,而絕命大平台給我的啟發更主要的是2個方面。
一是主角格倫的「選擇「,格倫在監獄坑其實是一個特別奇特的存在,這裡是監獄,關押的是惡人,而格倫是自願來到監獄坑的,他想在這裡讀完《唐吉坷德》和。唐吉坷德這個精神象徵或許能給格倫在監獄坑的特立獨行做一點隱射和宗教意味上的解讀,格倫一開始加入監獄坑有迷茫,有不解,有了解監獄坑殘酷後的害怕,也有遭受血腥待遇時的歇斯底里。 但是,他從頭到尾沒有後悔過,沒有說過類似「我當時是翻了什麼病才要主動加入這個鬼地方」這種話,是他選擇要加入監獄坑,也是他經歷過種種血腥,看過世間真相後決定要改變監獄坑,並且付諸行動。一種宗教上的,而且在影中特被頻繁提起的,就是格倫是「彌賽亞」,是上帝派來拯救世間之人,所以他的行為在監獄坑裡才那麼得「不合常理」,因為格倫就是來「拯救世界」的,而且劇中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話:「監獄坑只有三種人:上層人,下層人和下墜的人」,下墜在這裡恐怕不指墮落,而是指格倫,要拯救世界必要經歷凡間之苦,往下是為了能夠真正的「上」,而且結局的構想太過於宗教,格倫在一束光的照耀下徹底到達了真正的「底層」,然後自認為「」送信人「,將小女孩當做真正的「信息」送上頂層,而自己消失在了黑暗中,這其中肯定是有宗教寓意的,不過從最終的反烏托邦結局和本人對宗教不感冒,我更願意解讀為像《肖申克的救贖》裡主角同樣是到了監獄,通過自己本身的能力,情商,處世,讓監獄裡煥發出了不一樣的氣氛,更強調「自我對環境的改變」,而非單純的諷刺與嘲笑,如果按照導演的結局這世界未免也太過殘酷,連上帝也救不了資本主義的世界
另一個方面則是對制度與階級的思考,不過在本片中最後揭示了有333層,而食物就算是平均分配也撐死只能勉強維持200層的人的生存,所以對於200層以下的人來說,所有的邏輯、制度、主義都將因最底層的生存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徹底失去意義,在這裡能行得通的只有暴力與基於生命本能的欲望。但是其中還是有一些值得解讀的東西,格倫經歷過數次階層輪換後,其實他已經對監獄坑的運行邏輯有了清醒的認識,並且他也有改變監獄坑的想法,這時候的格倫才算的上是現實理想主義者,在他和癌症女一層的時候就已經有所體現,但是身處中層的他也做不了什麼,因為他「不能朝上拉屎」......而當格倫真正能改變的時候是他在6層的時候,這個時候他才有資本去改變一些事情,所以現實中當你在上層的時候很多事情就會變得簡單很多,因為你有著足夠的資本與實力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和改變一些事情,改變自上而下是容易一些的,就像沙皇俄國的農奴改革一般;而從下而上的改變就是革命了,將舊秩序摧毀建立起新秩序,就像是新中國建立一般,古往今來能成功革命的屈指可數
所以本質上本片是描繪了資本主義的罪惡,抨擊了資產階級上級為了利益為所欲為的行為,突出了共產主義才是人類最終道的路,也就是說這是一部社會主義宣傳片(h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