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絕命大平台》影評:無論《絕命大平台》還是《雪國列車》,都是真實的階級模型

絕命大平台影評

本文首發在公眾號:儲星罐

歡迎關注!

前段時間名人的八卦新聞頻頻出,對追八卦無感的我都被硬塞了滿口瓜。

比如近期的張大奕蔣凡,我甚至連他們是誰都不知道。就連類似男女不忠元配踢爆的劇情,也早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不過醜聞爆出後,男方所在的巨頭企業對外發布的處分通知倒是非常搶眼球。其中就包括降級、取消獎勵等一系列懲罰。對大企業而言,由於處分產生的損失自然不會給出一個準確的數。但據某媒體調查稱,男主因降級和取消獎勵造成的年入經濟損失,就達到8位數,而且是double kill。新聞更被微博網友製成圖廣泛傳播。

某媒體報導的消息原文

微博網友對處分通知的「劃重點」解讀

看到了嗎?關鍵詞是8位數。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樣,立馬不自覺地掰手指算8位數有多少?又有多少人跟我一樣,數完後,開始對比自己的年收入和8位數之間的差距?

8位數是什麼概念?我不知道用這個例子進行對比是否合理?

根據某招聘公司在2019年底統計的一份秋季求職平均薪酬報告顯示,全國38個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為8829元/月。

2019全國38個城市的求職期的平均薪酬(來源見水印)

假如按報告給出的數據進行計算,一個人月薪8829元,除去其他附加收入,一年12個月就是105948元。而想要要達到8位數水平,按這個年入標準,起碼不吃不喝乾夠100年才能基本達成。人家光降級的折損,就抵你幹100年。

而關於這個數據跟現實吻合度有多高我不知道,但低於這條平均薪酬線下的人也絕不在少數,還有那些勉強挨著最低工資線人。而對八卦男主來說,往上走是否還有分層,我相信答案也是肯定的。這就是差距,扎心嗎?

關於貧富差距和階級分層的話題,不僅國內,全世界都在討論。比如韓國社會,幾大財團就緊緊控制著國家大部分命脈,社會分層即使看不見卻極明顯。韓國導演奉俊昊在去年就推出一個既貼近現實,又有模型概念的電影《寄生蟲》,並成為了今年奧斯卡的最大贏家。而這樣一套社會分層模型,放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成立。

電影《寄生蟲》後期推出的藝術海報,故事核心的傳達也是無比直接

不久之前,Netflix也推出了一部關於社會分層的高概念電影《絕命大平台》,故事同樣以隱喻+模型結構的方式,向觀眾直觀展示了什麼是社會分層,貧富差距如何產生。讓人一看秒懂,也細思極恐。

關於階級和貧富的隱喻,電影表現得很隱晦也很直白。首先,故事設定了一座向下333層的深坑監獄,每一層住著兩個人,每個月對犯人進行樓層置換,模擬不同的貧富落差感。

監獄頂層是一間高端流水生產廚房,廚師長一絲不苟地監督食物的出品質量。所有嚴格生產的食物都會被精美地擺放在0層的一座懸浮石桌上,石桌不斷下沉供應333層的所有犯人。同時石桌像一個列車站台,每一層停留固定時間,吃剩的食物繼續往下供應。

只要所處位置越往上,就能吃到最完整的饕餮盛宴,供應量也無比充足。但對上層人來說,他們對食物的貪婪也越大。地位越高,越要最大程度地佔有食物,甚至會對供應下層的食物進行排泄。

站台越往下走,底層人只能吃上層人吃剩的殘羹剩飯。當下到一百多層,連盛放食物的器皿都被舔得乾乾淨淨,幾乎沒有任何食物可言。為了熬過一個多月的生存期,飢餓只能迫使處於最下層的人通過原始獸性來決定生存。

當然,監獄也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監獄。除了罪犯以外,普通人也可以進入這座監獄來體驗生活。按電影中美化的說法,這座監獄被稱為「垂直自我管理中心」。無知的人把監獄當成菸癮戒斷中心,甚至臨終關懷所。

劇中每一個角色都能對應上現實不同的人物形象和地位。代表理性文明的男主角,迎合規則生存的大叔,充滿烏托邦精神的前監獄行政管理員,還有信念滿滿夢想跨越階層的黑人大漢,空有理想概念的智者,以及無法設身處地考慮問題的廚師長。

這部電影和《雪國列車》一樣,都有一個殘疾的智者

男主與黑人大漢信奉了智者關於非暴力抗議的傳遞建議,將一碟完整的奶凍作為符號傳遞上去。但通過流血犧牲保護的奶凍,卻被廚師長解讀為因為殘留了一根頭髮,而被嫌棄。身處不同階層之間不僅有著層級隔閡,即便目的達成,也有可能因為所處的位置不同,對問題的看法也不一樣。典型的「何不食肉糜」。

電影通過一個極簡的概念,就已直白地將階級分層,資源分配,階層固化的社會結構給說明清楚。但電影也穿插了無數隱晦細節,但在我看來稍顯累贅,這裡不作展開。

關於《絕命大平台》的評價,許多網友都將他定義為垂直版的《雪國列車》。兩部電影都採用隱喻的方式來講同一個社會現象,但對作為有著社會學專業背景的奉俊昊來說,《雪國列車》的故事腳本,反而有著更深層次的思考和理解,反觀《絕命大平台》的表現,卻稍顯平面。

《雪國列車》的故事其實更簡單,直接用底層抗爭來作為導火索,採用的是打怪升級的敘事模式。直白地呈現在資源稀缺的世界末日裡,不同階級之間資源分配問題。

對窮人來說,連自然光都不配擁有。這個細節刻畫在《寄生蟲》裡也曾出現

但對於列車最top的老大來說,無休止行駛的列車,資源消耗永遠是大問題。因此,他像一個木偶操控員一般,聯動車廂末尾的智者發起一次又一次的抗爭運動,目的是通過製造矛盾相互殘殺的方式來達到資源平衡,且不髒自己的手。

但即便回歸平衡後,整個列車的社會生態依舊按原來的資源進行分配。階層越高資源越頂配,資源漏斗越向下流越少,而末尾車廂的貧民也只配吃蟑螂製成的羊羹。可以說,《雪國列車》在對於階級話題的刻畫上,開了一個更高明的腦洞,超越了此類主題流於表面的刻畫。

車廂往後,甚至有綠植花園

去往末尾車廂,就是紙醉金迷的世界

回歸到現實社會,一起八卦醜聞能讀出貧富差距也絕不是偶然。層層遞進的嚴密階層其實早已形成,上層階級擁有的經濟資源,社會地位,以及能為後代提供的教育水平,也讓階層壁壘逐步趨於堅固穩定。大部分資源永遠掌握在少部分人手裡,底層階級拼盡全力也難以登頂,且後世也難突破。

經濟全球化及貿易自由化讓世界各國的經濟迅速崛起,人工智能的技術革命,也讓社會機器運轉得更加高效優質,但這不過是冰山上的表象。冰山之下,是愈發穩固的社會層級體系,還有那些不斷被技術淘汰出局的底層勞動者。

前幾年,精英和創業是聽到過最多的詞。但通過幾年時間的驗證,你或許也發現,沒有精英的帶玩,任何創業都顯得無比蒼白。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幻想著成為精英,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成為精英?

本文首發在公眾號:儲星罐

歡迎關注!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