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絕命大平台》影評:藉絕命大平台談反烏托邦
絕命大平台影評偶與友人談,及反烏托邦,略有思緒,小記。
我個人很喜歡反烏托邦的故事,實話實說,我最喜歡的其實是反烏托邦的故事背景,和基於此背景下的人們的一切活動和反應。至於反烏托邦的社會啟示,我覺得反烏托邦說人性甚於某種社會意識,而某種社會意識以及在此社會意識下發展出的社會形態和處於這種社會中的人的反應都是其所表現的人性的集中反應。
每個反烏托邦的社會,都將人性至置於最壓抑,卻又最能自由釋放的環境之下。而反烏托邦的藝術形式,小說也好,電影電視劇也罷,其極限就是將這種假設和背景下的人性展現的淋漓盡致。像1984和美麗新世界這種我覺得可以作為一個標桿,但是很多劇集是達不到的。單純對於絕命大平台來說,我覺得他能達到一部分,而且他的社會,範圍更小了,規則更加的神化,更多的是政治暗喻和階級矛盾,而在體現人性方面,有些過猶不及。
對人性的體現,最深刻的不是在某種極端環境下逼出人性,這是誘導出來的,也很具有藝術表現力,但那是戲劇,不是真正的人性,反烏托邦能做到的極限就是盡可能的合理化某種假設或者說某種規則和某種社會環境下的人性如何發展,但如此一來,假設其實就更加重要了,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表現是否具有某種代表性,如此看來,反烏托邦其實更關注於其假設和對某種社會存在的批判。世界毀滅之後人性又有什麼意義?這句話是說,人性的意義不能在某種特定情況下反應,那是被設計的,被編輯的,最最極端的情況就是前蘇聯的人體實驗,人在極端環境下瘋了,失常了,做出了某些出人意料的事,但這些難道不是注定的嗎,這些實驗無異於熱核武器能摧毀一切一樣,完全合理卻又毫無意義。
反烏托邦的表現極限在那擺著,他就像寓言,在社會中若有若無,卻又不是全部。單純的把某一部分放大是無聊的,因為這樣做,其實就是在針對某些社會存在,這是不完整的,觀看人們在這種環境下的表現也只是單純的看戲罷了,但其本質還是一個特定的社會紀錄片,而最吸引人的卻是一場在舞台上的生活,這也是他的賣點。反烏托邦最能表現人性,又最不能表現人性,最反應社會,卻最不能反應社會,真實的社會永遠是完整的,但每種表現社會的藝術形式又是不完整的,而反烏托邦是其中最不完整又最想做到完整的。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誇張化,教條化,再把人放進去,這場戲,我很喜歡,但是僅限於戲,關於他的延伸討論,我覺得除了各種形式的不要試探人性的變體還算能接受之外,其他的討論完全是無意義的,尤其是對社會的,稍不注意就會充斥情緒化和誘導,這樣的討論又何嘗不是在另一個舞台上的生活呢?
這篇小文,放在絕命大平台的影評下,合適也不合適,合適是它適合所有反烏托邦,不合適是它不涉及任何影片的內容,而戲本身還是可以說很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