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絕命大平台》影評:幾個設定

絕命大平台影評

1.每人每月隨機換層。這個設定在現實的社會分層中不存在,如果每人對未來的預期都是隨機不確定的,那麼遲早會出現一個人出來跟大家把道理都講通:「共產主義」(片中那老頭講的)有利於每個人的長期生存,因為所有人都有進底層成為弱勢群體的風險。這裡就不能跟打雞血一樣動不動高潮呼喊體制不公人性扭曲上層掠奪下層搏命什麼的。片中這種隨機換層的設定像是什麼呢,首先我想到的無非印度教的輪回來世,但是那個講究因果報,下一世的層數取決於這一世表現,顯然就不像片中設定。那麼不妨換一個角度考慮,每個人都會遭遇的風險是什麼呢,其實是類似衰老這種。別的尚且不知道,所有人只要活下去,都會衰老,那麼這個風險對認為自己還要活著的人來說預期發生率就是100%(不算自己的預期死亡率,那相當於片中從垂直中心出去或死在房間裡)。那麼現實中應對衰老風險的時候人們會怎麼做呢,足夠富裕(食物足夠)的國家社會會組織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應對衰老風險,處在優勢地位的人(年輕人)讓渡資源給弱勢地位者(老年人)以期望在自己將來弱勢的時候也能得到幫助。

2.當然要達到上述的養老保險制度式的食物分配方式,光靠強力組織和第一次互信建立(初次讓渡和回報達成)還是不夠的。因為需要考慮到片中埋的一個坑,就是食物不夠。前女前台認為如果合理分配那麼食物夠每個人吃,顯然她想錯了,因為事實上的層數比她想的多得多,那麼就是說從零層送下來的精美食物餵不活那麼多張嘴。如果說「共產黨人」(片中用語)面對的是有著這樣的未來預期的人,那麼就無法說服他們走養老保險式的分配,因為你不知道分到底層的那次是分到150層還是250層,前者可以靠上層讓渡存活,後者只能等死因為無論怎麼分配食物都真的不夠。這等於說是給年輕交社保的年齡和60+歲開始領保險的年齡的中間年齡賦值了一個極大的死亡率,如此一來,還有多少人願意交保險呢?換我的話肯定意志動搖。那麼這一個設定在現實中存在嗎,我一開始感覺是不存在的,因為資源一定夠現有的人存活,因為長期的動態平衡中如果僧多粥少,多出來的僧早就餓死了。片中為何一直在機械性而非自然性質地死人呢,是因為人口一直在機械性而非自然性地增長,不停的有新人被硬塞到這個環境,導致原本可以靠死第一波人達到的平衡狀態被不斷的打破。後來再一想,這個機械降人的過程能否看作是現實中人口自然增長的模擬呢?不加節制地生育導致資源透支食物不夠吃,或者是災荒導致食物供給減少,就逼出馬爾薩斯式的冷血辦法調整人口(也就是片中主角遊歷到200層以後的見聞,下層人口被暴力給調整了,一定層數以下的兩人就基本只能活一個)。另外的一個解釋是,片中的食物對應現實的「體面生活的資源」,那麼這種「食物」就是永遠不夠了,只會有部分人活得體面,大量的人沒有這種體面,而精打細算的分配制度可以把「體面資源」往下多分幾十層,但終究還是會有人領不到「體面」,於是活得淒慘。但這又引出另一個問題,片中的模型世界觀是停滯的,而現實的資源產出效率從長期來看是發展的。如果0層廚房生產食物的效率隨著時間推移水漲船高,那麼遲早有一天食物能被分到300多層。大家都會領到「體面」,等到大家都有「體面」的時候,「體面」就不再是體面,會有新的「體面」概念被創造出來,所以扶貧工作永遠是進行時,相對貧困是消滅不了的。暫時就想到那麼多,為了能早點睡覺先寫第三點。

3.管理層。零層的廚房我傾向於理解為自然,而非管理者,因為廚房只負責產出根本不參與食物的分配和消耗,有點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意思。從1層開始的人才真正承擔起管理和統治的責任和義務。從1層到底層的人生活的初始狀態沒有任何規則框定(也是片中大部分時候呈現出的狀態),可以被看作是「自然狀態」。霍布斯假定的自然狀態是扁平的,所以是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狀態,通過一系列推導他認為應該產生利維坦以保障人的生存權利。本片的自然狀態恰恰相反,是垂直的,那麼由此能推導出什麼樣的利維坦呢?略有遺憾的是影片沒往這個方向延續下去了,只停留在血漿亂濺和人吃人,可這只不過是第一步而已。等到想到再更吧。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