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絕命大平台》影評:你要不要做一個先驅者
絕命大平台影評令我陷入的一部電影。
監獄坑的設定就像一個計劃好的餵養體制,人分三六九等,蛋糕就這麼大,誰的階級高誰就能先瓜分蛋糕,誰就能吃的本滿缽滿,低等階級的只能吃高階級的殘羹冷炙,而最低階級的人的將什麼都得不到,只能靠自然法則生存。階級會定期變化,重新洗牌,這個機制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晉升階級也有可能一落千丈,但這都是這個體制設定好的。監獄是不自由的,但是你可以選擇一樣東西帶進監獄,不自由裡又有那麼一點點選擇的權力,選擇的東西就像每個人的意識形態,有些人選擇兵器激進主義,有些人選擇寵物和平主義,有些人選擇浴缸享受主義,有些人選擇匕首自保主義。而男主選擇了一本唐吉可德的書,註定男主將成為這個體制中的唐吉可德。
先不說男主,先聊聊監獄的其他人。老崔代表了已經默許了這個體制的一類人,他熟知這個監獄運轉的機制,被動接受並且游刃有餘,不求改變只求能活下去。面試官代表了體制內的一類人,相信體制但被體制所騙,想要按照體制告訴他的理論去實踐,最後在謊言被戳破的時候,自我崩潰。黑人小夥代表了一直都想尋求提升階層的一類人,起初在按照體制的規則尋求上升,諂媚附和只為上一層的人幫助自己實現升遷,在被拒絕後心灰意冷決定作出改變。亞裔女我把她理解為體制內的一個傳說,監獄中每個人都知曉,又不被任何人理解的存在,他好像是個不屈從體制的自由人,但總是遍體鱗傷,她始終在尋找一個可以激發所有人團結起來的引子(小女孩)但是始終無果。說回男主,男主注定是一個代表著像堂吉訶德一樣正義,無畏,理想主義,與這個體制格格不入的存在,當然他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
最初,他通過老崔認識這個監獄的機制,接受這個機制,慢慢習慣這個機制,但是在一次階級洗牌過後,他才了解到這個機制可以讓同一階級的獄友剛剛還是毫無保留,親密無間,互訴心聲的朋友,下一秒因為食物不足就可以陰謀暗算,毫無人性相互殺戮的敵人。在男主將死之際,他被傳說中的亞裔女拯救,男主的思想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他想去試圖理解她,或者說是變成她。夢中的兩人融合的那一段我認為就是代表男主內心發生變化的表現。而真正讓男主改變的是面試官,她更了解這個監獄的機制,雖然最後發現他所了解的都是騙局。她是個溫和的和平主義者,她相信體制告訴她的一切,體制告訴他監獄有200層食物夠所有人的量,只需要每個人按均分配。可以說他是一個改良派,他想幫助下層的人,他想改變上層朱門酒肉臭,下層路有凍死骨的現狀,他想按照體制告訴他的設定,試圖改變,但是他溫和的呼聲沒能改變任何人,在男主的威脅下才只影響了下面的一層。面試官的寵物狗被亞裔女殺害的這一劇情,我的理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天生就是矛盾的,如果說面試官是溫和的改良派,那麼亞裔女就是激進的革命派,亞裔女堅信女兒的存在,一次次下沉一次次受傷一次次尋找,而面試官堅信監獄裡不可能存在小女孩,因為體制告訴他監獄裡不收16歲一下的孩子。換句話說如果可以證明小女孩確實存在,那麼就可以說明這個體制違反了自己所說的設定,整個體制都是謊言,所有人的希望都會破滅(有的人希望刑期滿了被釋放,有的人希望獲得一個證書等等),小女孩的存在會倒逼所有人選擇革命。而面試官卻希望每個人都相信體制,按照定人定量的方式先活下去,等待每個人心中那個希望。所以相信與不相信天生就是不可磨合的矛盾。最後當面試官來到202層時候,他的信念的基石完全崩塌,選擇自殺。如果說面試官的希望是什麼,他可能就是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相信體制,公平的活下去,而不是上層壓迫下層,下層互相殘殺,他想證明這個體制是可以文明的運轉下去。而亞裔女的希望就是找到女兒,證明給所有人。但是他們都錯了,向下吶喊或者向下殺戮(亞裔女只殺了那些喪失人性的人)不會觸動任何一個人。
再說回男主,男主最後遇到的黑人小伙,在最接近頂層的地方,失去了自己的升遷工具,極度絕望中他選擇和男主站在一起,實施一場屬於男主的改革,介於亞裔女的革命和面試官改良,我稱之為改革。改革需要槍桿子,也需要理論支持,更需要勇氣。槍桿子是床架改造的鐵棒,理論就是限定食量保證每個人的存活,勇氣就是他們背靠著背彼此信任。一路下沉的路上有人反抗,有人屈服,有人走後門,有人理解,有人挑撥離間,也有人為他們更新理論。為他們更新理論的是個智者,均分理論被反饋理論所替代,這是一個理論上的飛躍。均分可以理解為在現有體制下產生的理論,只是這樣均分行為就算是可行,且每天能執行下去,也只會是無休無止,而且總要有人下沉監督。一旦沒有了監督者,監獄中肯定還會恢復混亂。而反饋理論是將監獄中所有人都團結起來的信息傳遞出去,不再是空桌返回,而是保存一個完好無損的食物,送回去。讓體制知道這樣的機制下,人們不再是自私和貪婪,而是無私和團結。這個理論無疑是更堅定了男主和黑人小夥的信念,一路保護一盤布丁,哪怕犧牲了自我,也要將信息傳遞出去,布丁就是標誌,這個標誌比命還重要。雖然站台還在無盡頭的下落。
直到男主遇到小女孩,這裡他們的理論再一次改變,而這一次也是質的飛躍。反饋理論從根本上講,就像是叛逆的小孩告訴家長,你給我的糖我沒有吃,潛意識裡是相信家長的,還是希望得到表揚的。就好像布丁送回了0層,他們證明自己可以做到無私團結,他們可以做到體制要求他們做到的設定,好像這樣他們就可以結束這場測試。但是這並不是一場測試,體制還在繼續運行,回到0層的布丁,被廚師長認為是因為有一根頭髮所以才被退回來的,信息完全被曲解。信息為什麼會被曲解,想想面試官大概就能推測出來。廚房中的人可能並不清楚這一桌精緻的食物是送向何方,或者說只清楚一點點信息,比如只知道是給400個食客(200層*2人)的一餐。所以每個食材,每個工序,廚師長都很嚴格把關,希望得到食客的滿意,所以會在收回布丁的時候大發雷霆。體制內的每個人都僅僅是知曉自己的那一部分工作,面試官只負責挑選合適的人參與,廚師只負責烹飪精美的菜餚,廚師長只把控菜餚的水準,至於給誰吃怎麼吃他們都不在意,體制內的人相信體制,所以他們不在乎別人,只需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像面試官,精細的在每個面試選項上做標記,卻不知道面試通過的標準。
所以當男主遇到小女孩,他找到了證明這個體制是謊言的的證據,什麼均分理論都是扯淡,反饋理論也只會是石沉大海,所以他才會把黑人小伙拼命保護的布丁讓給了小女孩,並且不停的喃喃,女孩才是信息,女孩才是標誌。沒錯,女孩才是擊潰整個制度的關鍵,這次他不再相信這個體制,要告訴體制內的所有人這個體制是個謊言,所以他一定要把女孩送上去。他希望體制內的人可以接受到正確信息從而認識到謊言,結束這個沒有人性的體制。為什麼他沒有作為送信人一同上去,我不大確定,可能是因為他只是一個先驅者發現者,可能他已經能量耗盡,或者他自願下來不能上去,或者在鐵一樣的證據面前(小女孩)無需什麼人再解說,我不曉得。電影也在此處戛然而止,小女孩被傳送回去會是怎樣的結局,你知道麼?你認為會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