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絕命大平台》影評:無人可逃的消費社會PUA
絕命大平台影評《絕命大平台》是一部密閉空間懸疑片,這一類型影片多少都有小型社會實驗的意思,重現文明的誕生和發展,破局方式大多需要合作,反抗既定規則,在生存意志的煎熬和對自由的渴求中不斷前行。「站台」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清晰地指涉了當下消費社會的圖景以及背後的運作機制。
本文試圖從空間、意象的角度解讀影片主旨,以及現代社會的運作模式。同時,聊一聊《心慌方》與此片的異同,還有一款最近玩的手遊。
豎向空間的意義圖景
空間生產意義,從反求諸己到星際探索,不同尺度的空間賦予主體不同的意義,不同的空間組織形式,產生不同的規則和行為模式。從空間的角度講,意義的產生首先來自於對邊界的認知,自由僅是一個相對概念。
《絕命大平台》的主角主動放棄自由,要過克制的人生(中產沒跑了),自願來到「監獄坑」只為看書和戒菸(滿懷理想主義),不惜投身關押罪犯的監獄(對於這一點,他甚至是懵懂的),不得不說管理局的「企業文化」非常有感染力,洗腦徹底,這從後面管理員員工的言行舉止也可見一斑。(監獄本身帶有教化作用,甚至校園空間設計的原型就是監獄,更進一步,文明本身就是教化的,需要某種一致性,或者說用集體利益抹殺個人利益。)
進入監獄坑,我們隨著主角視角,大致對監獄坑有了一定認知,豎向空間連接,經典現代主義空間,中間漏空,兩人一層,一共有多少層,暫時未知,似乎是無盡的。無盡的空間意味著未知的恐懼,然而,一旦有了規則,人就逐漸產生惰性,安於現狀。
豎向空間是人類社會的核心空間組織方式,登高望遠、一覽眾山小自古至今都是一種權力的象徵。現代主義不外如是,伴隨城市化發展,資本對於資源集中的天然需求,摩天大樓應運而生,至今,更是越蓋越高,世界最高的殊榮始終是爭奪的對象。(用浪費資源的方式爭取資源大概就是資本的運作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城市天際線就是一副資源爭奪圖譜。可以說,資源的多寡令空間產生了等級。
回到監獄坑的層數,單純來講空間上本無高低貴賤,是管理局施加的規則,導致資源分配不均,從而產生了階級。上層自然比下層享有更多食物的支配權。這幾乎就是當下社會的階級隱喻了。進入監獄坑,每個人可以帶一件東西。男主選擇了一本《堂吉柯德》,螳臂當車的故事冥冥中預示了他的命運。
消費社會的規訓與懲罰
與男主共處一室的是位老者,老者帶了把刀(影像語言上預示了危險),「老油條」給男主講述這裡的遊戲規則。每天從0層開始,工作人員精心準備的大餐(菜譜更是通過客戶調研量身定做)通過電梯平台由上至下,逐層派送,食物必須在平台停留的時間裡食用,不能私藏,一旦私藏,室內就會持續變冷或者變熱。每個月,每個人換一次層數,正因為如此機制,僥幸分到上層的人自然暴飲暴食,導致食物一般到100多層就已經消耗殆盡。
這就是當代消費社會的原型,用精心製作的消費品,刺激、放大人們的慾望。通過定價產生階級,階層間相互仇恨,資源有限,而誰都想佔有更多,爭鬥在所難免,爭鬥的資本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身體天賦,二是攜帶物件,這就好比社會中的天賦因素和環境因素。而一個月的週期,像極了當下的體驗消費。這些都不是最可恥的,最可恥的是始終有人告訴你需要遵守這樣的規則,否則會被懲罰,而這種懲罰時常是剝奪生存權利的。
最初男主所處的層數是48層,食物還能剩不少。老者自然是大快朵頤。男主前兩天還有些矜持,後面也放開了,適應了規則人也隨即安於現狀,似乎過上了男主設想好的「監獄生活」。第一個月自然過得不錯,一老一少還能其樂融融。
第二個月,換到130層,老者直接把男主綁了,準備生吞活剝。消費社會是不允許安於現狀的,慾望與生存,是它用於控制人們的利器。人們必須時刻警覺,不斷產生價值,否則等待你的只有淘汰(哎呦,這話有點熟悉)。
好在「亞洲媽媽」適時出現,乾掉了老者,照顧男主直至月底。「亞洲媽媽」是這套規則唯一的反叛者,她每個月的任務就是坐著升降平台找孩子,不服從的代價當然也是巨大的,她必須手刃諸多「平庸的惡」,期間受到多少凌辱和折磨我們不得而知。只是她無法改變人吃人的規則,終究只能在人的動物性面前成為吃人的一方。
更換層數後,主角室友換成了之前的面試官。她每次吃飯的時候會把食物分成適量的兩份留給樓下的人,希望藉此讓所有人吃到食物。這也是管理局灌輸給她的設立理念,所有人只有節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共同存活下去。只是任憑她苦口婆心,依舊沒有人照做。看似很有道理的破局之法,其實有著極大的迷惑性,剝奪人們生存權利的同時勸人節制,完全是在耍流氓。中產階級所追求的節制和自制,在這裡顯得充滿諷刺。男主至此依舊是搖擺不定的中產階級思維方式,只是反叛者「亞洲媽媽」已在他的意識中埋下了改變的種子(那個香豔的夢)。
「PUA」這個詞國內火起來沒兩年,全稱: Pick-up Artist,源於美國。發展至今,簡單來說,騙財騙色。所有高級騙術本質都難逃精神控制,我姑且推而廣之,把「PUA」引申為所有通過洗腦手段達到控制的行為。在這裡,管理局的員工都相信自己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不管是一絲不苟的廚師長,還是自願入獄的面試官。只是,虛偽的文明在對自由的渴求面前終將不堪一擊。
反叛者的「墜落」
第四次更換到6層,幾乎是要燒高香了,室友是一個帶繩子的黑人,他分到6層後非常興奮,試圖勸說上面的人把他拉上去,結果被戲弄一番。男主想到了破局之法,帶著黑人成了執法者,站在食物平台上手持鋼管,分配食物,以期「普度眾生」。
這裡的轉折是,男主終於跳脫了自己的階級,放下自己的利益,「暴力」反叛。期間還有一位聖雄甘地一樣的人物告訴黑人要先禮後兵,並且提示應該給上面的管理局一個信息,保存完整的糕點就是一個信息,黑人一直把糕點保存到最後一層。
當然,說是先禮後兵,最後幾乎還是以暴易暴。隨著不斷「墜落」,人吃人,自殺,一切照常上演。直到最後一層,他們發現了那個孩子,男主都快放棄相信存在的孩子。這裡預示的一個希望,一個文明僅存的果實,一個文明存在過的痕跡。孩子成為最後的信息,被送到0層,男主則黯然步入黑暗。
而最大的諷刺莫過於,這一切的一切不過是博得一個無力的證明,是底層的哀嚎,也許不過是一個問心無愧。
另一部電影和一款遊戲
看《絕命大平台》的時候,一是想到97年的電影:《心慌方》;二是最近玩的一款歷史策略類手遊(由某知名文藝中年代言,廣告鋪天蓋地,豆瓣也不能倖免)。
時隔二十年有餘,《心慌方》與「站台」同屬於高概念影片,並且兩者概念近似,類型也都可歸於密閉空間懸疑類型,也大可看作一種社會實驗。兩者最直觀的區別是空間組織形式不同,引申一點,規則不同,導致兩者意象表達大異其趣。前者更加抽象、無序,而參與構建這一龐大機制的人們是不自知的,可以說,每個人都是參與者,最後也都成為了受害者;後者規則清晰,違反規則會受到懲罰,重點表現的是龐大機制的運作模式,用欲望和恐懼控制人們,清晰指向消費社會的內在邏輯。
另外一個聯想是最近玩的一款手遊。雖然大多國產手遊的斂財方式大同小異,玩家想要玩好,除了氪金就是肝(投入大量時間),或者兩者結合。值得一說的原因是這款手遊尤其真實再現了消費社會的圖景,同時有著一套極為嚴格的規則,不遵守規則幾乎是玩不下去的,美其名曰集體利益。首先,從遊戲機制來看,資源有限,必然向氪金玩家傾斜。這些都還正常。但是,遊戲官方會下放大量託,帶節奏,領著大家爭鬥,告知大家遊戲目的。製造仇恨,拉動消費。並且會有一套冠冕堂皇的劇本。普通玩家不管是自願還是被迫,想要玩下去,只能配合氪金玩家或者工作室、托,組成強大的組織,集團作戰。組織具有極強的排他性,小組織根本無法存活。這與「站台」竟有著驚人的一致性,都是在剝奪生存權利的同時,告知你集體利益的重要性,同時灌輸給你一套規則,遵守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無法逃脫的消費社會PUA,似乎我們都不能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