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絕命大平台》影評:顯而易見,改變不會自發到來
絕命大平台影評這就像在說: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物質足夠富足,導致部分人慘死的原因乃是分配不公。與共產主義平均分配的理想願景相比,資本主義依賴「看不見的手」實行的分配似乎更加合理,因為人性本質上是自私與貪婪,最大可能地滿足自己的需求。這種前現代的思想或許自一開始便是不存在的:因為只要人聚在一起,自然會產生組織,形成規則,來讓群體更優地存活下去。
只是在這部電影中,預先設定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在建築形態上,由上到下的層級分配符合自然規律。有人身處高層衣食無憂的同時,底層人民為了果腹拼命奮鬥。想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進行革命。這是男主角乘坐升降餐車由上往下強制分配食物的原因:50層以上禁食一天,50層以下每人分配同量的食物,從而保證監獄內每個人都能存活下去。
這說明一點:體制是漸近改善的,問題的發生往往便是改變的契機。監獄內部自上而下層級分配食物的規則既然是不可改變的,人性的自私既然會導致底層的人員因食物短缺餓死的命運,那麼想要讓所有人存活下去,要麼改變人性的自私,要麼改善這條規則。
當男主角向下層的人呼籲節制來讓更下層的人獲得食物時,改變並沒有發生。只有當他說他會將屎拉在食物上留給他們,他們才失去了狂吃的動力。因為有食總比沒食(不會吃拉過屎的食物)更好,更符合人性。但這只能在兩層間傳遞,而無法在整個樓層貫通。
新規則無法自發形成,只能通過暴力強制。男主角和黑人通過暴力讓其他人遵守規則,當然老人的方法更合理:先好言相勸,然後再訴諸暴力。兩個人在整個群體裡發揮著與現代社會中警務系統同樣的作用:讓人民遵守規則。同樣也說明:變革若是無法通過協商獲得,只能借助於暴力。
這需要發揮人的能動性,人不再作為動物(受制於求生慾望),而是作為社會群體的一員來思考。社會成員的身份意味著他需要為更廣大的人民謀福利,動機在於總有一天他也會身處底層,面臨沒有食物吃的困境。倘使所有人都能接受新的規則,那麼秩序就能建立起來,人人都有相同的存活可能。
任何一處封閉空間聚積的人倘使要全員存活下去,自然會形成組織。組織產生行事規則,行事規則形成秩序。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大到整個國家,小到家庭,都需要通過分工來讓整體更好地運轉。國家的形成,就是公民讓渡權力讓政府管理的結果。
薩拉馬戈的《失明症漫記》闡釋了相似的道理。一群人在遭受失明瘟疫後,被隔離在一起。馬上,群體內部就形成了勢力分裂,自發地形成組織,遵照一套可行的規則,從而讓每個人盡可能地存活下去。這同樣適用於新冠瘟疫對全世界不同政治體制造成的影響:必須建立新的規則來應對這起突發事件。
尚有幾個疑問,既然管理員說16歲以下的人不可能進入監獄,那麼底層的小女孩從何而來?有一種可能:那位夢想成為瑪麗蓮夢露的亞洲女性曾經遭遇強姦,從而生下來她,那就說明整個體系的運作時間已經許久,那位母親可能是終生監禁,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