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絕命大平台》影評:《絕命大平台》的10層隱喻,每一層都細思極恐

絕命大平台影評

文 | HCT

2008年,一部精緻而古怪的短片榮獲第61屆戛納電影節Canal+電視台獎和第33屆多倫多國際電視界評委會特別獎。

這部加拿大短片叫《下一層》。

短片只有11分鐘,但其中的元素卻很豐富,精緻的服裝,考究的道具,恰到好處的配樂,展現出人性掠奪和貪婪的醜陋。

這種醜陋,始於一場奢華的美食宴會,終於一層層無限下墜的「樓層」。

短片《下一層》劇照

下一層可以簡單理解為空間的下一層,但是在短片中,它隱喻了人性的貪婪和墮落。每下一層,離萬劫不復的深淵就更近一步。

為了加深隱喻,短片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給參加宴會的人物上做了精細設計。從他們服裝上來看,這些人可能是宗教領袖、大資本家、政客或軍閥……隱喻著社會的上位者。

他們雖然是來自不同領域的上層大佬,但面對食物(誘惑)都有共同的做法,就是無休止地掠奪,一直在瘋狂地吃。

因篇幅原因,短片《下一層》注定無法展開更多。

而長片《絕命大平台》有著與《下一層》類似的設定:下墜的樓層、噁心的食物和貪婪的人性。

除了《下一層》,《絕命大平台》還讓人想起經典加拿大驚悚片《心慌方》(Cube)。《絕命大平台》可以說是結合了《下一層》和《心慌方》兩部影片。

《心慌方》劇照

電影把《下一層》裡無限下落的樓層和《心慌方》中布滿機關方塊監獄整合,設定為一個垂直的擁有333層的「監獄坑」,每一層中住著兩個人。

樓層中間有個鏤空的方形設計,這是為每一天都從0層下降的方形平台餐桌而準備的。每一層人每天的食物都是上一層人吃剩的殘羹。

監獄坑、方形平台、食物、殘羹......

每一個看似腦洞大開的設計背後,其實都有著直指現實的概念和隱喻。

電影的隱喻是多元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選擇10層進行解讀。

第1層 堂吉訶德

和很多其他的監獄坑的人不同,男主格倫是自己選擇進入監獄坑的。

入坑之前,格倫的想法的很理想化,很烏托邦。他說他就是來戒菸,順便看完《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這本書。

下圖是亞當·德賴弗在《誰殺死了堂吉訶德》中的「堂吉訶德」形象,本片的男主也和各類版本堂吉訶德形象非常類似。

亞當·德賴弗飾演的堂吉訶德式人物

男主把監獄坑當成一個避世的桃園,他幻想這裡的人遵守規則,禮貌謙讓。但很顯然,監獄坑實際是一座為生存而撕殺的決鬥場。

格倫帶的書,早已預示,他注定是一個監獄坑版的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著名作家塞萬提斯的小說《堂吉訶德》中的主人公。《堂吉訶德》是西班牙的文學瑰寶,西班牙電影吸取這本書的思想,也在情理之中。

堂吉訶德是一個落魄的鄉紳,愛好騎士文學的他決定效仿騎士,出門行俠仗義,最後卻吃了一身苦頭,直到臨終前才清醒過來。

這個人物還延伸了一個詞彙,叫「堂吉訶德式」,特指那些與現實相悖的理想化做事方式。

格倫想在監獄裡把書看完,後來又想通過層層傳遞讓大家定量進食,再後來他又想打破所謂的監獄坑的機制。

現實是,他一個月看不完這本書,然後下個月被分到了任人宰割的171層。

接著,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坑裡,大家只能顧著自己果腹,誰還有時間顧著別人?最殘忍的是,設置監獄坑的上位者們,從來都沒有訂下所謂的機制,坑里人的所作所為最後都只是搏命的徒勞。

或許不是格倫太理想,而是現實太殘酷,他只是一個堂吉訶德式的可憐人。

第2層 監獄坑

監獄坑想要隱喻的概念很明顯,就是社會階級。

從0層開始,下一層的人就只能吃上一層人的剩飯剩菜,只不過這飯菜分好分壞,分多分壞,分有分無。

現實社會就是這樣分布「食物」,所謂的上層人總是擁有著更多的權力、財富、機遇......越往下走,「食物」當然就越來越少了。

監獄坑的設定,每個人每個月都有可能換層。

有的人可以從下層人變為上層人,體驗為期一個月的吃香喝辣。上層人變為下層人,忍受一個人的殘羹剩飯,或者在那一層永遠失去自己的生命,亦或者結束別人的性命。

在監獄坑裡呆久了,很多人很明顯地接受了這個規則,忍受樓層高低帶來的貧富分化。他們一方面抱怨著上位者的掠奪,但當自己成為上位者之後,曾經的抱怨又變為新一輪的掠奪。

這種頻繁變動的社會階級養成了監獄坑裡大部分人思考的惰性,反正我只要熬過這一個月,下個月就能上位,誰又在乎其他人的生死呢?

在這個極端的監獄坑裡,既映射了一部分社會現實,也探討了「人性本惡」的可能性。

第3層 方形平台上的食物

吃東西,對於人來說,是最原始的慾望。人類需要最基本的食物生存下去。

《聖經》裡對於人類最早的記載,從夏娃偷吃禁果開始,後來她還讓亞當吃了,兩人於是被趕出伊甸園。這一吃,便有了人類。

《七宗罪》裡的第一宗罪,便是暴食,暴食不僅導致自身營養過剩、身材發胖,也導致另一些產生飢餓,從而威脅生命。

當電影照進現實,食物在實際中的隱喻,便不是那麼簡單了。它可以是財富、權力、機會、教育、工作......如果用一個詞來總結,就是社會資源。

誰處於社會階層的更上層,誰就能吃得更好、吃得更飽,也就是所謂享受更多更好的社會資源。

第4層 帶武士刀plus的老頭

經過一年多在監獄坑的浸潤,老頭顯然摸透了監獄坑的操作模式,不斷為新來的菜鳥格倫答疑解惑。

在他和格倫的對話中,可以得知老頭是因為犯罪才進來的,這是這個犯罪事實卻讓人啼笑皆非。

然而法律就是那麼定下來的,儘管命運再捉弄人,老頭選擇接受命運的安排。

就像老頭的口頭禪那樣,他是一個利己主義者。雖不是大惡之人,卻在弱肉強食的監獄坑裡,在被動的情況下選擇以犯罪手段生存下來。

因為,他就是隨著大流走。他不這麼做,他就是被犯罪的對象了,他只能先下手為強。

不是他自己願意這麼做,也不是監獄坑逼他,而是他的同類比他走上了絕路。

他帶的加強版武士刀,不僅傷害了別人,也殺害了自己。

第5層 監獄坑工作女

第二個成為格倫室友的人,是一個為監獄坑工作了25年的女人,她也是把格倫招進來的人。

女人把監獄坑稱為「垂直自我管理中心」,可是當她親自體驗了這一切,所謂的垂直自我管理中心,不過是上位者的自我安慰,「垂直掙扎等死中心」其實更為契合。

發現這一事實之後,女人試圖改變這一切,希望通過自己每天一點點的努力,去規範監獄坑裡的食物分配。

當每天的方形食物平台到達這一層的時候,她只吃一個人的分量,接著為下一層的兩個人準備相同的分量,接著告訴他們,希望他們吃她準備好的食物,然後希望他們也能為下一層的兩人這樣做。

現實是,這種非常溫和的以身作則方式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還不夠格倫「以屎相逼」來得管用。

身為監獄坑管理者25年來的幫兇,現實生活中無形的加害者,女人只能被自己曾經幫助促成的規則害死。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第6層 帶繩子的黑人大漢

黑人大漢可以視作監獄坑裡想要改變局面的先鋒代表,現實生活中想要跨越階層的積極分子。

跟格倫後來自上而下的理念不一樣,黑人大漢一開始走的是自下而上的路線。他希望通過上層人拉他的繩子,然後進入上一層,最後逐漸爬到0層。

可是,理想很美滿,現實很骨感,爬層路上總是遇到很多攔路虎。現實生活中,實現階級跨越,本身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首先,你要看你的上層人願不願意。

越往金字塔上面走,人擁有的社會資源就越豐富,誰願意把自己的蛋糕切小讓給下層?當然不排除真的有好心人,但誰又能保證你一路遇到的都是好心人呢?

另外,電影把這個帶繩子想向上爬的人設置為一個黑人,種族意味不言而喻。

第7層 亞裔女人

亞裔女人在電影裡面從始至終都沒有說過一句話,她只是隨著方形平台裡的食物一起升升降降。

在她死之前,每個月都能遇見格倫一次。

亞裔女人為什麼總是以這樣的方式出現?

電影裡給出了老頭版和女人版兩種說法。其實是哪一種說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亞裔女人的行為給了格倫一種精神上的希望。

她一腔孤勇,執著地下降,努力地去生存,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難,也執意地一往無前,直到她被殺死。雖然亞裔女人的這種行為,在更多人眼裡是瘋子的做法。

但在格倫的想法裡,亞裔女人或許和他一樣,在找尋一種破解監獄坑的機制,雖然他們都不知道這種機制會不會存在。

格倫最後和黑人大漢決定一起自上而下地往下走,或許就是受了亞裔女人的影響。

為什麼這個角色選擇亞裔?也許和黑人大漢有著同樣的種族隱喻。

第8層 智者

當格倫和黑人大漢決定用暴力手段,自上而下地將食物送到每一層的時候,他們遇到了一位智者。

智者告訴他們,他們這個想法很好,但是應該要有基本的禮節,先說服,再動武。智者很可能代表社會中一些溫和的宗教或政治領袖,通過和平而非暴力手段維持秩序。

智者還告訴他們,你們要是想傳達你們的想法,就需要有一道食物作為一個符號,通過它傳達你們的想法。

但原本被黑人大漢稱之為「和平抗議」的活動,意在讓監獄每一層人都能吃飽的活動,最後卻用暴力手段,傷害了他們原本應該保護的人,真是非常諷刺。

智者在這裡反倒成了一種慧極必傷的形象。

第9層 小女孩

很人都在論證小女孩的存在與否。

小女孩應該是不存在的,她或許只是格倫在回光返照之時,在腦海裡創造的一個意象。

在臨死之前,他恢復了人性,選擇把所謂的傳達信息的意大利奶凍,給了小女孩吃。

這個小女孩,是一種人性的存在。

第10層 意大利奶凍

小女孩不存在,同理可得,格倫他們一路守護的意大利奶凍自然也沒有被吃掉。

那奶凍去哪裡?其實電影在播放到三分之一的時候已經回答了我們,它重新回到了0層,回到了創造食物的管理者手上。

但是很可惜的是,管理者拿到奶凍,在意的不是為什麼還有一個奶凍回來了。

管理者在意的是,為什麼奶凍裡會有一根頭髮?這根頭髮又是誰的呢?管理者為這件事大發雷霆。

管理者對待奶凍的態度,其實已經回應了格倫的「和平抗議活動」。

這個活動,徹頭徹尾失敗了。

上層人只關心自己的利益,誰管下面什麼自發的運動。

最後想到泰戈爾的一句話:老虎並不吃老虎,只有人用人養肥自己。

-END-

更多乾貨影評:

1.《南山的部長們》:《南山的部長們》背後的南山部長,金載圭刺殺朴正熙始末

2.《大贏家》:率性而活>本片>囧媽,誰才是最後的大贏家?

3.《小婦人》:翻拍、原著和新版亮點,《小婦人》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4.《1917》:不聊一鏡到底,《1917》行軍路線、所屬部隊、戰役歷史全解析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