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花漾女子》影評:這不應是女權主義的結局
花漾女子影評一個衣著暴露的女子在酒吧爛醉如泥,被陌生男人帶回家肆意對待,這樣的事很多人聽了,第一感覺應該是質問那女人為什麼要一個人在酒吧爛醉如泥,還穿著暴露?這不是給壞人機會嗎?甚至再直接一點,這不是自找的嗎?連我在看到這個設定的時候,也差點陷入受害者有罪論的圈套——僅僅是因為衣著暴露、爛醉如泥、酒吧、一個人。
但是把情況換成普適性更高的例子,如果你因為處於某種狀態不能判斷目前情況,或由於自身閱歷很難看清騙子真相,被有心人利用,損害了自身利益,你難道會原地跺腳怪自己無知,而不是報警尋求法律手段嗎?說到底,任何事的發生都可以說是自己不夠小心,但真正為錯誤負責的,永遠都不應該是受害者。
想到惠特尼脫口秀中的例子,看到機場的狗狗特別可愛,想擼一把,但是狗狗的衣服上明確寫著有職責、不讓擼,但你看著它可愛的樣子,肉嘟嘟的屁股,你就是覺得它是狗啊,怎麼不可能不喜歡被人摸呢?
好像存在的本身就成了誘惑犯罪的最大原罪。
電影故事還是比較新穎,凱西因為好友醉酒被同學qx,最終自殺,而她也因為好友的離開沒能繼續學業,甚至有了心結,糾結了好多年,變成夜晚專門在酒吧「 釣」男人的「爛醉」女人,在每次男人把她帶回家妄想對她動手動腳的時候,她會突然清醒,藉此給試圖佔便宜的男人們一個教訓。在故事發展中,凱西遇到了自己真正喜歡的人,卻也藉機得知當年害好友死去的罪魁禍首,如今竟然變身成功人士,準備結婚。死去的人早已無人提起,罪犯卻在人間過著幸福的生活。凱西決定復仇,但這部電影的復仇,不是以壞男人的不同死法來表現的,是對當年事件相關人的略顯無力的恐嚇、威脅,最終甚至於用生命設局使罪犯伏法的方式。
作為電影,不夠血腥,但聯想現實,卻是能最大可能做得到的事了。真正的現實是,即使到最後也不一定會有人像電影中那樣有所悔悟。
整部電影,最讓我唏噓的是女主的結局,用自己的生命完成復仇。在我看來,這原本只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鬥爭——沒有意識的女性被惡意侵害毀掉名譽和人生,對錯黑白分明,卻僅僅因為客觀現象表現和人們固有的思維,使死的人枉屈,活的人失去無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