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女人碎片》影評:,喪子之後的成人禮
女人碎片影評瑪莎欣喜的產下一女卻又立即失去,《女人碎片》講述了這之後的故事。
本片改編自編劇卡塔·韋伯和導演凱內爾·穆德盧佐(也是她的丈夫)的真實經歷。
電影中瑪莎在家中雖然經歷了一系列波折,但最終順利產下女嬰。現實中,韋伯在孕期失去了孩子。
失去孩子的韋伯隻身來到柏林,獨自療傷,潛心創作,把她的經歷改編成話劇《女人碎片》,由丈夫凱內爾·穆德盧佐執導,於2018年12月在波蘭上演。此後該劇被改編成電影,於今年1月7日在奈飛全網上線。這既是呈現給觀眾看的作品,也是夫妻倆在遭遇不幸後試圖與彼此溝通的方式。
電影中,時間在救護車趕來搶救即將死去的嬰兒時戛然而止,畫面變為全黑,只有刺耳的鳴笛聲在告訴我們一個小小的生命危在旦夕,5秒鐘後聲音漸漸消失,片頭PIECES OF A WOMAN漸漸顯現,我們在一片沉默中盯著黑暗中的幾個大字,足足有10秒,電影也從此進入了沉默。
影片並沒有告訴我們嬰兒的生死,當屏幕上又出現畫面時已是22天後,瑪莎穿著紅色的風衣走在街上,這是她第一天回到工作崗位。
接下來的拍攝我並不十分喜歡,對於曾在《性女貞德》《白色上帝》《木星之衛》中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匈牙利導演穆德盧佐,這裡他偏重教科書式的保守鏡頭令我如坐針氈,我懷念他曾經更大膽更激進彷彿整個畫面都在顫抖的鏡頭。這是他第一部英語電影,為了能被更多人欣賞,他似乎選擇了更保險的表達方式,不知是他的決定還是製片馬丁·斯科塞斯的建議。但此處不想討論拍攝手法,本片的現實意義要更加重要。
影片情節與導演和編劇的真實故事有一定出入,但它欲表達的思想沒有變,即喪女之後的沉默,以及如何努力打破沉默。(很多人理解為欲表達喪子之痛,並不完全準確)
看完本片後我第一次意識到我們或許從未認真思考過什麼是沉默。
有一種沉默是大聲說出來的,比如在王小帥的《地久天長》中,沈英明的兒子間接害死了劉耀軍的兒子,沈英明內疚,把菜刀遞給劉耀軍,讓他去砍死他兒子。劉耀軍知這不過是做戲,說,「放屁,以後這個事兒再也不能說,一個字都不能說」。從那以後,他和妻子遠走他鄉。我們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這件事被掩埋起來了。
而在本片中,沉默本身就是一件不可言說之事。最難的不是沉默,而是沉默的沉默。最痛的不是疼痛,而是不知疼的痛。你如何意識到生活在自己編織的繭中?每日照常上班,坐地鐵,逛書店,買水果,你如何知道自己是在哀悼還是在繼續照常生活?
瑪莎的母親採取了行動,但那似乎更像是對自己童年不幸遭遇的反抗,女兒的繭,她真的懂嗎?
若要繼續生活下去,我們總要破繭而出。《女人碎片》,好像一場成人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