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遊牧人生》影評:孤獨、衰老與流浪

遊牧人生影評

劇情進展很緩慢,由開車開車開車和一個個瑣碎的生活細節組成,看的過程當中,發現這是一部很白的片子,在好萊塢當下的政治正確背景下,全員白人連工具人路人甲乙丙都是白人的片子已經很難見到,上一部我在院線看的如此之白的片子是兩年前的Book Club, 是四個富裕精緻老太太的夕陽紅chick-flick。我很難不聯想到這部電影,並且加以比較。Book Club這種老妞電影的演員是簡芳達和黛安基頓,是那種長青的精緻的有活力的摩登白人婦女,全身上下散發著養尊處優和遊刃有餘。這部四個老太太一台戲加上男人的劇情,換成20歲左右的白人女性可以拍gossip girl,換成30多歲左右的可以拍sex and the city,每個年齡有每個年齡的美好和有趣,因為白人女性擁有white privilge,生活條條大路通羅馬。挫折只是調味品,一切都會柳暗花明。

美國也拍過些邊緣少女的片子,犯罪的失足的吸毒的家庭不幸的,但是20多30多深陷泥沼還可以拍出很多twist戲劇性甚至轉機,至少我作為觀眾,在諸如女主遭遇不幸掙扎時,鏡頭閃回她曾經的美好時,我對劇情和人物的發展是抱有轉機的,總覺得會是個happy ending,不僅是進度條,而且是基於女主的年齡,而大多數襯了我的心意。20歲30歲甚至40歲走歪了沒關係,居無定所一貧如洗鋃鐺入獄沒關係,還有時間還有機會還能搶救一下。折射到現實中我也會這麼想。

但是Nomadland這個片子卻讓我覺得沒有可能性沒有轉機,非常絕望和窒息,女主的瑣碎日常更像是讓自己這個老舊的機器運轉下去的必要程序,能不能跑起來看看吧,先跑再說。但是不跑的話說不定就會報廢。因為女主面對的是衰老,她甚至沒有可以變好的契機,不僅是作為老人難以扭轉的機能衰老,更是作為老人無法創造價值被社會拋棄和遺忘。平緩的鏡頭幾乎沒有戲劇衝突沒有多麼起伏的情緒,但觀影體驗就像慢慢陷入沼澤。加之Frances McDormand極有沉浸感和說服力的表演,絲毫沒有一絲白人自帶的white privilege(即使白人是窮的是white trash他們也應該有一個小破房子,而生活落魄至此好像只有有色人種才會經歷的思維定式)的痕跡,片中流浪的老人各有各的原因,有的是得了PTSD的越戰老兵,有的是身患癌症時日不多的老人,有的是家人逝去想在路上尋求治癒,深深地無力感。而且影片一開始便解釋了女主落魄流浪的原因,是因為城市支柱產業的衰落和經濟的不景氣,這讓我想到了美國的「鐵鏽帶」,還有90年代的東北,僅僅是通過書就可以讀出,城市遍地是失落的無家可歸的靈魂。

電影裡有個盤子出現了兩次,一次是她介紹是高中畢業的禮物,一個是被別人打碎的盤子她又自己拼起來,這個盤子代表著她的年輕活力和希望,可是卻那麼遙遠虛妄,以至於到讓我覺得:把盤子拼好了又怎樣呢?

電影裡有許多空境,midwest的荒蕪空曠,孤零零的植物。很多鏡頭隨著女主視角的移動鏡頭,讓我很難過。天地如此之大,竟然沒有一個容身之處。女主一直很積極地面對困境,但我並不覺得是一種值得褒獎的堅強,更像是沒有選擇下的自我放逐。她的姐姐說她小時候就eccentric, brave and honest, 比起正常人的理智、按部就班和未雨綢繆(尤其是美國的稅收和退休和養老),她這一切都是注定的,他的堅強和倔強更像是困獸之鬥。

我本來就非常恐懼衰老,更是一想到死亡就更是難過。這個片子沒有直面地拍攝死亡過程,只是一些簡單的服藥醫院對話,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前行,可是大家都知道的,對於這些流浪的老人來說,前方並不會更好,路上的小確幸,大家在篝火旁抱團取暖只是一種短暫的溫暖,結局是注定的,孤獨地死在某處,或許輪胎在路中壞掉,讓一切都像是意外會更讓人容易接受。

趙婷拍這個電影的風格很美國,美國人的故事美國人的情緒美國人的敘事方式,完全無法想到她是在中國成長的。結合她的生長經歷和家庭背景,覺得很妙,竟能拍出被拋棄被忽略的社會底層人的百態。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