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遊牧人生》影評:家與自由,足以不傷感
遊牧人生影評關於家
主人公似乎是個對家非常有意識的人。她選擇缺錢了去亞馬遜的流水線工作,為了保住愛人的記憶在家鄉徘徊停留,即便有妹妹和友人也不想安定在別家,就和她自己說的"I am houseless,not homeless. They are not the same, right?"這也是我覺得其實她並沒有那麼自憐的第一瞬間。她把車當作家,進行打扮悉心修補。我從不覺得有體溫的家就是溫馨的,反倒在我看來她的家足夠溫馨。主人公反問妹妹「你覺得我是拋下一切走在路上麼」,事實上她帶著她的所有,所有記憶。
關於自由
猶記得傑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那群看似不體面的年輕人在路上追求的是自由和熱愛。當沙漠露營組織的領頭人說」比起那些在工作室心甘情願幹到死的時候,我選擇去看到更多「,他因為失去兒子和親人走在路上,他想象哪天他們可以meet down the road,但不得不承認他也因此獲得了如此的自由。在路上的人大部分都少了房子和親人的牽絆,他們彼此取暖,身體是自由的,思想或許也可以是。
關於悲傷感
撇去宏大敘事下的時代背景,電影呈現出的悲傷和寂寥感覺就和主人公後院走出去的荒野一般,我覺得大部分都源於背景音樂的烘托。若僅是情節和畫面,或許這幾乎是一種我覺得自由的方式。當主人公失去愛人,獨自啟程漂泊,和友人躺在沙漠中敷面膜,新年獨自搖曳的煙花棒,在溪流中躺著浸洗自己,在動物園裡體驗新鮮的東西,在恐龍標識前拍照,冬日燒水泡一壺黑咖啡,甚至電影中那些哪怕是看似窮迫和孤獨的瞬間,破車修理的巨額費用,組織開車離去後的獨自一人,友人去世離開後的悼念,熟人歸家安定後的觸動,這一切都很真實卻不傷感,在我看來都非常美好的生活片段。只有配樂的傷感像是導演刻意的旁白,不自覺地提醒我,主人公作為底層人民的遭遇是悲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