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遊牧人生》影評:我們不是無家可歸,只是無房可住

遊牧人生影評

2021的開年,並不比往年更好一些。

1月9日,拼多多通報了一例員工在長沙家中跳樓自殺的事件。

至此,今年發生在大廠裡的死亡事件已經多達三起,兩起猝死,一起自殺。

前幾年,富士康工廠13連跳的悲劇,許多人認為這是因為流水線工人文化水平不高,只能重複枯燥的機械勞作和無休止的加班,最後導致心理防線崩淪落到如此下場。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精英,高知文化分子也似乎逐漸走上了富士康工人的老路。

那麼,這條「末路」的終點到底是什麼?

十四今天要講的這部電影,也許能給出一些答案——《遊牧人生》

《遊牧人生》是中國女導演趙婷導演的第三部長片,作為一匹黑馬,一舉拿下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大獎,場刊最高分獲得者,震驚國內外。

而在此之前,她就曾憑藉《哥哥教我唱的歌》和《騎士》兩度入選戛納導演雙週單元,在各大獨立電影節上斬獲無數。

可以說,在《遊牧人生》之後,趙婷在人們的印象中,就不再僅僅是「宋丹丹繼女」,更是「導演趙婷」。

但這部電影最為罕見的,是它本身並不是趙婷自己想拍的,而是演員想拍的。

美國國寶級演員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代表作:《三塊廣告牌》《奧麗芙·基特里奇》)在讀完原著之後,便決心要以此為劇本拍攝一部電影。

但作為一部電影,它缺少了最重要的核心——導演。

在物色了眾多導演之後,弗蘭西斯在多倫多電影節上看到了趙婷的《騎士》,那一刻,她知道,自己找到了最合適的人選。

《遊牧人生》與其說是劇情片,它更像是一部紀錄片,記錄著女主角弗恩一路上的所見所聞與人生感悟。

01、我們不是無家可歸,只是無房可住

2011年,由於對石膏板的需求減少,美國石膏公司關閉了在內達華州昂皮爾已經建立了88年的工廠。

經濟危機,工廠倒閉,員工失業,就連曾經以石膏業為生的小鎮也變得毫無意義,在地圖上失去了自己的身影。

弗恩作為一名曾經的石膏工廠員工,她的丈夫在這一場危機中因病離世,而她也沒有經濟能力再繼續維持自己的生活。

在這場危機之中,弗恩別無選擇,她坐上了自己破舊的房車,成為了這個國家裡的遊牧一族。

什麼是遊牧一族?

按照弗恩自己的說法,他們不是無家可歸,只是無房可住。

他們駕駛著房車、旅行車或者麵包車,一邊打著零工養活自己,一邊在這個國家流浪。

在美國,遊牧一族儼然已經成為了中老年人逃離經濟壓力的一個最終手段。

面對房貸、車貸和各種日常開銷日益上漲的壓力,他們選擇把自己包裹在小小的鐵殼內,只需要最低的費用就可以維繫生活。

而這種現象在中國,也已經有了初現的端倪——

大中小城市房價攀升,物價持續上漲,但是薪資卻沒有與其相互匹配。

有人,在這窒息的壓力下選擇犧牲身體與時間來加班工作賺取更多的工資,有人,則選擇走向了極端,逃向另一個世界。

遊牧一族他們選擇了第三種方式——

既然社會無法容納我們,那我們就逃離這個社會。

對於這些漂泊者來說,他們最大的經濟來源,是在亞馬遜這些大工廠裡包裝快遞。

他們本想要通過房車旅行的方式來逃離社會的桎梏,但為了維繫這種生活方式,他們又主動的進入了工廠的囚牢。

流浪的路上,弗恩遇見了許許多多的人,也聽到了以前從未聽聞的故事。

夜晚,一場遊牧者聚會的篝火旁,每個人都緩緩說出了心底的秘密,他們對彼此沒有防備,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失去。

他們中,有人是為國奉獻的越南老兵,在戰爭過後得了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忍受不了吵鬧、人聲和煙火,選擇獨自一人離開社會。

有人是父母得病後雙雙離世,她選擇通過旅行來慰藉心靈。

有人是因為同事死亡,公司卻無動於衷所觸動,想要活出自己精彩人生......

天一亮,他們就此別過,各自啟程,猶如銀幕面前的你和我。

他們訴說故事的背後,是美國當代社會的主要矛盾——

養老金沒有保障,醫療體系只對富人開放,大齡員工隨時面臨著失業風險,資本對於打工者的漠視。

趙婷用寧靜、靜謐的鏡頭,記錄下那些被美國資本所掩藏的不堪。

而這些,真的僅僅只是發生在美國嗎?

02、遊牧並不意味著失敗

《遊牧人生》之所以廣受好評,並不只是在於他抨擊了美國現代社會架構的不合理,更在於他並沒有一昧否定遊牧一族的生活方式。

在影片裡,弗恩有兩次機會可以選擇結束自己的遊牧生活,回歸社會這個團體。

第一次,是她在超市遇見了自己的親妹妹,妹妹有著兩個漂亮的女兒和一間大大的豪宅。

看見居無定所的姐姐,妹妹邀請弗恩住到自己的家裡。

那時的弗恩不過剛剛失業,她拒絕接受妹妹的幫助,因為她認為自己可以養活自己,她不需要接受他人的施捨。

在那時的弗恩看來,遊牧是失敗者的標誌。

但隨著劇情的發展,一次又一次上路的弗恩,心境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她遇見了身患癌症,為了活得精彩而選擇縱情燃燒最後一段旅程的老人。

房車奔馳的路上,她做了許許多多前半輩子無法想象的事,遇見了比這輩子加起來都還要多的人。

第二次,當跟她情趣相投的大衛邀請她與自己一起生活的時候,弗恩仍然拒絕了。

這一次,弗恩並不是因為自尊心與倔強。

而是因為她發現自己並不討厭這種流浪的生活,反而找到了自己失去已久的自由。

她年紀輕輕就結婚,扎根在一個小鎮上,生活日復一日沒有一絲波瀾。

反而是這次被迫離開才讓她意識到自己已經被禁錮多年。所以,就算辛苦,她依然像一隻脫韁的馬,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甚至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釋和交代。

弗恩雖然是資本的受害者,但同時,她拒絕被生活所打倒,甚至擁抱著生活本身。

03、如果我有的選,我不會選擇上路

無論弗恩的心境如何轉變,《遊牧人生》依然在告訴我們一個赤裸裸的現實——

如果我有的選,我不會選擇上路。

不管是弗恩,還是路上遇到的遊牧者,他們其實心裡都清楚,這並不是他們自身意志的選擇,而是社會給他們的最終方案。

在影片的最後,弗恩回到了那個被人遺忘的小鎮,自己曾經的家。

看著面前物是人非的一切,弗恩知道,她別無選擇,只能繼續上路。

《遊牧人生》裡的遊牧者,既是當代美國落寞中產階級的現在,也可能會是其他國家的未來。

但好在,在中國這種情況並不會發生。

在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朋友調侃地說:

「如果房價再這麼漲下去,要不我也買輛房車流浪中國,好不自在。」

我聳了聳肩,澆了他一盆冷水,「你交得起過路費和停車費嗎?」

作者:十四十四

公眾號:十四十四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