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遊牧人生》影評:披著美國外衣的中國電影
遊牧人生影評首先要強調的是,這是一部由中國新人導演趙婷完成的作品。她以另一種形式將中國人對於電影的理解傳遞給了全世界,並受到廣泛好評,被認為是今年奧斯卡大熱之作。作為同樣的中國人我感到驕傲。
整部影片看似是一場純美式思想貫徹始終的電影:遊牧人的理念,對於人與自然的思考,完全美式的價值觀輸出,以及通過路過的風景串聯起的美國不同地域的特色和風俗。不做前期了解的話可能完全不會想到這是一部由中國人指導的作品。單線的敘事,紀實性的生活化場景表現以及單薄到近似空洞的劇情在前半段甚至會讓人覺得有些許無聊。但細細品來,表面看似對美國觀眾的討好並沒有掩蓋住濃郁的中國式內核。是的,我個人更願意把它看作是一部披著美國皮的中國電影。戛然而止的鏡頭硬切是典型的中國文藝片導演最愛的剪輯方式,生硬的場景轉換並沒有情緒強制斷開,而是用中國人獨有的含蓄,藏著,掖著,憋著,以至於到影片的後半段,不用刻意營造高潮,不用刻意點題解讀,就能讓情緒在平和的節奏中爆發。一小段BGM,一個空鏡,甚至演員一個微小的表情變化,都能讓之前蓄勢很久的情緒迸發,然後久久迴盪,最後餘音繚繞。沒錯,這是一部由交織的情緒取代了內容來呈現的作品,這不正是中國人含蓄內斂朦朦朧朧模模糊糊的表達方式麼,至少我這麼認為。
撥開情緒的外衣來看精神內核,同樣也不是純粹的美國精神表現。放棄固定居所切斷和親朋好友的密切往來回歸自然回歸自我只為自己活著,看似是資本主義強調的所謂私有制和人們生而自由,但即便是通過看似空洞的前半部分也能通過女主的那種人前強顏歡笑的距離感,和人後默默翻老照片時的悵惘表現出導演並沒有想去體現這種自由的生活方式是多麼好多麼自我,而是要通過孤獨去營造失去所帶來的迷惘和傷懷。這點在後半部分體現的較為明顯,路上的人,因為迷惘無助而相遇,又因為解開心結或是找到新的目標或歸屬而離開,又或是像女主一樣沉浸在失去中無法自拔,又不得不被迫上路,兜兜轉轉一直再圍繞著失去打轉,這才是導演想表達的核心,也是導演對於人生,對於旅程的含有中式特色的輪迴式的思考。
可能每個人的境遇,片中導演想表現的東西都有著相似之處,每個人,無論是在寫字樓裡996 007,還是奔波於大街小巷送著快遞或是外賣;無論是有明確的目標,還是只是為了生存而生存,為了前行而前行;無論是主動還是被迫,那麼既然選擇了,就努力走下去,珍惜每一步有過的路,珍惜每一次路上的相遇,相信總會留下什麼,即便沒有答案,沒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