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遊牧人生》影評:感想
遊牧人生影評還不太習慣看懂這類型的片子,但蠻喜歡,有種沉靜的力量。
影片最後我知道了她為何上路做一個旅人(家園不再,毫無生機),影片中間幾個朋友的遭遇也讓我明白,各有各的故事,而非我一開始先入為主以為的是「窮困潦倒的流浪漢」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因為有討論經濟蕭條,以及關於買房貸款)
當時可笑我還在思考,不得不流浪於大自然,其實並不美好,城市人渴望親近的自然風光,在他們眼中應該只是日復一日的風吹日曬,哪還有什麼詩意和靈性。他們不過是自我安慰,抱團取暖,否則該如何生活下去。
可是當慢慢看下去,就知道各有各的選擇,各有各的傷痛,也各自都在努力認真,甚至極盡體面有趣地活著。
自強不息又堅韌不拔的女主,失去兒子轉向服務社會的牽頭人,不擅長做父親但開始做祖父的戴夫,喜歡石頭又裝點油漆門面的斯萬基,他們內心中有自己的傷疤,但都選擇了一路前行,力所能及過好生活。他們並不是窮困潦倒的流浪漢。
尤其是說到「這裡沒有永別,我們總會在路上再見」,充滿了希望。
——————————————————
這部片子,也讓我突然意識到,關於美國,關於房車,關於他們的露營地服務。我們總是嫌棄國內這些不夠完善,給我們少了很多有趣的選擇。但也許,正像女主說的退休金不夠生活,房子也是全家人的積蓄背負貸款,所以他們給「流浪漢」們的生活多提供了些輔助。而這似乎反而說明,他們的社會底層、老無所依的人群眾多。
在我們國內,很少會看到流浪漢了,那貧苦人都去哪了呢。似乎只要願意,還是可以找到一份工作的。中老年人的話至少可以打掃衛生,可以打更守門。
我難以想象的是,他們一個地區經濟蕭條了,就會慢慢荒無人煙。我們有這樣的地區嗎?想來想去,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還是有各自優勢的。東北確實蕭條了些,但最起碼不是荒漠寸草不生難以生存。
但我蠻喜歡戴夫家的小莊園和房子。
雖然這麼理解美國只是猜測,也是結合現在的形勢,看衰美國,看旺祖國,但為什麼早些年沒有意識到這些細節呢?為什麼一直以來都把美國當做伊甸園一樣美好的存在呢?
不說這些了
我喜歡女主的勁兒。她妹妹說她誠實且有勇氣。我認為她硬氣,有骨氣。前面看起來她蠻像個世外高人的,有自己的堅持和信念。但也有她搞不定事情的時候,需要人幫助的時候,但即使這樣,只會給人「生活就是這樣」的感覺,有點有趣,有點無奈,但並不脆弱。而在她說起丈夫「他沒見過父母,我們沒有子女,如果我不留在那裡,就沒人知道他存在過」的時候,又有著難得的女性柔情。
如此看來,這是個圓滿立體的人。雖然在看片時一切都是淡淡的,遼闊的,慢慢的,淺淺的。但大概這就是生活,生活於瑣碎中,每一件小物件中,回憶中,麻煩中,遇到的好人和幫助中,也有惡意和困擾中。但一切都很快,隨著時間和經歷,就那麼快速地劃過了,因為要迎接每一個新的當下。
此外,
我在觀影的時候還會想到,我的晚年,我父母的晚年,這一代人上一代人的晚年,會是怎樣呢?我們的醫療,買的保險,社保福利,國家政策,住房。哦對了,未來我們會不會住不起房子,也開著房車去流浪呢?哦還在思考似乎美國的房子沒有磚頭呢,像是板子搭成的房子,尤其是女主的家,就像活動樣板房。戴夫的莊園倒是還不錯,又一次說喜歡嘿嘿嘿
我有點悲觀,前提是如果我放任自流,不努力「進入上流社會」的話,那喜好追逐自然隨性的人就會被社會燈紅酒綠的繁華所拋棄。
我總覺得,國家在經歷了公費醫療住房教育養老,轉變成私人商品化個人養老的改革後,我們還能依靠什麼呢?只能依靠自己了呀!真的要努力掙錢了!若想把流浪當成一件美妙的浪漫,就要有足夠堅實富饒的底氣。
未來,不能被動接受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