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遊牧人生》影評:只要人能呼吸眼不盲,這詩和你將千秋流芳

遊牧人生影評

《遊牧人生》是華人女導演趙婷的第三部長片,憑此電影斬獲威尼斯金獅獎,成為歷史上獲得最高榮譽的第五位女導演。

影片以經營88年的石灰膏夾板工廠倒閉開始,整個小鎮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甚至在地圖上連郵編都被抹掉。女主角弗恩在與已逝丈夫的衣服做了告別之後,開始了一邊打工一邊流浪的旅程。

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愛人,失去了房子,弗恩為了將生活成本降到最低,不得不住在廂式貨車裡,慢慢地這成為了她的家。

住在車裡,四處流浪,這在普通人看來也許是無家可歸,但弗恩覺得自己只是無房可歸,車就是自己的家,自己時刻與家在一起。

而在不停漂泊的路上,弗恩也收穫了友情和依靠。

背景:資本時代的塵埃

正如疫情時期方方所說,「時代的一粒沙,落到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資本積累、社會發展,催生出無數工廠,當市場選擇開始更迭,被淘汰的企業便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大廈崩塌的一刻,是老工業區最後的悲鳴。

企業可以失去,而那些依附在下面的塵埃失去了謀生場所該如何生存?為社會奉獻了一生的打工人,在即將退休的年紀卻考養老金無法生存。

社會體系嫌貧愛富,消費主義彌漫每個角落,養老金無法支撐退休者……每個社會都是富人盆滿缽滿,窮人卻苦澀難熬。

這些背景構成了整部電影悲涼的底色。

意象:不斷出現的夕陽

根據劇情分析,弗恩差不多50歲左右,流浪路上除了一位年輕的步行者之外,幾乎年紀都比較大,影片中也數次出現夕陽這一意象。

通常來說,夕陽代表著衰落,但被迫從冷酷無情的資本體系走出來的弗恩卻藉此找到了廣闊的自由。

中國人愛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受中國文化浸染的趙婷似乎不這麼認為,夕陽也許轉瞬即逝,但它的美好卻讓人充滿嚮往。

弗恩在路上遇到了斯萬基,一個即將離開人世的旅行者,但她卻沒有絲毫的不捨,在僅剩的幾個月時間,斯萬基仍要去旅行,目的地是阿拉斯加。

如果非要說她還有什麼遺憾的話,可能就是沒有多給她些時間,去好好地再看看這個世界。

加繆在《局外人》中寫道,「很久以來,我第一次想起了媽媽。我似乎理解了她為什麼要在晚年找一個‘未婚夫’,為什麼又玩起了‘重新開始’的遊戲。那邊,那邊也一樣,在一個生命悽然而逝的養老院周圍,夜晚就像是一個令人傷感的間隙。如此接近死亡,媽媽一定感受到了解脫,因而準備在重新過一遍。」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想要做的事,但受制於生活,受制於旁人的目光,不得不苟且的活著,自由似乎只有當得知自己將要死亡的時候才會擁有。

每當我們離別,就為你唱一首歌

只要流浪就會有相遇和離別,相遇是美好的,而離別也沒有那麼不堪。影片中每次弗恩與好友離別,接下來的鏡頭都會有樂隊登場演奏一首歌,送給即將離開的朋友。

「但我從不會說這是最後一面,我總是說我會在路上再遇到你。」

流浪的可能性也許就在於對於時間的援引,就像光,人們可以把思念的一切解釋為還沒有抵達手中的光,但我們都知道,光它會來的。

因為自由去流浪,而在流浪的路上又遇到依靠。弗恩遇到了戴夫,那個給她留下字條的男人,但當弗恩找到戴夫兒子的農場,看到子孫滿堂的戴夫,她又選擇了離開。

也許是因為她不那麼愛戴夫,就像愛波那樣,也許是這個不屬於她的家給她帶來了壓力,她無法待在別人的棲息之地,這種疏離感讓她再次選擇回到路上。

既然你已離開,那請我為你將石頭燃燒

斯萬基終於還是走了,這位酷愛收藏石頭的流浪者,弗恩把她最愛的石頭丟進了火堆,就像大家為自己燃燒房車一樣。

對於這些房車流浪者而言,她並不是真正離開,只是在另一個時空等待他們。

其實無論對誰來說,「家」都是一個流浪的概念,和你愛的人在一起或是追求你愛的生活方式,都是「家」。

也許這個社會給了你無盡的壓迫,但你仍可以追求想要的自由。

影片最後,弗恩回到了曾經和丈夫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這個在地圖上沒有姓名的小鎮,等待她的只有廣袤的荒涼,這也給了她再次出發的理由。

以前的「家」已不在,「新家」正等她再次啟程。

下載鏈接:

https://www.domp4.com/html/6mjwyvnnnnnv.html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