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遊牧人生》影評:遊牧人生,自由的靈魂

遊牧人生影評

最近嘗試自由職業,但是感覺時間明顯不夠用的。之前去旅行,遇見的幾乎都是單身/離異/退休人士,像我這樣已婚有娃正值壯年的人還有點窮的人,很少有機會在路上吧,而我每次獨自出行肯定要經歷一番家庭批鬥,也曾經因為考慮家人感受,放棄過既能一直在路上又能恰飯的夢想中的工作,而這樣看似自由在家創作的日子,其實每天都被家務溜娃和個人游泳計劃填充的滿滿的,所以,今天決定寫這樣一篇《影評》,關於自由和家庭的《遊牧人生》。

去南疆旅行的時候「認識」了獨自開麵包車出行的莫子西姑娘(對她的故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小紅書關注她的賬號),我們偶爾幾次聊天,提到了對三毛和李娟的熱愛,我推薦她讀傑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我坐綠皮車從濟南到烏魯木齊的往返路上讀完這本書,讀完覺得心理又有一個角落安靜下來了,如同曾經讀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那種找到共鳴那刻的淚流滿面。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一個努力活得正常的普通上班族,因為從事很符合我的天賦的創意工作,所以即使總被身邊很多精明世俗的人嘲笑「缺根筋」或「缺心眼」,但我的職場之路除了自己內心的battle,一直走運到不行,就是比別人升遷更快賺錢更容易也相對更多,但是,我一點不快樂,有段日子,白天上班晚上寫約稿的時候,我一度感覺自己徘徊在抑鬱的邊緣,我也嘗試過很多自我調節的行為,有些並不光彩,例如酗酒例如無聊的熱鬧社交,也曾經在無數獨自一人的深夜悲傷到哭的停不下來。當然,我有寬容溫暖的伴侶,有可愛的孩子,有無條件付出當然也有點過度干涉的原生家庭,我努力在這世俗的一切和內心真正的渴望中找到一種平衡,像我這樣在豆瓣寫著或瘋狂或敏感或燦爛的文字的人,在現實生活裡只是一個受不了冷戰熱情話癆的摳腳大媽。為了避免被嘲諷,我很少告訴別人,我喜歡看美劇英劇和侯麥的老電影,我努力活著像個所謂的正常人。

直到我有一天,決定暫時放下一切出門看看,直到有一天,我讀到《月亮與六便士》裡瘋狂的思特里克蘭德,讀到這個突然瘋掉的證券經紀人,拋家棄子,一路流浪,經歷貧窮和所謂徹底的社會性死亡,沒有任何束縛地,不為名利地瘋狂作畫,這無法停止的真正的渴望,那一刻,我看著豆瓣裡那些吐槽他渣男十足的評論,哈哈大笑,笑到眼淚停不下來。哎,原來我不是一個人。

再到讀傑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讀到薩爾和迪安,這不靠譜、十足瘋狂的一對,一路不停歇地走在路上。薩爾竟然也是一個作家,他們經歷著貧窮和一路告別和無法停歇的內心折磨,行文是亂的,一點沒有一本經典小說該有的樣子,如同他們無法停止的旅行也毫無意義。問題是,為什麼我們的人生一定要有意義呢?所謂的意義,無非就是主流價值觀裡,活成一個靠譜的人,過著有錢有閒的所謂成功人生,那這一切真的就更有意義嗎?真的是我們內心真正的渴望嗎?

當我一個人獨自走在路上,無限包容地看著陌生的旅伴和一路遇見萍水相逢的人,當我坐在五多年的摩梭人家老奶奶房裡仔細觀摩一把藏刀,當我坐在普米族弟弟的豬槽船上感受突然起來的一陣瀘沽湖急雨,當我跟香格里拉的弟弟們一起跳鍋莊看著這對跳舞比醫術更高明的藏族小醫生,當我赤腳走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裡,當我站在喀什老城的民宿天台跟隔壁的買買提有一搭沒一搭地邊閒聊邊看他餵鴿子,當我騎著駱駝走在已經徹底消失的羅布人村寨裡,當我站在瀘沽湖大樹開的民宿裡聽這個放棄一切「正常生活」的同齡人告訴我,比起人他更喜歡跟植物對話……

那些時刻,我不動聲色的無比感動,我發現我不必在聽那些你「能不能靠譜點」的聒噪,我在這些萍水相逢的人身上真正感受到我曾經毫無保留付出熱情卻換不來一顆真心的溫暖,我突然明白,我對於朝九晚五所謂寫字樓的正常人生無比唾棄的厭惡,原來並沒有那麼反常,我找到同類,內心開始變得平靜。

這就是我對《遊牧人生》的非正常影評。其實不必一再重複劇情,簡單粗暴去看片就是,去看這個無法停歇、一直在路上的女人,看她淡淡甚至有些冷漠又無比溫暖的旅人間的深情,看她傻瓜一樣放棄回歸「正常生活」的愚蠢選擇,如果你看懂我胡言亂語的這些叨叨逼,或許你也會如我一樣喜歡《遊牧人生》。

孩子肯定是可愛的,但是他們總會長大,他們是擁有自由意識的精靈,他們終究會有自己的人生,家庭裡的溫暖其實背後是所有家人不得不的一再妥協和付出的相互讓步,而真正自由的靈魂,其實就是選擇不需要任何後路的依靠,這樣孤獨又自由的靈魂,就這樣沒有歸期也不明前路的,一直走在路上,至於理由嘛?走著走著就沒那麼要緊了。

當你走出去,看著一無所知的遠方,那一刻,所有的悲傷、偏執,都會在普通的一天,隨風而逝。

心或身體總有一個會獲得真正的平靜。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