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遊牧人生》影評:個人第四篇長評——談談我看到的

遊牧人生影評

《遊牧人生》自有預告開始,就標記了「想看」,為的是能看到科恩嫂。看完之後,便覺得如果只看到科恩嫂的一些東西,未免太過淺薄了,所以斗膽寫了第四篇長評,但願文能及義(本文純屬隨心信筆之作,若有些許廢話,請多多包涵)。

放張圖片,省的太過枯燥

現在的腦海中仍舊迴響著穿插其中的鋼琴聲,深沉卻又平淡,感覺這確實「弗恩」這樣人的傑作。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一年、兩年、三年……一輩子,他們渴望出走一生,只為了看好的風景,陪伴家人或逃離家庭的桎梏,做一次沒做過的事情,寫一首歌,其實大多數人都是為了尋找一塊真正的「遊牧人生」,那像一個天堂,沒有悲傷、沒有彷徨、沒有病痛,只是充盈著最本真的自由。弗恩,堅毅、勇敢、不畏世俗、與人為善,這樣一個女性,仍需要離開住了大半輩子的房子,成為一名「現代遊牧者」,因為丈夫,更因為她自己。所幸,她遇見了Linda May、Dave、Swanky和Santa Claus……他們都曾是驕傲的、野性的、自由的,但社會發展太快,隨之消滅了這些「反未來」的稜角,所以不得不開著房車奔向自己都不知道的遠方。由此可見,這無疑是痛苦且悲涼的,但他們卻也沒有別的什麼可選了。

電影中有個情節,弗恩在來到戴夫的家後,幫著戴夫抱著他的孫子,戴夫還表達了一番對她的心意。她抱著孩子時,兩眼空洞,讓人感覺她不屬於這裡,更不屬於這個被規範的社會。戴夫年輕時也曾追尋過詩和遠方,而拋棄了他的孩子,可現在人已老去,往日激情不在,只能在家幫著兒子了。他的宿命,就是這樣,出走半生,歸來白髮。弗恩很顯然對「家庭」有所觸動,但還是保持著houseless的感覺。但不久後,斯萬卡因癌症而死去,那些遊牧者們點燃篝火,扔進一塊又一塊石頭,火光映照出了每一個人的臉龐,因為這也就是他們的極端無奈的命運終途:孤獨終老。之後,弗恩也會到了以前的家,但像問候一個老朋友,噓寒問暖後,離開了。影片結束,還是響著鋼琴曲。

本片我最喜歡的一個段落,是她走向大海,頂著海風,呼氣,吸氣,摘下帽子,見到了真正的自己。趙婷終於達到了最大共情點:世事多艱,儘管流浪,仍要來自於野性的自由。這段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王家衛的語言,卻能一言以蔽之。弗恩的一次又一次的遇見,和他與他人之間的那種距離感,這都很王家衛。可見,趙婷仍有著一顆東方的魂靈,在輕叩西方文化深處的的大門,而後,找到人類的本源,內心最深處的那塊「遊牧人生」。

其實賈樟柯、王家衛、李安,甚至於有時候的張藝謀,無不看見時代車輪碾壓下的有些人的悲慘境地,並表達出了中國人深沉的人文關懷。這也是我喜歡這部《遊牧人生》的最重要原因(當然片中的風景也很重要)。我們一輩子,消磨於幾個地點,幾件破事兒上,承受著來自於時間和他人的重壓,直到死前才捯明白了最後一口氣。這是大部分人的結局,卻不是「弗恩」們的結局,他們縱然底色悲涼,卻還有勇氣流浪,單純追尋自己的心之所往,結局憂傷?那又何妨?老夫聊發少年狂。他們都真正做到了「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他們仍會被一處美景感動,仍會因為辦過的傻事嘲笑自己,仍能被凍的不厭其煩的裹上好幾層被褥……即使那樣,仍能前往下一個未知的目的地,看見更多的人。平淡的接受生老病死,看見心靈中的澄澈,聽見耳畔風過時的呢喃。

最喜歡的片段

第四篇長評就到這吧!衷心祝願,我們更好,能在黑暗中擁抱,能在陽光中歡笑。

美好的長鏡頭,流動且具有生命力量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