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遊牧人生》影評:all about self-seeking
遊牧人生影評#tiff
片名讓我想起了《德州巴黎》和《海邊的曼切斯特》,從名字開始就可以看到的惆悵,德州沒有巴黎,美國也並沒有真正的曼切斯特,它只是一種屬於本地的異鄉地標,一種丟失了歸屬感的感覺油然而生。
無家,喪夫,失業,不得不踏上行程,不得不尋找,這一趟看似被遺忘了的行程,沒有目的卻又好像擁有某種答案。《遊牧人生》與《騎士》有著相似的空間元素,房車這樣的封閉空間、手機屏幕、天空土地、自然光攝影,趙婷帶著她自身對印第安文化的執念對游牧文化、流浪文化和自然與人的又一次探索,但這一次從母題上有了更深一層的考究。
fern是一個像《三塊廣告牌》裡海耶斯那樣堅韌的女性,電影視角緊跟著fern,失去,尋找,再失去,再找,最終給自由一個定義,孤獨就會擁有自由,自由就一定會孤獨嗎?在這樣純淨的西域景色裡,fern是一個流浪者,又像一個吟遊詩人。鏡頭語言從靜謐的細膩中溢出的溫馨,在這樣的溫馨中,我們甚至不能提及孤獨二字,因為它好像與這樣的場景毫不相干。
鏡頭對意境的營造和它的詩意性往往會削弱其紀實性,但電影中的對話、凝視卻又是紀實的,包括fern也是一個紀實性很強的人物,當然這也與麥克多蒙德的表演有很大的關係,她將這個人物完美的紀實化了,整部電影看起來甚至有點美國社會紀錄片的意思,蕭條背景下,工業經濟的衰退對美國社會的影響,對被逐漸消失的小鎮二次遺棄的邊緣人群的影響,電影中探討的消費主義危機,社會醫療等問題是放在如今疫情下的美國社會也可以得到對照的,電影另一層面的「流浪者的浪漫」似乎也與瓦爾達的「拾穗者精神」可以對應。
另外還想說一下,攝影師不論參照了多少馬力克,他和趙婷之間的化學反應應該是獨特的,不是每個人拍自然都能那麼靈啊,這也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種人與自然非附屬關係的探討,生和死不曾對立,人與自然渾然一體。人類只有在自然面前,才能得到普世的答案,要理解,才能探索。只有真正明白這件事的人,才能拍出這樣渾然天成的東西。
看到自然和宇宙有多大了嗎?那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