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怒海戰艦》影評:船長,我的船長

怒海戰艦影評

Captain,Oh Captain

事實上,「船長」作為一種藝術作品中常見的意象,其內涵與意義遠超其作為海航職務本身。

在數百年的時間裡,海洋一直是人類最危險與強大的敵人之一。艦船閉塞而渺小,卻試圖挑戰無邊無際而壯闊的海洋。正是這種近似狂妄的奢想誕生了船長這一職業,為完成這一因人類的貪婪與虛榮產生的任務,船長必須經驗豐富、充滿智慧、沉著冷靜,以及最重要的:堅持勇敢。

於是船長逐漸成為了藝術作品中人類智慧與勇氣的化身:與鯊魚搏鬥的老者是水手更是自己的船長,堅定下令「前進四」的軍人是船(艦)長,就連能駕駛自由高達的調整者也得乖乖受命於作為指揮官的船長。

而在無比特殊的時間上映的《怒海戰艦》,講述的便是關於船長的故事。

電影所描述的內容極其簡單:二戰期間為保護盟國商船平安渡過大西洋,湯姆·漢克斯所飾演的船長Ernest Krause在五十小時的空軍火力無法覆蓋的時間段裡,指揮全船將士同納粹德國的U型潛艇所戰鬥。《怒海戰艦》的全部劇情只需要這一句話便可描述詳盡。

電影結構異常工整,九十分鐘的電影被嚴格劃分為20-30-20-20四段(1)建置:前二十分鐘,描述在船長的指揮下擊沉第一艘U型潛艇。(2)主線:第二十至五十分鐘,以船長穿上羊毛大衣為界,描述發現潛艇並非擊沉的一艘而是一隊當晚的惡戰。(3)高潮:五十至七十分鐘,以葬禮為界,描述獲得支援前生死存亡的苦戰。(4)結尾:最後二十分鐘,英軍抵達,怒海戰艦光榮完成自己的任務。

電影結構完全為這一簡單的故事服務。建置部分與主線相關又並無直接聯繫,船長擊沉了第一艘潛艇,用簡潔的一場戰鬥勾勒出船長的形象——如同動作片的男主角在正式開始主線劇情之前總有一個帥氣的出場,解決掉一位與主線無關的敵人展示自己的強大一樣,擊沉的第一艘納粹潛艇展示出船長沉著冷靜指揮有方。電影的主要內容為二三部分:除去偶爾閃回的美國本土約會鏡頭外,五十分鐘的時間全在與納粹潛艇隊周旋:遇敵、偵察、戰鬥、躲避,以及不可避免的傷亡。永遠存在的潛艇與隨時可能被擊沉的危機感保證電影節奏永遠緊張。結尾則無比完美:軍人收獲了榮譽,在被保護者的歡呼中離開戰場,如同孤膽英雄最後總會抱得美人歸一般,這是歷經磨難後一成不變卻又最完美的結局。

第二三部分的燈光值得注意,夜間海戰船內的紅色光線與本片冷色調下無時不在的藍色調構成本片主要部分的色彩基調:電影《怒海戰艦》色彩幾乎由紅藍二色組成。這一指代再明顯不過:如同紅藍色的星條旗,這又是一部指向「美國精神」的主旋律作品。

誠然,本片的主角湯姆·漢克斯已經是美國精神的最佳代言人:他是奔跑的阿甘、是爭取同性戀平權的律師、是面對危機沉著的機長、是野外生存達人。這一次湯姆·漢克斯依舊出色完成了任務,由於海戰的特殊性,傳統戰爭片的「鮮血、慘叫、屍體」三大法寶均無法展現,真正展示戰爭激烈與殘酷的是作為主角的船長:戰鬥中一次次出現的船長面部特寫向觀眾展示著戰況,船長臉上的戰鬥意志的堅定、應對危機的沉著、犧牲同伴的悲痛代替了戰爭片慣有的無時不在的大場面爆炸鏡頭。

似乎在這個時代人們開始不屑於談及「美式精神」這樣的詞彙——如果說電影描繪的二戰年代美國被稱之為人類文明的「燈塔」是一種帶有正面意義的措辭,那麼在今天看來這無論如何更像是一種嘲諷。但被美國電影人與好萊塢工業孜孜不倦地傳遞著的美國精神卻絕對不僅僅屬於美國,那是大眾文化產品中所傳遞的善良、勇敢與普世價值。具體到《怒海戰艦》中的「美國精神」,面對凶狠的敵人堅持崗位與責任,保持勇敢與沉著,其價值超越被人為劃分的國家。

《怒海戰艦》顯得無比特殊,這是我們自2020年2月後看到的第一部高成本大製作新片。今年的苦難已無需多言,全世界的人們面臨從瘟疫到山火甚至是洪水地震的災難,而這些挑戰也像極了潛伏與水面下的潛艇,大多數時間緊緊跟隨無法查見、得勢時高聲威脅,有機會時會試圖一擊斃命。而隨之帶來的社會衰退也讓人們不再相信昔日的價值觀念,船長的精神似乎也離我們越來越遠。

當然可以指責《怒海戰艦》的娛樂化、商業化與近似說教的三觀表達。但多年過後,當人們談及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電影佳作時,《怒海戰艦》自然不會是技法優秀、內容出彩的那部,可依舊無法被避開。在似乎是人類最艱難的時刻,它用簡單而樸實甚至是媚俗的方式告訴這世人:勇敢與善良,依舊有力量。

作為藝術作品的《怒海戰艦》會為我們迎接苦難提供任何的幫助嗎?站在功利的角度來看並不會,這九十分鐘不會改變世界的一星半點。它無非是用近似於老生常談般的論調提醒我們,那些苦難還需自己去承受。電影能做的,僅此而已。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