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哪吒之魔童降世》影評

2021-05-26 16:01:00

《哪吒之魔童降世》講述了哪吒雖「生而為魔」卻「逆天而行鬥到底」的成長經歷。截止至2019年10月10日,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拿到了49.7億元的票房,在總票房排行榜上位列第二,票房經過補錄,終破50億,成為年度最「吸睛」的國產動漫。並將代表中國內地角逐第92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為什麼這部動漫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成為國漫復興路上一顆璀璨明珠?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點。

顛覆性改編的神話故事

《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編了傳統哪吒鬧海的故事情節。沒有以東海龍王父子稱霸一方,哪吒決心改變現狀為故事開端,而以申公豹搶奪太乙真人「崑崙十二金仙」的名位為背景。以哪吒魔丸降生、幼兒長成、勇鬥夜叉、激戰敖丙、共御雷擊的成長經歷為故事線索,環環相扣,扣人心絃。部分情節與大眾的人生經歷有相似之處,讓大眾產生共鳴,引人深思,耐人尋味。不只是故事情節進行了大規模變動,傳統的人物形象也被顛覆。熟悉又陌生,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神話故事以及人物形象,絕對可以使各年齡段的觀眾眼前一亮。

哪吒因為以魔丸的身份降生一直被人們誤解,採用扎著雙丸子頭,掛著黑眼圈,雙手插「兜」,兩排漏風小尖牙,「又醜又混」的小妖怪形象。這一形象和敖丙身形飄逸,舉止儒雅,翩翩美少年的形象均一反常態。衝擊了觀眾傳統認知中正義頑皮的哪吒形象與紈絝子弟般的敖丙形象。這種強烈的衝擊感絕對是此動漫一大亮點。除了外觀形象上的改變,敖丙黃飛鴻般的打鬥,瀟灑輕盈,自有一種武術大師風範;哪吒則採取鬼腳七的動作,狂野熱血,窮追猛打。

二人一拳一腳的武術動作都傳承併發揚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果你觀看了這部影片,那麼你一定會被太乙真人生性灑脫,為人詼諧幽默,不貪念權色卻嗜酒如命,一口「川普」的形象深深吸引,你一定會被申公豹的口吃惹得捧腹大笑。太乙真人與申公豹的人物形象拉近了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與人的距離,使電影更加「接地氣」。人物形象在顛覆中又融入了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片中那對負責看守哪吒的活寶結界獸,形象則來自四川金沙遺址出土的殷商時期文物。

驚豔絕倫的超燃特效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全國20多個特效團隊協作下,在1600多製作人員的參與下,最初拍攝了5000多個鏡頭。最後,留下了2000個鏡頭。成片中特效鏡頭就佔有1318個,佔到全片的80%。不論是陳塘關的房屋建築,還是江山社稷圖的山水風景,亦或者是李靖夫婦慈父慈母形象,長衣寬袖的衣著等都採取了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展現著中國風的效果。劇中尤其是第四階段哪吒激戰敖丙超燃打戲的特效不僅能讓人熱血澎湃,還有著渲染著緊張的戰鬥氣氛的作用,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

終生受益的人生哲理

環境對人格塑造的影響巨大。哪吒因其魔丸降生的身份一直被人們誤解,從出生就遭到了陳塘關百姓的歧視、排斥、嘲笑和敵對。也因此,他形成了孤僻、冷漠、叛逆、玩世不恭的性格,詮釋了魔丸形象。但在師父太乙真人,生父生母一路向善的引導下。尤其在李靖得知可以通過天雷轉移的方法使自己擺脫天雷轟頂的命運,便毫不猶豫採取了天雷轉移的辦法的做法使「性本惡」的哪吒棄惡投善。而哪吒也重回陳塘關抵禦冰層,拯救了陳塘關所有百姓,成為人人敬仰的大英雄。而「性本善」的敖丙因其揹負著整個龍族復興的期望,令他痛苦不堪,以及在師父申公豹為報私仇的煽動下,走上了邪路,冰壓陳塘關。

但最後敖丙在哪吒的影響下,學會敢於做自己、不服輸、不認命,並與哪吒聯手抵抗命運,成為對方「唯一的朋友」。固然哪吒與敖丙的人格本是生來就命中註定。但受身邊環境影響而逐漸完善,打破了天命。這也告訴認為「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的申公豹人心中的成見雖大,但也並非不能改變。李靖的所作所為讓我們明白父母的愛是無私的,傾其所有的,不求回報的。也告訴我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天下的孩子要及時行孝,不留遺憾,讓天下的父母享盡天倫之樂。」的道理。

不服輸,不認命,與天命鬥爭到底。從降生時的身份,到哪吒想做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再到敖丙不屈服天命,與哪吒一同抵禦天雷等種種情節都體現著不認命,與天命鬥爭。哪吒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命運不公,不認命,就與他鬥爭到底。」不知道激起了多少觀眾心中熱血,不知道帶起了多少觀眾想要幹一番大事業的衝動;不知道陪伴多少觀眾度過了生活中的難關。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生命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寬度。哪吒在天雷到達之前激戰敖廣,救下了陳塘關的百姓。敖丙在最後不願意看到魔丸身死,靈珠成仙,獨自苟活的局面,與哪吒一同抵禦天雷,守住了彼此間的友誼,實現了生命的價值——責任與擔當。

《哪吒之魔童降世》絕對是國漫復興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滿載著中國人對國漫的崛起的期望。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