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於和偉讚不絕口,年度十佳又來一部

2021-07-08 03:38:57

昨天,於和偉發微博力讚了一部電影。


他建議大家一定要去看。


這部清流電影就是將於7月9日上映的——


《大學》


這是國內首部以頂尖學府為拍攝對象的紀錄電影。


哪座頂尖學府?


建校已有110週年的清華大學。


拍清華大學拍什麼?


110年來的大事記?知名教師和知名校友?


都不是。


《大學》講述的,是正站在人生重要岔路口的4名清華人的故事。


確切地說,這是一個關於個人選擇和人生價值的故事。


藉由普通又不凡的清華人的故事,一所大學的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01


宋雲天


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博士研究生。


從2010年入學到博士畢業,他在清華度過了9年時間。


影片拍攝時,宋雲天正處在人生的一個重要節點上。


一方面,他要寫博士論文,準備論文答辯。


另一方面,他正面臨著艱難的人生抉擇。


什麼抉擇?


畢業後從事何種職業。


對宋雲天而言,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


要麼,準備面試,申請在學生工作系統留校任教。


留校,可以積攢人脈,可以留在北京,可以擁有北京戶口。


要麼,參加地方選調,去基層工作。


選調,意味著和輕鬆體面的生活從此無緣。


不管怎麼看,留校似乎都是更好的選擇,至少是大多數人會做的選擇。


但在宋雲天個人,他想去基層,造福一方百姓,為家鄉做貢獻。


這是他的夢想,是他的初心,是清華家國天下的情懷給他打上的烙印。


宋雲天認為,活著就要去做有意義的工作,黨員就要和群眾站在一起,為他們服務,和他們並肩戰鬥。


這是一個理科生的理想主義。


理想主義碰上赤裸現實,疼痛在所難免。


比如有人會誤會他是想撈政治資本。


「本來是有理想的人,你要去詆譭他嘲笑他。他本身就什麼都沒得到,就想得到一點認可。結果還被這樣懟,他會比較傷心嘛。」


笑著說這些話的宋雲天,讓人感到心疼。


那是看到理想之光被打壓的心疼。


好在,父母和女友雖然希望他留校,但還是表示會尊重他的選擇。


爸爸說,


「尊重你的選擇,回來就回來,自己拿主意。」


女友說,


「我不是你,沒辦法替你做決定。」


最終,宋雲天決定聽從自己的內心,回家鄉基層工作。


02


蔡崢,一名85後旅美學者。


曾獲得NASA Fellowship基金支持,探索宇宙的起源與演化。


早年,為了攻讀國際一流的天文學科,蔡崢在本科畢業後選擇出國深造。


在出國求學前,他就知道,自己一定會回國,用知識報效祖國。


2019年,32歲的蔡崢決定回國,在清華大學任教。


家人希望他在國外做到頂尖再回來,但他卻想把最好的年華獻給祖國。


「我現在還是想做事能做事的一個年齡,回來做點事。」


對於拿到回國的單程票,他的激動溢於言表。


作為一名天文工作者,蔡崢想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他發起瞭望遠鏡項目,並一直推進此事。


他希望中國能有一臺領先世界的寬視場光譜巡天望遠鏡,讓中國的天文研究不再受制於人。


一旦最新一代光譜巡天望遠鏡建成,可能觸發人類對宇宙的全新認知。


推進一件沒有先例的事,難度可想而知。


這麼大的項目誰來負責,資金誰來出,鏡面的先進性和自主性如何兩全,都是需要解決的難題,


即使困難重重,蔡崢還是選擇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


他說,


「我只是希望成為一個把自己的時間貢獻在有意義的事情上的人。」


宋雲天離開清華,是為了那份家國天下的情懷。


蔡崢來到清華,同樣是為了這份家國天下的情懷。


除宋雲天和蔡崢外,


《大學》還講述了大一新生嚴韞洲和年過八旬的老院士錢易的故事。


從高考到進清華,嚴韞洲對未來懷揣滿腔熱血。


即使到了榮休的年齡,錢易依然選擇躬耕於三尺講臺。


即使年過八旬,錢易依然堅持站著授課,課堂上不用麥克風。


縱觀這4名清華人,


他們雖然身處人生的不同階段,但他們的身上都有一股少年氣,一顆愛國赤子心。


03


《大學》摒棄了第三人稱的旁白,用普通人的不凡故事和生動的生活細節引發著我們的共情。


它講的是大學,是大學精神,也是如你我一樣的普通人。


電影塑造的不是神,不是天才,而是人。


它捕捉並呈現了那些微小卻動人的生活細節。


錢易平易近人,十分謙遜,當別人叫她「錢老」的時候,


她總會笑著糾正,


別叫我錢老,叫我錢老師,加一個字就行了。


蔡崢離開美國加州前,揹著吉他,帶著女兒出了門。


他和女兒坐在草地上,彈唱著「丟手絹」的民謠。


在項目推進遇到難題時,蔡崢不無失落,


「要是有個吉他就好了,馬上就能彈出心碎的聲音」。


通過吉他,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天文學者的愛好,也是獨屬於他的溫柔和浪漫。


宋雲天在離開北京前的國慶節,獨自騎車去天安門看煙火。


這未嘗不是一種告別。


畢竟,離祖國的心臟這麼近的機會,以後不多了。


偏偏,天不如人願,他沒有看到煙火,只看到了煙火在大廈玻璃上的反光。


雖然遺憾,但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理工男的細膩和柔軟。


他雖然沒有看到煙花,但他心中的煙花卻無比耀眼。


《大學》歷時3年跟蹤拍攝,


通過4名清華人的故事讓人對何謂大學以及生命價值產生思考。


何謂大學?


曾子的《大學》中有言: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不止有大樓和大師,還有良好的學風。


大學,不止教人知識,更教人如何做人,潛移默化中塑造一個人的品格和品質。


在錢易、蔡崢、宋雲天身上,


我們看到的是他們對所學專業的熱忱,是經年不改的赤子心,是家國天下、為國為民。


他們一邊仰望星空、一邊腳踏實地,堅持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做有意義的事,燃燒自己,報效祖國。


什麼樣的人生更值得一過?


年過八旬依然站在講臺上為學生們講課的老師,


堅持去基層,希望用一生所學造福一方百姓的博士畢業生,


旅美十年回國,一心想要推動中國天文事業發展的青年教師,


他們所做出的選擇讓人心生敬重,無比動容。


他們既非大富大貴,也非聲名遠揚。


他們只是堅守崗位、堅持初心的普通人。


透過他們,


我們看到了理想主義的閃光,看到了生命不息、跋涉不止的堅持。


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們是否依然堅持著熱愛,堅定著初心?


這是電影拋給我們的問題,也是我們對人生意義的追尋。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