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坐著高鐵去臺灣?中國又一跨海大橋完工,4萬人奔赴臺灣海峽

2021-03-10 19:08:34

基建狂魔又搞事情了,4萬人奔赴臺灣海峽,穿越世界級風口,在禁區挑戰不可能。有些外國人就說了,在這裡建橋,瘋了吧。可就是這群所謂的「瘋子」用了7年建成了世界最難建的跨海大橋:平潭公鐵兩用大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座世界之最背後的祕密。

平潭公鐵兩用大橋位於海壇海峽北口,北起松下收費站,上跨雲洪航道,鼓嶼門水道、大小練島水道,南至蘇澳收費站,全長16.323千米。上層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下層為雙線鐵路,於2013年11月動工,2020年12月26日鐵路段通車運營。歷時7年,投資147億用到的鋼材能建造兩座港珠澳大橋,就是這樣一個大塊頭,刷新了跨海大橋的難度之最。至於他為什麼這麼難,這就不得不提到公鐵兩用橋的特殊之處了。

這種橋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橋,他同時兼具了公路和鐵路。也就是說,汽車和火車都能在橋上跑,這種橋一般有兩種形式,公路和鐵路一個在上,一個在下,或者都排列在一個平面。平潭公鐵兩用大橋正式採用了公路在上,鐵路在下的雙層複合結構。當然,建造一座普通的公鐵樑橋並不算很難,真正難的原因。是他現在了傳說中的建橋禁區,平潭海峽是世界上三大風暴海域之一,風大浪高,水深流急。這裡每年有300多天都颳著6級以上的大風,200多天風力能達到7級,就不說颱風,這裡的陣風都能達到10級以上,波濤洶湧。撞擊橋樑的勁頭能達到內河的10倍以上。

同時海底形勢也不容樂觀,千萬年來,在海水和狂風的共同作用下,海底的鬆散岩層。都被沖走,剩下的岩層硬度堪比鋼鐵。也就意味著在這裡建橋不僅要考慮海上作業難度,還要考慮惡劣的氣象、複雜的地質水文條件,海洋腐蝕等眾多不利的環境因素,可以說是知其不可而為之。如此高的難度又是如何克服的呢?為了和颱風搶時間,項目部量身打造了13架2000噸全封閉的海上造橋機,在海上營造出一個高達百米的空中長廊,建築人員可以在長廊內作業。既能遮風擋雨,又增加了施工的安全性。

為了在堅硬的岩石上作業,工程師首創了:深水裸岩區埋植式海上平臺技術,簡單來說。就是造一個板凳,先根據地形做四個長短合適的鋼管柱作為凳子腿,用打樁船放在特定位置,然後在椅子腿中間放大小合適的鋼筋籠。把混凝土灌進去,這樣這個板凳就牢牢地粘在海底,再以此為平臺向外不斷擴展,就形成了可供大量人員同時作業的施工平臺。類似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大橋在建造過程中不斷用創新克服難題,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出現困難就克服困難。也正是這種堅持下大橋才終於建成通車。

可能有人就不理解了,既然難度這麼大,為什麼非要修這座橋呢?一方面他是閩南金三角的重要通道,他的通車將會帶動閩南地區的經濟飛速發展。另一方面,他的背後有著連通臺灣的戰略規劃,連通臺灣的臺海隧道自1987年提出以來就備受國家關注。初步擬定的方案有北線、中線和南線三個,其中北線方案是從平潭到臺灣新竹,這個方案路程短且地質條件較好。既然平潭公鐵兩用大橋已經建成通車,我們不妨對北線方案進行構想。

平潭與臺灣新竹之間是臺灣海峽的最窄處直線距離僅130公里,無論是採用全隧道還是採用橋、島、隧方案,我國都已經具備了技術基礎,比如震驚中外的港珠澳大橋。就是由橋、島、隧組成。而早在二零一九年,國際橋樑與隧道技術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鈞就已經表示,全長123公里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內部研究,已到關鍵節點,雖然目前臺海通道還停留在專家研討階段,但就國內技術發展情況而言,連通指日可待。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