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國民黨陸軍野戰部隊有16個軍成建制撤到臺灣,軍長們後來怎樣?

2021-03-11 19:05:38

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黨軍隊超過了400萬,佔據了中國絕大部分的城市。但是因為其主動發起內戰,盡失民心,內外都千瘡百孔,最終只能是步步後撤。

在三大戰役中,國民黨建制上就損失了46個軍,140多萬人,這些都是國民黨的精銳部隊,因此國內的形勢基本就已定了,蔣介石也開始著手準備後路,讓一些部隊帶著金銀珠寶、古玩字畫前往臺灣。

此後解放軍四大野戰軍各自出擊,對頑抗的國民黨軍隊繼續進行追擊殲滅,國民黨那數百萬大軍基本上就已損失殆盡,只有少量隨同蔣介石去往了臺灣。

據臺灣歷史學者林桶法在《一九四九大撤退》中統計,自解放戰爭開始到1950年,其陸陸續續到達臺灣的軍隊差不多有60萬左右,這60萬當中,番號被打沒的、被俘後又逃出的、潰逃到緬北越南又跑到臺灣的等等佔據了約15萬,最終成建制的僅有45萬左右。

而如果只算陸軍野戰部隊,就還要細分。不管任何時候,在國民黨中手上有兵說話才響,因此空軍總司令周至柔組建了一支空軍警衛部隊,雖然飛機只有400多架,但他硬是抽調了8.5萬人,就算沒多少人能飛,要軍餉和抓兵權的效果還是達到了。

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出於同樣的目的也組建了一支3.5萬人的海軍陸戰隊,當時的國軍也只有各類艦艇50艘。即便在敗退的途中,高層仍是在爭權奪利,不愧是你啊,國黨。

另外還有十多萬人是各省南逃的地方武裝、保安團,打起來也沒什麼戰鬥力,所以最終屬於陸軍野戰部隊的僅有20來萬人,歸於16個軍。

那這16個軍的軍長是誰?後來過得如何?

按照番號順序來,第4軍軍長薛仲述,1906年生於廣東樂昌,黃埔五期生,他們有兄弟四人從軍,老大薛伯陵,老二薛仲述,老三薛叔達,老四薛季良。其實三個弟弟都靠大哥提攜,伯陵就是抗日名將薛嶽的字。

薛仲述在黃埔五期時,薛嶽已擔任師長,著手讓二弟往空軍方面發展,後來一畢業就保送去法國留學。可惜學成歸來後被排擠,只好又回到薛嶽所在的第4軍任職。

薛仲述的整個從軍生涯都被大哥保護得很好,即便抗戰時就已是副師長,但被安排到離前線較遠的地方,比如長衡會戰爆發時,薛仲述整個副師長就在印度接受美國顧問的培訓,會戰結束前才返回部隊,當然,人不在,功勞簿上還是有名字的。

1947年薛嶽被撤職,另外兩個弟弟都被弄了下去,只有薛仲述還帶著整編第90旅在蘇北與解放軍周旋。但他被大哥保護得太好,沒啥指揮能力,鹽南一戰,整90旅旅部被端,副旅長張曉柳、參謀長羅立被俘,薛仲述隻身逃脫。

後來渡江戰役,第四軍全軍覆沒,薛仲述又一次成功逃掉。

後來薛嶽復起防禦海南,新編了第4軍,薛仲述、薛叔達、薛季良分別擔任第四軍軍長、副軍長、參謀長兼師長,真是無私的大哥啊。

後來海南解放,第四軍在臺灣被縮編成獨立第四師,薛仲述還是師長,之後歷任第5軍軍長、三軍聯大戰術系主任。

值得一提的是,薛家四兄弟都很長壽,薛仲述活了91歲,薛叔達89歲,薛嶽103歲,薛季良107歲,相當厲害。

第5軍軍長沈向奎,1905年出生於福建詔安,黃埔四期生,他是林彪的同期同學,也是林彪的手下敗將。

遼瀋戰役時沈向奎是國民革命軍第六兵團新編第八軍軍長,負責防守錦州,他也算是個人才,硬是從錦州跑了出來,逃到葫蘆島經海路南下到了福建依然被重用,擔任第121軍軍長兼福州戒嚴司令。

1949年10月,從淮海戰役出來的第5軍退守金門,不過這時的第5軍只是個空番號,僅剩一個團,國民黨最初準備將第5軍縮編成200師,再併入25軍。但第5軍是國民黨政府組建最早的一支現代化的裝甲部隊,其五大主力之一,貿然撤銷只怕軍心更渙散。

所以就把121軍改稱為第5軍,25軍和第5軍餘部縮編成200師併入,沈向奎成為重建的第5軍軍長。

後來胡璉重建十二兵團,沈向奎擔任副手,金門戰役給我軍造成很大麻煩。

不過後來蔣介石有意不用舊人,所以沈向奎1961年退役,此後擔任過臺灣電力公司顧問,1972年在臺北逝世。

18軍軍長高魁元,1907年出生于山東棗莊,黃埔四期生,他跟林彪還是上下鋪,不過兩人關係不睦,還曾經打過架。後來國共對立,兩人更是走向了不同陣營。

高魁元在國軍當中也算異類,其他將領不管之前戰績如何,對上解放軍基本都是敗,但高魁元面對我軍卻能做到勝多敗少,在國民黨當中實屬少見。

淮海戰役之後調任18軍軍長,後駐守金門,是金門戰役中的關鍵人物,戰後蔣介石還特意去慰問了他。也因此戰屢有升遷,歷任臺北防衛區副司令、陸軍副總司令,1965年成為陸軍總司令,1967年任參謀總長並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

1973年,高魁元已經準備退休,被蔣經國追回,任命為所謂的「國防部長」,一直幹了七年。

這還不算完,高魁元101歲時又被請出山擔任上將高參,這個記錄應該是沒人能打破了。

高魁元也是很長壽,2012年在臺北病逝,終年105歲。

19軍軍長劉雲瀚,1911出生於江西大庾,黃埔七期生,曾是遠征軍的一員。1948年6月底赴華北,任八十六軍軍長。

在解放天津時,86軍被殲滅,劉雲瀚也被我軍俘獲,經過和談我軍將其放回。1949年8月,從淮海戰場逃出來的18軍殘部及第十軍第十八師一部組建為19軍,劉雲瀚任19軍長。

在金門戰役時劉雲瀚也在前線指揮。1952年後歷任工兵署署長、陸軍大學工兵學校校長等職,1961年退役。1981年在臺北病逝,終年70歲。

23軍軍長劉仲荻,1906出生於江西龍南,在北伐時期就已打出了名氣,後來大部分時間是擔任軍事教官。

直到1949年4月才被緊急任命為23軍軍長,本來他的資歷是不夠的,但是1948年11月23軍就成立了,前任軍長李志鵬用了半年都沒能將部隊擴充到實有人數的一半,因此就換成了劉仲荻。

劉仲荻到任時,23軍兵員缺,軍火也缺,他徵兵是一把能手,但是軍火就犯了難,最後就搶了兩個保安團的軍火庫,也是人才。

江西解放後,劉仲荻帶著23軍轉進到廣東,廣東解放了又轉進到海南,最後轉進到臺灣。1954年7月,以臺灣南部防守區中將副司令官的崗位退役,1960年病逝於臺北。

32軍軍長李玉堂,1899年出生于山東廣饒,黃埔一期生,抗日名將,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拼命死守,為取得勝利立下大功。

在1948年7月兗州戰役時他抵抗解放軍很積極,即便城已破,仍指揮殘部進行巷戰,最終被俘。當時沒人認出他的身份,所以李玉堂找了個機會化妝逃走了。

他對國民黨這時還是很忠心的,但是等他小心翼翼地逃到徐州時,等來的卻是「永不敘用」的撤查令,直到1949年2月蔣介石下野,李玉堂才又跑到老上級薛嶽那裡任職。

1950年2月任海南防衛副總司令、東路軍總指揮兼32軍軍長。

當時解放軍認為他是個可以爭取的人,便在李玉堂之妻陳伯蘭和內兄陳石清的聯絡下,策反了李玉堂。還沒等他起義,海南戰役就開始了,聯絡中斷,李玉堂只得率軍撤往臺灣。

後來事情暴露,李玉堂及其夫人陳伯蘭於1951年2月5日在臺北碧潭刑場被殺害,1983年7月20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經國務院批准追認李玉堂為革命烈士。

50軍軍長鬍家驥,1906年出生於湖南湘鄉,黃埔五期生,出了名的不怕死。淞滬會戰時奉命攻打被日軍佔據的匯山碼頭,身為團長的胡家驥帶頭衝鋒,身中五槍,也是命大沒死。

1944年成為88師師長的胡家驥在收復龍陵之戰中又親帶一個加強團衝鋒,拿下了東老坡主峰。

解放戰爭時期胡家驥的88師調到東北,配屬給了廖耀湘的新六軍。廖耀湘是黃埔六期,胡家驥打心眼裡受不了被學弟指揮,因此兩人搞不來。杜聿明只好將胡家驥調任為瀋陽防務警備司令。

瀋陽解放後,胡家驥沒有受到處罰,反而成為了50軍軍長,但是他在這裡遭到了抵觸。50軍副軍長是胡翼烜是黃埔六期生,與廖耀湘關係匪淺,所以空降的胡家驥根本指揮不動50軍,最終心中鬱悶跑到了香港,1996年在九龍病逝。

50軍實際是胡翼烜帶到了臺灣,胡翼烜後來歷任54軍軍長、第4軍軍長、陸軍預備隊訓練部副司令等職,1997年在臺北去世。

52軍軍長劉玉章,1903年出生於陝西興平,黃埔四期生,他也算是個名人,出了名的能跑。

遼瀋戰役中,錦州一解放,東北的國民黨軍隊陸路就難逃了,不過還可以從遼寧營口海路跑,毛主席也很早注意到了這裡,命令東野一定要佔領營口。沒想到劉玉章還是率領52軍一萬多人從營口跑了,還對追擊的東野9縱打了個反擊,造成一定傷亡。

解放上海時劉玉章奉命防守月浦,後來又一次跑了。兩次成建制的逃出,也算是一種本事。

赴臺後歷任臺灣防守區司令、金門防衛司令官、臺灣警備司令等職,1981年在臺北去世,終年78歲。

54軍軍長闕漢騫,1902年出生於湖南寧遠,黃埔四期生,有個外號叫「抗日猛將」,廣德誓節渡一役他率部與日軍進行白刃戰,威猛攝人。1944年開始擔任54軍軍長,後在膠東、遼西都與我軍發生激戰。

1949年5月被湯恩伯任命為為浦東兵團司令官,見勢不妙也開溜了。到臺灣後歷任臺灣防衛副總司令、東部防守區司令等職,1972年病逝於臺北,終年72歲。

62軍軍長李鐵軍,1901年出生於廣東梅縣,黃埔一期生,曾經擔任過第一軍軍長、二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第五兵團司令官,位高權重。

不過1947年12月率領第五兵團在豫西祝王寨、金剛寺一帶被老同學陳賡打得幾近全軍覆沒,率領少量殘部逃脫,事後他自己感慨一世英名毀於一旦,蔣介石也大發脾氣撤了他的職。

直到1949年2月蔣介石下野後復起,擔任海南防衛軍副總司令兼第2路司令兼國民革命軍第62軍軍長。

職務再多也沒用,海南解放後先是去了臺灣,歷任所謂的「中央」監察委員、所謂的「國防部」部員等職,後移居美國,在1998年還曾回廣州過節。

2002年在美國病逝,終年101歲。

63軍軍長莫福如,1906出生於廣東茂名,16歲開始參加粵軍,先後投靠過李濟深、陳濟棠、餘漢謀,基本上也都是在廣州任職。1949年12月擔任63軍軍長。

次年4月海南解放,莫福如本來是想將63軍全帶去臺灣,所以只是稍作抵抗就撤了,結果邊走部隊邊散,最後到臺灣時只剩下2000來人,所以軍長就縮編成了師長。1956年退役,後隨子女移居美國,1969年在紐約離世,終年63歲。(沒找到照片,用轉進的代替了)

64軍軍長容有略,1906年出生於廣東香山,黃埔一期生,抗日名將,在衡陽保衛戰中與日寇血拼47天,最終與方先覺等人被迫向日本投降,後逃回。

不過因為這段經歷後來一直沒怎麼受重用,1948年才調任重建的64軍軍長,撤往海南。海南解放後逃到臺灣。

他後來還奉命在港澳地區活動,想要組織游擊隊對大陸地區進行破壞,前後歷時8年,1961年擔任臺灣所謂的「交通部」顧問。1982年逝於臺灣,終年76歲。

67軍軍長劉廉一,1912年出生於湖南長沙,黃埔六期生,他起先擔任過88軍軍長,不過88軍在渡江戰役時被全殲,劉廉一帶著老婆孩子跑到上海,1949年6月調任67軍軍長,在金門戰役時也是參戰部隊之一。

後被調任為所謂的國防部第三參謀室次長,60歲時退役,之後到了美國,1975年在美國病逝,時年63歲。

75軍軍長吳仲直,1905年出生於浙江諸暨,黃埔六期生,在1948年秋擔任75軍軍長駐守上海,上海解放後逃往臺灣,依然擔任75軍軍長。

在蔣介石有意不用舊人後,吳仲直就成了臺灣所謂的「總統府」戰略顧問直至退役。

2002年在臺北病逝,終年97歲。

87軍軍長段沄,1905年出生於湖南衡陽,黃埔四期生,北伐時在第六軍效力,很得第六軍軍長程潛賞識,因此成了程潛的女婿。不過程潛後來被李宗仁陰了,第六軍迅速分化。段沄也就沒什麼起色,直到1942年通過關係在95師中任職。

段沄不是那種混吃等死的關係戶,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參加過徐州會戰、長衡會戰、浙贛會戰、常德會戰和桂柳會戰等著名戰役,後來還成為95師師長。

1946年在勝芳、固安兩次打敗華北解放軍,段沄被調升為整編第208師(三旅九團的甲種師)師長,部隊一水的美械。

遼瀋戰役中段沄部奉命進攻塔山,是所有參戰部隊中最賣力的師,所以即便塔山沒有拿下,段沄也沒有受到任何處罰,升任為87軍軍長、代第十七兵團司令。

1949年1月,天津解放,段沄得知消息後率部連夜從塘沽走海路撤往上海,後防守舟山又去往臺灣,87軍是國民黨少數撤往臺灣後建制還能比較完整的部隊,最讓人稱奇的是這個軍經歷過遼瀋、平津、上海等大型戰役。

段沄沒有隨岳父起義,不過卻在1952年8月被捕,給出罪名是「知匪不報」,被關押一年多,1954年2月3日與胞兄段復、妹夫謝小球、堂兄段徽楷一起被槍決。

當時很多人覺得段沄立下如此功勞卻遭到這樣的待遇,非常寒心。

不過50多年後揭開了塵封的往事。

2008年,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段沄、段復、段徽楷、謝小球4人的骨灰從臺灣被接回到故鄉衡陽,進了烈士陵園。

原來段徽楷自解放戰爭後期就接到了我黨的指示,奉命策反段沄,開始被拒絕,段徽楷又回鄉找到謝小球一同去遊說段沄。

直到1949年6月段沄才被說動,成為了地下黨,當時國軍在臺灣和舟山島附近的軍事部署都被段沄通過妹夫和堂弟告之了我黨,所以解放舟山才非常順利。

1952年8月,叛徒出賣了段徽楷,國民黨保密局就把關係很深的四人全都抓捕,不過四人一直死守祕密沒有開口,所以國民黨才會給出一個讓人不信服的罪名將四人殺害。

非常可惜。

96軍軍長於兆龍,1898年出生于山東濱縣,黃埔三期生,96軍雖說建制還在,不過都是新兵,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福州戰役,96軍都參加了,結果可想而知。

於兆龍率殘部退往臺灣。此後擔任過澎湖中部防衛區司令,1954年退役,1963年就病逝了,終年65歲。他也沒能找到照片。

總的來看,他們大部分都還算比較長壽,有幾位軍事能力也很突出,不過幾個人再強也無法阻擋歷史浪潮與人民意志。

只是希望祖國能早日統一。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