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失言?算計?布林肯叫囂臺灣是「國家」,島內學者提醒別高興太早

2021-03-16 08:03:14

美國國務院3月10在官網發佈稱,國務卿布林肯」、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3月18日將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舉行會晤。

不過,就在3月15日,「華盛頓郵報」刊出奧斯汀與布林肯的聯合投書。兩人表示將尋求「重振美國與友邦及夥伴的關係」,且叫囂一旦盟友團結,反擊大陸「挑釁和威脅」的力量會更強大等。不僅如此,布林肯日前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時,針對臺海局勢脫口而出「臺灣擁有強壯的民主體制,也有非常強大的科技力量,更是一個能夠對世界有所貢獻的‘國家(country)’。」此番言論,更是引起各界媒體熱議。

臺灣高雄科技大學企管學系教授王天津接受中評社採訪時認為,布林肯並不是講外行的話,而是故意要這麼講的,當然是中美高層對話前的策略。一般國際談判的過程,若某一國提前喊話要對談,代表該國急得不得了,所以談判前當然要展現底氣,不能先示弱或顯示弱點。臺灣這個棋子還是太好用,但相對來說反而是刺激大陸要有所反應。因此他呼籲臺灣人聽到布林肯稱「臺灣是‘國家‘」時真的不要太高興,代表危機四伏了。

臺灣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必榮接受中評社專訪則表示,他不認為是刻意拉高「抗中」,可能是某種失言。因為布林肯在12日發表外交政策講話,對大陸的態度是「該合作的時候合作、該強硬的時候強硬」。 且從過去講話一路順過來看,拜登政府是支持「一箇中國」政策,也強調將來會跟大陸合作,現在又說「臺灣是個‘國家’」就非常沒意義。且中美高層對話在即,不太可能在這時候刻意拉高調子,製造對抗的態勢。

劉必榮指出,比較權謀式的解讀,是布林肯在對話前把調子拉高,在對話時能拉低,重申一箇中國政策,以此在中美關係表達「示好」的立場。所以必須要觀察布林肯後續幾天有沒有對外發言修補等,若持續表達才表示是刻意的,若並沒有再重申的話,就是偶然。

前臺灣防務大學戰爭學院戰略教官、「中華亞太安全治理學會」理事柯畊宇接受訪問時認為,這次中美高層對話的目的其實是一次「預防外交」,中美彼此要再次確定、風險控管彼此的紅線。

老政客拜登對外交事務熟稔,絕非特朗普可比擬。美國已意識到當前號召力今非昔比,因此在拉幫結黨前須先「測試盟友」,搞清楚誰仍忠誠;並藉機回測美國實力;順勢拉高對陸談判籌碼。

柯畊宇指出,一箇中國原則和臺灣問題絕對會擺上阿拉斯加的對美會議,只是最終中美如何談判與交換,目前還不知道。 早在兩三年前就有人警告民進黨「政府」要想辦法趕快跟對岸談,結果民進黨不要「一國兩制」、不要「九二共識」,卻又提不出個「新論述」來面對兩岸關係,而最終結果很可能會淪為「讓別人幫臺灣定位」、且「利益亦是留給別人去幫臺灣談」的結果。

國民黨不分區「立委」、退役陸軍中將吳斯懷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每次美方只要放出一個比較友好的訊號,臺灣似乎就歡欣鼓舞,這就是民進黨當局「大內宣」所致。

客觀地分析,美國從拜登競選到上任那麼短時間,所有對臺的言論、對兩岸的言論其實都是一致的。拜登之前就定調一中政策不變,因此底下團隊個人的發言,可能有一些句子多一點或少一點,但整體的主軸不會變。

吳斯懷強調,陸美臺關係是一個國際戰略角力的棋盤,絕不是如蔡英文「政府」所想像的,美國有多麼「挺臺灣」。美國官方至今也從未明確承諾,會出兵「協防」臺灣,尤其是拜登上來以後在相關議題上,很明確走戰略模糊,並不是往清晰的方向,因為美國跟大陸還有很多合作的空間。

吳斯懷認為,兩岸是我們之間的事情,美國人插不了太多手,我們必須要保持兩岸和平發展相向而行,應該是執政者最重要思考的方向。所以還是靠兩岸自己來溝通來談,不要去靠美國人,美國只有以自己國家利益為主。

海峽導報 林靜嫻 編輯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