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眾已看破美國手腳。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及臺灣國際研究學會分別於2020年10月24日及2021年3月20日舉辦了兩場民調發布記者會,主題是「臺海安全」、「拜登新局與臺海安全」
2021-03-23 17:06:27
上世紀60年代起,香港、臺灣、新加坡、韓國在很短時間內經濟迅速騰飛,成為亞洲最富裕的幾個地區,被人們冠以「亞洲四小龍」的美稱,形象體現出他們經濟攀升的迅猛。
而其中臺灣被視作四小龍之首,到1990年,臺灣省經濟總量達到整個中國大陸的43.8%。但從1995年開始,臺灣經濟出現斷崖式下跌,甚至到2019年時,臺灣GDP佔韓國比重下降到了36%,佔中國全國GDP總量4.3%,成為亞洲四小龍中墊底的存在。
不僅如此,我們還能看到臺灣經濟總量與大陸差距逐漸拉大,廣東省GDP近年連登全國GDP總量排名榜首,高達107671.07億元,臺灣GDP約佔廣東GDP總量的39.1%,連廣東的一半都沒有達到!
除廣東之外,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等地GDP總量也都超越臺灣,臺灣經濟總量在全國各省中排名第九,甚至在全國GDP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中,臺灣的經濟增長最緩慢。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臺灣從佔大陸經濟的40%到現在不到廣東省一半,臺灣的經濟究竟出現了什麼問題?
財閥壟斷市場,貧富出現兩極分化
其實臺灣經濟高速發展了30多年,有足夠的能力阻止貧富分化,社會穩定百姓均富。但是由於政治原因問題和外資衝擊,在1990年的時候,臺灣政府宣佈放寬對經濟管制,使臺灣經濟迅速全球化。
臺資紛紛奔向更少投資地價和稅收更少的大陸和東南亞等地,並迅速紮根發展經濟。這使得臺灣經濟過度依賴外部因素,接受外部供給,臺灣本國企業迅速流失,損失了大量臺資企業。
並且由於大量臺灣本地企業流失,各大企業大型化趨勢日益增長,私人財閥迅速壟斷了臺灣市場經濟,十大企業總營收在全臺灣總收入佔比從25%上升到40%以上,私人企業逐漸壯大,導致中小企業備受壓迫,社會階級基本固化,市場不能更好的良性發展。
大企業的財閥們使用封建式家族企業管理,賺得盆滿鉢滿卻對臺灣市場造成嚴厲衝擊。李登輝上臺後,大力推進經濟自由化、民營化,導致基本把原先掌握臺灣經濟命脈的企業全部賣給了與他要好的私人財閥,私人財閥的財力和物力再次壯大,壟斷市場並且影響了政府政策的制定和落實。
由於大企業壟斷市場,中小企業不易存活,政府稅收大大降低,政府沒有資金維持社會福利待遇,生育津貼等均消除,導致臺灣人不願生子,社會老齡化日益嚴重,生產力不足,臺灣科技等領域無法前進,沒有新模式經營,經濟日益萎靡,增長速度十分緩慢。
由此貧富在臺灣拉開了差距,富人手中擁有著大量的權力,甚至可以左右政府的某些決策,而貧窮的人沒有救濟,在臺灣這麼秀麗的一個島嶼無處寄身。大企業實現島內市場壟斷之後,將會進一步壓迫政府和中小企業,且大企業一般生產模塊主要是民生等物品。
與科技完全不接軌,壓迫中小企業致使中小企業工作人員加班成為習慣,並且福利待遇無法保證,政府收不到可觀的稅收,無法撥款研究高新技術。
而如今21世紀,一個地區發展是否迅猛主要看其如何推陳出新,用科技改變陳舊的思想,財閥和大企業的壓迫將會進一步影響臺灣地區經濟和政治,如果政府處理不當將會成為一團永遠籠罩在臺灣經濟上升區的迷霧。
政府軟弱無力,決策不當
通過數據我們能夠了解到臺灣經濟出現巨大轉變的時期是在1990年臺灣政府宣佈放鬆經濟管制,導致臺資奔向繳稅少勞動力多的內陸和東南亞地區,這種大規模的遷徙使得島內僅存的各大企業迅速在短時間之內壯大。
在1995年的時候,臺灣生產總量達到峰值,然後斷崖式下跌,經濟市場呈現一元化趨勢,整個經濟架構十分不穩定。臺灣私營企業的大型化導致政府功能逐漸喪失,大企業或富人交稅驟減,壓力全壓到了中下層人民,導致階級矛盾不斷激化。
21世紀後,臺灣深感經濟問題的棘手,減輕企業賦稅,期望將已經在大陸和海外發展的臺企資本回流到臺灣島內。但是作用並不明顯,甚至出現了新的問題,資本確實迴流,卻都引入了股票業和房地產業,並且也吸引了一些外資的關注,紛紛進入股票業,卻讓外資賺了很多錢,島內人民幾乎顆粒無收。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對大陸經濟造成了短期負面影響,隨著疫情的蔓延,全球都受到了衝擊,臺灣目前較脆弱的經濟體系自然也遭受了重創。近年來大陸已經成為臺灣最大遊客來源地,因為2019年蔡當局全面暫停大陸人員赴臺,陸客短期內幾乎歸零.
因為疫情影響,其他國家旅客赴臺人數也大幅減少,致使臺灣與旅遊相關產業嚴重受損。而且政策供給不足加之疫情不確定性給臺灣製造業也代來了巨大隱患,進一步沖刷著臺灣的經濟體系,蔡當局嚴辭果決地對待大陸,將會使得兩岸關係持續惡化,大陸能夠帶給臺灣的經濟幫助也將持續銳減。
臺灣政府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存在較大問題,也勢必將使經濟問題惡化。
臺灣政府不一心,經濟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2020年11月15日,東盟十國和包括我國在內的五個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可以說此次協定昭示了迄今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發展潛力最大的一體化市場開始形成。
《協定》設計了很多方面的經貿安排和貨物交易內容,也預示著15各國家共同建立了一個現代化全面的互惠互利經濟合作伙伴關係架構。《協定》的達成充分體現了區域國家支持多邊貿易,維護多邊關係和平,增加區域國家貿易力度,促進區域國家團結的願望。
但此次《協定》卻直接映射了臺灣民進黨當局與祖國大陸的分裂,兩岸在發展路徑上不統一,當島內各界對臺灣不加入《協定》目前經濟憂心忡忡的時候,臺灣當局卻刻意淡化,模糊大眾視線,聲稱臺灣經濟沒有受到多大影響。
並且已經在經濟問題上找到相應對策,表示無須擔心,並且將無法參與《協定》的責任歸咎於祖國大陸的阻撓。但是,民進黨當局此種一意孤行實乃不明之舉,正是因為民進黨當局的一味考慮政治利益,從而忽視了臺灣此時已經逐漸遊離於整個亞太區域的市場之外,脫離本應該存在的軌道。
我們可以預見,臺灣經濟將伴隨著《協定》的生效實施而逐漸萎靡,民進黨當局為了一己之私而不顧全臺灣同胞臺灣企業的做法是全然不可取的,在此我也希望臺灣當局能夠早日認清現實,與祖國大陸同氣連枝。
臺灣方面其實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臺灣早已經與《協定》產生一種依賴關係,臺灣前十大貿易伙伴中《協定》涵蓋的經濟體就已經佔了6個。
《協定》旨在削減關稅、促進多邊經貿合作,大幅度降低多方交易成本,促進更多交易的形成,提升區域內貿易自由化、交易自動化,臺灣的產品已經呈現邊緣化趨勢。
被隔離在外的臺灣企業根本無法參與區域內產業分工,與市場分割開來,產業鏈邊緣化在所難免。經初步預測,2030年臺灣對《協定》涵蓋經濟體的出口將減少80億美元,臺灣地區生產總值也將減損,臺灣將成為被亞太區域一體化拋棄的孤兒。
蔡對兩岸政策的主張依舊是「抗中綁美拒統謀獨」,堅持獨立的政治路線,這預示著兩岸關係在未來未必能夠緩和,反而容易越來越僵,這勢必會對臺灣經濟發展帶來更大的風險和挑戰,影響臺灣地區的民生和社會安定。
之所以現在臺灣還沒有經濟崩潰還在持續慢慢增長,主要是因為過去國民黨執政為臺灣地區打下了一個良好的經濟基礎,也是繼續在享受著馬英九執政時的「兩岸和平發展紅利」。
就目前來看,臺當局想要徹底改善大規模企業運轉方式顯然不現實,想要徹底結束財閥對市場的壟斷也不到最佳時機,財閥對臺灣市場的影響極其深遠,根基也是十分深厚,想要根除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但臺灣就目前形勢來看經濟發展的確不容樂觀,希望臺灣當局能夠重視自己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止損,不要再與祖國大陸勢同水火,祖國大陸希望臺灣作為中國一分子的全心投入。
臺灣也能依靠祖國大陸的經濟根基研究出更適合自己區域的經濟發展方式,希望臺灣當局能夠認真考慮並且不要再搞「臺獨」,尋求經濟發展的新路徑。
相關文章
臺灣民眾已看破美國手腳。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及臺灣國際研究學會分別於2020年10月24日及2021年3月20日舉辦了兩場民調發布記者會,主題是「臺海安全」、「拜登新局與臺海安全」
2021-03-23 17:06:27
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曾多次公開鼓吹建立「亞洲北約」,主張讓美國「印太戰略」架構下的夥伴關係可以從雙邊朝向多邊發展。在此戰略思維下,美國共和黨聯邦眾議員裴利(Scott Perry)
2021-03-23 17:06:26
劉煥解讀武俠系列,意外有了5篇文章(金庸、古龍、梁羽生的解讀另有系列)。1、金古樑溫黃五大家之外,還有哪些優秀的臺灣武俠小說可以推薦的?2、介紹臺灣武俠九派代表作家,對應江湖
2021-03-23 17:06:18
臺「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至「立法院」備詢,中國國民黨「立委」羅明才質詢臺灣經濟現況,蘇貞昌表示,以全世界經濟狀況來比,臺灣去年跟今年的經濟情況都是亞洲四小龍之首,更是全面
2021-03-23 17:06:16
一家連鎖壽司自助餐店的促銷活動,竟然引發島內一場改名吃免費鮭魚的風潮。根據島內媒體的調查報道,這次的「鮭化」人口主要以00後為主,年齡段大致在18到23歲,還身在校園或者剛剛
2021-03-23 16:05:56
福原愛是前日本乒乓球國手,由於會說一口流利的東北話,深受中國球迷的喜愛。當時福原愛接受中國記者的採訪,直接用東北口音的漢語對答如流,甚至讓人一度認為她是被日本歸化的中國
2021-03-23 16: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