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渡江戰役後敗局已定,蔣為何選擇退守臺灣?而非其他地方

2021-03-22 21:07:15

臺灣,位於我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東臨太平洋,素來有著「寶島」之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不可分割的土地。雖然面積不大,在歷史上卻伴隨著無數動盪和風雲變幻。

在漫長的歷史中,它的名稱在不同時代也不一樣。在古代漢朝、三國時代,臺灣被稱為「夷洲」;唐宋元明時期被稱作「流求」或者「琉球;一直到清朝時期,才改名為「臺灣」,並設置臺灣府,由福建省管理。

自古以來,臺灣就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土地!近代以來,它經歷了戰爭洗禮和動盪,至今仍孤懸海外,臺灣何時迴歸祖國牽動所有國人的心。

臺灣為何至今未歸?

一、甲午戰爭失敗,割讓臺灣島給日本

日本對於臺灣覬覦已久,1867年明治「天皇」上位後,日本進入「明治維新」時代,意圖擴張領土。明治天皇曾公開宣稱:開拓萬里波濤,宣佈國威於四方!

從1872年開始,日本的稱霸亞洲意圖開始顯現,先是開始侵略中國附屬國琉球,從而進一步準備全面入侵臺灣,準備實施它稱霸亞洲的野心。1894年,日本的陰謀進一步彰顯,迫不及待的想要攻佔臺灣。當時的清朝內部更是暗流湧動。

以光緒帝、戶部尚書翁同龢為首的人為主戰派。人家都快打到家門口了,泱泱華夏、四萬萬人口,豈能怕它一個彈丸之國?主戰派認為必須要打,要維護大國尊嚴。

而此時的慈禧太后快60歲了,她並不希望自己即將到來的60大壽受到影響,李鴻章也力主和解,畢竟自己的嫡系淮軍和北洋水師是心頭寶。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中日和談告敗!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國力逐步強盛,其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就是奔著侵略臺灣,進一步打開入侵中國大門來的。

1894年7月25日,日本突然向中國開戰,派兵襲擊清朝軍艦「濟遠」、「廣乙」,給毫無防備的清軍造成重大傷亡。至此,中日「甲午戰爭」正式爆發。

當時的清政府依舊沉浸在盲目自信之中,他們認為擁有著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最起碼不會輸給日本。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北洋軍艦全軍覆沒。

這其中的原因太多,清政府的腐敗、固步自封讓擁有著「定遠、鎮遠」等軍艦的北洋艦隊也只能化為泡影。雖然有著像鄧世昌這樣的人,但是無奈大勢已去,平壤戰役黃海戰役失利後,也正式宣告著甲午戰爭以中國的失敗告終!

慈禧太后重新掌權,向日本乞求和談。在1895年,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清政府和日方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新約》。條約之一就是清政府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等領土給日本。

至此,臺灣淪落海外、喪權辱國近50年。直到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結束,臺灣才重新回到祖國懷抱。

可是隨著國民政府的結束,一系列問題又來了。

二、百萬雄師過大江,蔣何去何從?

1948年,解放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毛澤東在後方運籌帷幄,一張大網開始在腦海中形成:三大戰役!

林帥、粟裕等人在前方縱橫馳騁,三大戰役最終以解放軍的勝利告終。三大戰役結束,基本宣告國民黨統治的結局。蔣仰天長嘆:「我們敗了……」

而毛澤東做出驚人判斷:長江以北再無大戰。

1949年1月,在面對「翻盤無望」的情況下,蔣不得不在元旦聲明中建議和平談判,但是,他卻依然提出保存「憲法」、「法統」和軍隊的條件。

有了前車之鑑,毛澤東知道蔣依然企圖「內戰奪權」,之前公開撕毀「雙十協定」的教訓歷歷在目,所以為了國家內戰早日結束,駁斥了蔣的權宜之計。

迫於輿論壓力,國民政府內部也是暗流湧動,蔣被迫於1月21日「引退」,李宗仁就任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非常害怕解放軍渡江,一方面想跟中國共產黨提出「和談」,另一方面又拒絕《國內和平協議》上簽字。

毛澤東知道不能再心存幻想,要想讓人民當家做主人、早日結束內戰,就只有把鬥爭進行到底,於是1949年4月,毛澤東下令:解放軍百萬大軍渡江!

為此,毛澤東還寫了一首著名的七律以紀念: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解放軍勢如破竹,4月2日迅速佔領南京推翻了國民政府統治,成立人民政府。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後,進而進軍全國,內戰終將結束。雖然有著一些殘存勢力,但是戰局上已經明朗。

蔣該何去何從?有三個基本選擇擺在眼前。

① 海南島

海南島是蔣曾慎重考慮過的,因為海南島和大陸之間有著瓊州海峽,如果解放軍打來,還可以藉助地理位置進行抗爭。並且,一旦守不住,南下就是菲律賓,不失為一條退路。但是海南島雖說與大陸隔著瓊州海峽,但是補給、經濟等怎麼辦?而且解放軍如果強攻的話,又能抵抗多久呢?

② 緬甸

緬甸地理位置偏僻,錯綜複雜,深山老林盤踞,有利於隱蔽暫避鋒芒。如果藏在這裡,比較難以被發現,但是同時問題也來了:緬甸當時非常落後,貧瘠而地處荒無人煙之地,部隊不可能大規模駐紮,補給等等都供不上。

③ 瑞士

宋美齡經常出國,對於國外的情況非常瞭解。解放軍佔領全國,她為丈夫擔憂,所以向蔣建議:可以去瑞士。為何?首先,瑞士是一箇中立國,而且氣候等等條件都還不錯,挺適合養老。但是蔣內心猶豫了起來,他畢竟是曾經的統治者,要他這樣身處異國他鄉太難接受。

三、經過百般考量,決定退居臺灣。為何是這裡?

不管在大陸何處,有一個基本的考量:只要國民dang政府仍然在大陸,不管駐紮和逃避到何處,是根本不可能抵擋的瞭解放軍的!就算能負隅頑抗一時,也可以預料到結局,不是長久之計。

這時候,有兩個人最終讓蔣下定決心去臺灣。

一是張其昀,雖然這個人不懂政治、也不懂軍事,但是他懂地理。張其昀給蔣介紹了臺灣的有利地形,主要當時解放軍空軍、海軍沒有形成規模,要想進攻臺灣比較難,而臺灣恰好可以隔海而治。

二是他的祕書陶希聖,因為臺灣與大陸幾十年基本隔絕。日本統治結束後,由國民dang軍隊抗日名將孫立人管理,臺灣居民與解放軍沒什麼接觸,自然有利於蔣過去統治。

1949年12月,蔣下定決心:就是臺灣了。

在張其昀、陶希聖等人的分析看來,選擇臺灣有這些優勢。

① 臺灣東面是浩瀚的太平洋,隔臺灣海峽與大陸相望。解放軍如果想要進攻臺灣,就必須依賴海空和空軍,而臺灣海峽海闊浪高,對於當時空、海兩軍相對薄弱的解放軍來說,強攻難度大。

② 臺灣的氣候和環境相對來說比較適合居住。不同於國內的緬甸等地區:荒無人煙、深山老林,臺灣是有著得天獨厚地理優勢的。在臺灣被日軍佔領的幾十年間,雖然被殘酷奴役,同時也留有很多軍事基地、工業設施等等。

③ 最為關鍵的是,可以藉助美國的力量負隅頑抗。臺灣地處太平洋,有著這個跳板,美國可以在亞洲搞很多「小動作」;與此同時,美帝國主義必然會支持臺灣國民黨勢力。這為分裂臺灣領土、破壞國家統一埋下了極大隱患,當時的蔣政府已經完全不考慮這些了!

四、蔣氏父子掌控臺灣,與大陸隔絕

1949年12月,蔣無奈嘆息,只得敗走「臺灣」。而在此之前,他其實早有準備,在大陸留下了很多「隱患」。

早在1月份,蔣就命令明令俞鴻鈞儘快將全部庫存的黃金、白銀和美鈔運往臺灣。帶走的有庫存黃金390萬盎司以及7000萬美元的外匯和相當於7000萬美元的白銀,合計約5億美元。而帶走的珍寶更是數不勝數,成為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不僅僅是帶走大量財富、文物,在短短几年之內,蔣還將200萬左右軍民悉數遷到臺灣。為了穩固人心,與大陸實行「封閉」政策,也就是斷絕往來、屏蔽消息,沒有經過政府允許不得私自出入。

1950年3月,蔣在臺灣復任「總統」,臺灣與大陸、一母同胞的兄弟,卻只能隔臺灣海峽而相望。1954年與美國簽訂所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這是希望藉助美國的力量,尋求庇護,無異於與虎謀皮!

此後的數十年中,隨著臺灣與大陸隔絕的加劇,祖國的統一問題越來越嚴峻。各方勢力盤根錯雜在臺灣,尤其是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以臺灣為跳板、不斷製造各種問題。在島內,各種反對勢力和聲音被國民政府當局打壓下去,臺灣儼然如同「封建統治」一般。

在這幾十年裡,兩岸居民見面難上加難,無數兒女望眼欲穿、親人隔離。詩人余光中曾在《鄉愁》中寫道: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五、收復臺灣從未停下腳步,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

人民解放軍維護國家統一的決心從來沒有改變過。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就準備著手解決臺灣問題,但是這個時候美帝國主義又開始插手了。

1950年,美國先是悍然干涉中國臺灣問題,極大挑戰中國人民底線,這是中國的內政,你美國憑什麼干涉?緊接著,發動入侵朝鮮的戰爭,但是它的最終目:就是企圖以朝鮮為跳板,實現稱霸亞洲的野心,進一步針對中國。

毛澤東早已洞悉美國陰謀,不得不佩服他的魄力和遠常人的戰略眼光。在1950年6月28日,偉人發表講話: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

抗美援朝勝利後,中國也是百廢待興、急需要休養生息,而且臺灣局勢也更加複雜。國民黨政府開始接納美國等西方國家,雖然一定程度上發展了臺灣經濟,卻埋下臺灣問題隱患。

美國長期以來,都在臺灣安置勢力做文章,企圖破壞中國國家主權,對祖國統一大業帶來巨大幹擾。

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臺灣問題才有了進展。

1971年,聯合國通過決議恢復中國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席位、承認一箇中國原則。臺灣政府當局被驅逐出聯合國的席位,蔣政府政權不被聯合國承認。

此後,國家發佈《告臺灣同胞書》,緩和兩岸關係,不希望炮火傷害同胞感情,但是基本原則不可改變:任何企圖分裂國家主權的個人和集體,陰謀永遠不會得逞。

1992年,「九二共識」達成後,大陸與臺灣的局勢得到緩解。兩岸交流開始多了起來,隔絕數十年的同胞終於可以想見!民心所向,任何人不得違背,大陸與臺灣一母同胞,任何企圖分裂國家的行為都是民族罪人。

臺灣問題,永遠是中國內政,一些西方國家的險惡用心不會得逞!守望臺灣、願意等待,是是因為大陸與臺灣是同根同胞,不希望戰爭傷及無辜、破壞和平。但是,民族底線不能突破,一箇中國原則不能突破,任何勢力想要分裂臺灣,中國人民不會答應。

從民族以及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近些年來,臺灣問題日益複雜,某些個西方大國公然干涉中國內政。大家都在思考:如何早日解決臺灣問題?以何種方式解決?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願中華民族統一早日實現,臺灣早日迴歸大陸懷抱!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