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蔣介石敗退臺灣,在日記中憤憤罵道:我的失敗要歸咎於這3個人

2021-03-05 21:06:33

想當年孫中山先生費盡千辛萬苦,拉起了中華同盟會的大旗,建立了中華民國,隨後他又建立了自己的政黨——國民黨,可以說國民黨初期的目標是救國救民、反帝反封。

後來,蔣介石接手了國民黨這個大旗,在短短的十幾二十年內,他倒行逆施,對內採取專制統治,對日本採取綏靖政策,對美國卑躬屈膝,這激起了全國人的憤怒,失去了人心的國民黨聲勢大不如前。

在人民的支持下,解放軍獲得了三大關鍵戰役的成功,並且在1949年攻入了國民政府的核心南京,蔣介石倉皇而逃,帶著殘兵敗將跑到了臺灣。

不過蔣介石即使敗退臺灣,他也不曾自我反思,一直將失敗的責任歸咎於他人。他在日記中憤憤罵道:我的失敗要歸咎於這3個人。

蔣介石怪罪的這三個人是誰呢?怪罪的有沒有道理呢?

一,美國五星上將馬歇爾的無情拋棄

蔣介石第一個怪罪的人,是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將軍。

那是一九四五年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總算是宣告結束了,中國境內雖然趕走了侵略者,但是水火不容的國共兩黨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美國的總統杜魯門不得不考慮國共雙方一旦開戰,將會產生的後果,在他看來保持現狀對美國永遠是最有利的。他為了維護美國的利益,就派遣了傳奇五星上將馬歇爾將軍到中國,來調和國共之間的衝突和矛盾。

同年年底,幾經輾轉的馬歇爾終於來到了中國,到達中國後他立馬就參加了國共之間的談判會議,希望能夠為中國的和平做出一些貢獻,很快他就對中國的問題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並且提出了國共停戰的方案。

對於馬歇爾的到來,老蔣是表示歡迎的,對他提出的方案老蔣更是表示支持,因為精明的蔣介石發現馬歇爾並不是不偏不倚地進行調和,他的多數意見非常符合國民黨的利益,害處十分的少。

蔣介石開始對馬歇爾充滿了期望,希望他能夠幫助自己獲得最大的權力。

在接下來的國共調解談判當中,只要是馬歇爾提出來的意見蔣介石一般都會妥協退讓,但是好景不長,逐漸的蔣介石就開始感覺事情不太對勁,身為國軍救兵的馬歇爾竟然開始向我黨靠攏,提出的條件越來越多地偏向了共產黨的利益,蔣介石覺得自己錯信了有狼子野心的美國人。

蔣介石的性格獨斷專橫、剛愎自用,當他認為馬歇爾背叛自己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他悄悄地集聚了兵力,等時機成熟的時候就準備直接發起進攻。馬歇爾得知了這件事情後非常生氣,他認為蔣介石小肚雞腸並且不堪大用,於是他趁著蔣介石放鬆警惕的時候就坐上了前往解放區的飛機,同時還帶走了當時在國統區談判的鄧小平、陳毅等人。

國民黨發起進攻後,馬歇爾立即向美國發出了一封電報,在裡面他痛陳蔣介石的所作所為,美國則立即掐斷了給予蔣介石的武器供應,這讓蔣介石騎虎難下,同時也減少了我軍的傷亡,此後的戰爭天平就慢慢的向我軍傾斜,蔣介石的部隊也慢慢的被蠶食殆盡。

因此,蔣介石才會在自己的日記裡面多次抱怨馬歇爾的所作所為,在他看來就是馬歇爾的錯誤才導致了他反攻的失利。

二,臨陣倒戈的蘇聯和斯大林

蔣介石第二個怪罪的,是斯大林。眾所周知蘇聯曾經是我們最好的老大哥,但是毫不誇張地說,侵犯我們最多、在華攫取利益最大的國家也是蘇聯。蘇聯成立以前是沙俄政府,他們在清朝時期可是八國聯軍侵華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我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還割據了我們不少領土。

到了1945年的時候,我軍總算是和國軍有了一個平分秋色的局面,蘇聯的領導人斯大林就在此時看上了我國珍貴的領土外蒙古和東北,在蘇聯的支持下外蒙古成功獨立,成為了今天的蒙古國,而那時國共兩黨正劍拔弩張,對這件事情也有心無力。

蔣介石作為中國人,不僅不對蘇聯提出義正言辭的譴責,反而為了得到斯大林的支持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在條例中明確寫道:我國自願割讓黑龍江以北的地方給蘇聯,並且給予他們足夠的在華利益,可以說這是蔣介石個人與斯大林達成的協議,這也算是在用中國的土地博得蘇聯的歡心。

後來斯大林果然遵守承諾,開始對我黨不理不睬,在他們的認知中可能也默認了實力強大的蔣介石會贏得最後的勝利,但是所有的利益都要建立在強大的軍事力量上面。解放戰爭剛開始,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就潰敗的不成樣,之後在解放軍的攻勢下國軍喪失了數百萬的戰鬥力,這讓斯大林感覺臉上火辣辣的,為了在中國的利益,他不得不放棄掉蔣介石這枚棋子。

隨後斯大林又找上了我黨,提供了不少軍事上的支援,雖然這些東西只能算得上是錦上添花,但是勢單力薄的我黨急需別人支持,也只能默默接受斯大林的贊助。

反觀蔣介石,他再一次成為了別人的棄子,瞬間怒氣攻心,昔日的合作者現在臨陣倒戈的速度比他潰敗的速度還要快,蔣介石氣憤的說:「斯大林堂堂的一國領袖,竟然說話不算數」?

這也從側面告訴了我們大國之間的關係,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當你失去利用價值的時候,就會遭到人家的一腳踹來,可惜蔣介石到死都沒有明白這個道理。

其實在蔣介石的心目中,美國人和蘇聯人的倒戈是有預料的,在那麼多年的交往中他也知道,這兩邊的人看中的都不是固定的代言人,而是勝利的那一方,可以說蔣介石是有心理準備的。在他的日記中,其實最痛恨的最想要怪罪的人,是他一手扶植起來的手下,也是一直親密無間的戰友。

三,背後插刀的李宗仁

要說蔣介石最咬牙切齒的,就是李宗仁了。

李宗仁在1916年李宗仁正式加入桂系的軍隊,隨後在十年間先後完成了護法運動、粵桂戰爭等成名戰爭,然後得到了孫中山先生的鼎力支持,又與白崇禧達成緊密合作共謀大事,終於在一九二五年的時候統一廣西,成為了桂系的首領。

蔣介石上臺後,將其提拔為軍長。

1948年,蔣介石終於找到了自己復出的機會,他通過行憲國大會議,發表了自己激動人心且破釜沉舟的演說,隨後他便以壓倒性的票數再次登頂國民黨元首的寶座,而正當他運籌帷幄的時候,美國人早就已經放棄了對他的投資,轉而將目光放在了桂系首領李宗仁的身上。

為了保住在華的利益,美國人鼎力支持李宗仁成為中華民國的副總統,這個副總統對於蔣介石來說就是如鯁在喉一般難受,他明白李宗仁的任務就是牽制他、噁心他,並且要趁他失勢的時候取而代之。

因此,蔣介石對李宗仁的討厭和仇視到了極高的地步,他用自己的職務之便明裡暗裡地打擊李宗仁所屬的桂系軍閥,但是很可惜,蔣介石在接下來的遼瀋平津戰役中嚐到了巨大的失敗,無奈之下他只能讓自己的妻子宋美齡去美國找杜魯門尋求幫助,而杜魯門早就已經對蔣介石失去了耐心。宋美齡被拒之門外。

同年十二月李宗仁帶領著桂系逼宮,他們以蔣介石白白損失了國軍精銳為理由,逼迫蔣介石下野,蔣介石處於黨內黨外的巨大壓力,只能移交了總統權力,在一月份被擡下了寶座,而接手他的正是美國人所支持的桂系首領李宗仁。

李宗仁上臺後甚至還不如蔣介石的果斷,他企圖用和談的方式實施緩兵之計,妄圖阻止已經一往無前的解放軍橫渡長江,我黨為了避免生靈塗炭,起初是答應的,但是我們提出《國內和平協定》後李宗仁又拒絕在上面簽字,最終,迫不及待想解放全中國的我軍在1949年四月份,在毛主席的一聲令下開始了渡江戰役。

橫渡長江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壯舉,蔣介石將長江比作固若金湯的防守要塞,但是很可惜的是在我軍勢如破竹的攻勢下,即便是十個固若金湯也要含恨當場,我軍一直打到了國民黨的首都南京,最終完成了統一全中國的大業。

蔣介石心想自己如果沒有下野,那麼國民黨內部必定不會亂成一鍋粥,說不定他們在長江的防守還真的能夠持續一段時間,但是李宗仁的逼宮就像是火上澆油,給這本來就遙遙欲墜的大廈再重重地推了一下。為了洩憤,蔣介石將最後的失敗全都怪罪在了李宗仁的身上。

不過說實話,以上三人只是蔣介石的替罪羊,蔣介石自己才應該是罪魁禍首,只不過他不願承認罷了。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