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眾已看破美國手腳。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及臺灣國際研究學會分別於2020年10月24日及2021年3月20日舉辦了兩場民調發布記者會,主題是「臺海安全」、「拜登新局與臺海安全」
2021-03-23 17:06:27
導讀: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 年),一支葡萄牙的商隊前往日本國進行貿易,途經臺灣海峽時,看到一處島上秀麗的自然美景,不禁驚呼:「I Iha Formosa !」意思是「美麗之島」!這處被讚歎為「福爾摩薩」的島嶼,就是臺灣島。然而,這座古老而美麗的家園,並非總是那麼祥和與安寧。自17 世紀以來,她曾經歷被外國殖民勢力佔據的苦痛,也曾飽嘗國內戰火的煎熬。
考古發現,臺灣很早就有人類居住,生息繁衍。如今被大家通稱為「先住民」的人,與中國大陸特別是東南及南部沿海地區古越族等,有著十分密切的淵源。
據文獻記載,自漢代起,大陸與臺灣的交往就已經正式開始了。其間,既有大陸民眾因戰亂或迫於生計泛海至臺移民求生者,也有隨著商業發展海峽兩岸民間貿易往來者。
尤其是11 世紀中葉以後,兩地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聯繫更趨緊密。在此形勢之下,中原王朝也日益對臺灣予以關注和經營。北宋時開始在澎湖派兵戍守。南宋乾道七年(1171 年),泉州知府汪大猷在澎湖「造屋二百間,遣將分屯」,隸屬於晉江。元朝至元年間(1264—1294 年),又在澎湖設立巡檢司,管轄澎湖、臺灣等島嶼。自此,臺、澎地區開始正式被納入中原王朝的行政管轄。誰能料想長期被中原王朝漠視的臺灣島,在此後三百年成為歐洲殖民者眼中的香餑餑?
明初鑑於元朝用兵海上失敗的教訓,頒佈禁海令,並於洪武二十年(1387 年)廢澎湖巡檢司。後來迫於倭寇、海盜的猖獗,嘉靖四十二年(1563 年)重又恢復巡檢司,但不久因海天遙阻而裁棄。萬曆二十五年(1597 年),才因日本侵擾臺灣而設置「遊兵」,駐廈門遙相指揮。然而,由於兵力單薄,加上軍紀廢弛,實際上並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東南海防幾同虛設。
五百年前歐洲蕞爾小國的活力令人驚歎
16 世紀初的地理大發現,使得歐洲國家的勢力在刀與火的伴隨下得以在世界各地延伸。人類歷史進入了聯繫更為緊密、相互影響更為直接的時代。這樣,明帝國作為當時亞洲最為龐大的帝國之一,也成為歐洲殖民者覬覦的重要目標。明朝末年統治的衰敗、海防的空虛,給了外國殖民者以可乘之機。臺灣就是在這樣的時勢下,不幸被荷蘭入侵者佔據的。
歐洲殖民者往往採取合法貿易與明火執仗地掠奪並用的手段來攫取鉅額財富。亞當· 斯密說:「砂石礦產物的市場,很少擴到周圍數裡以外,……而銀礦產物的市場,卻可以擴展到全世界。」據說,第一艘滿載白銀用以交換中國絲綢和瓷器的西班牙大帆船,是在1573 年來到菲律賓馬尼拉的。
除了生絲和瓷器以外,出售到馬尼拉的中國商品各色各樣,包括麵粉、水果、醃製的豬肉、活禽、堅果、傢俱以及價格低廉的小飾品。中國的生絲、瓷器等商品,經由澳門、菲律賓的馬尼拉等中轉港,運往歐洲,而歐洲殖民者從美洲掠奪到的大量白銀,由馬尼拉大帆船源源不斷地運到馬尼拉,陸續流入中國。由今天墨西哥西海岸的阿爾普爾科,到菲律賓的馬尼拉,再到中國的澳門,構成了16 、17世紀的「太平洋絲綢之路」。
源自葡萄牙的佛郎機大炮
另一方面,早在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 年),在明代文獻中被稱為「佛郎機」的葡萄牙人就盤踞在我國澳門。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 年),由韋麻郎帶領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船隊,第一次進犯澎湖。福建巡撫徐學聚等堅決反對,積極佈防,並派沈有容前往勸諭,曉以利害。韋麻郎不僅沒能獲得通商的機會,而且在福建官兵嚴陣以待的情勢下,不得不撤離澎湖。
但荷蘭並沒有因此放棄入侵計劃,明天啟二年(1622 年)再次捲土重來,雷約茲率領的艦隊侵入澎湖島,修建城堡,向福建地方官府提出通商要求,並在沿海地區不斷進行騷擾。明廷對此深感不安,決心以武力將荷蘭殖民者趕出澎湖。經過一番較量,荷蘭殖民者在明朝軍隊的優勢力量包圍下,被迫求和。
而此時的明王朝,由於受到東北後金政權和西北農民大起義的困擾,已無更多精力顧及東南海防。於是,雙方在明天啟四年(1624 年)八月達成協議:荷蘭人從澎湖撤走,福建地方官府應允他們到臺灣貿易。這項協議雖然使明王朝暫時獲得了澎湖的安寧,但也給荷蘭入侵者侵佔臺灣留下了口實。
1633年明朝、荷蘭料羅灣大海戰
荷蘭人入侵臺灣後,很快在臺南站穩腳跟,構築了熱蘭遮城、赤嵌城等城堡,並逐漸向中部、東部和北部不斷擴充勢力。明天啟六年(1626 年),即荷蘭侵入臺灣兩年後,西班牙人也入侵了臺灣的北部,同樣構築城堡,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在利益的驅使下,荷、西雙方不斷髮生衝突,都想獨霸臺灣。明崇禎十五年(1642 年)八月,荷蘭人向西班牙人發起軍事進攻,西班牙人戰敗投降。至此,西班牙人在臺灣十六年的統治結束,荷蘭人獨佔了臺灣。
在侵佔臺灣期間,荷蘭人儼然以主人自居,對臺灣廣大民眾實行強制統治。他們強迫所佔領的村社簽訂歸附條約,設置長老進行管理;將漢族移民集中於幾個特定區域,也實行長老統治,並嚴密防範漢人和當地居民來往。只要有人敢反抗,就進行殘酷的軍事鎮壓或屠殺。
荷蘭殖民者還大肆搜刮掠奪臺灣的財富。他們不僅將臺灣土地稱為「王田」,強迫民眾交納賦稅,掠奪鹿皮、米、糖等特產,而且以臺灣為據點,進行轉口貿易,牟取暴利。
17世紀海上馬車伕荷蘭的殖民擴張
據統計,年均從臺灣運往荷蘭的財富達四十萬荷蘭盾,相當於四噸黃金!這反映出臺灣民眾所受到的剝削和掠奪,是何等的殘酷!就連荷蘭遠征隊統帥宋克也不得不承認:「我們在中國沿岸的掠奪行為,激起了全中國的憤怒和反抗,他們把我們看成是謀殺者、暴君、海盜一樣。我們對付中國人的手段確實也是非常刻薄和殘酷的。」
臺灣各族人民自然不甘忍受荷蘭殖民者的殘暴統治,不斷掀起反抗行動。順治九年(1652 年),郭懷一領導的抗荷起義就給了殖民者沉重一擊,使他們惶恐不安。儘管參與起義者遭到血腥屠殺,但廣大臺灣民眾的反抗鬥志愈加堅定。血的教訓使他們更清醒地意識到,除了自己要不斷抗爭外,獲得大陸人民的支持援助,尤為迫切。
鄭成功的崛起,給深受欺凌的臺灣人民帶來了希望。鄭成功的父親是海商兼海盜的鄭芝龍——料羅灣大海戰明軍的主要指揮者,母親是日本人田川氏。荷蘭殖民者侵入臺灣的那一年,即明天啟四年(1624 年),鄭成功誕生於日本長崎平戶,崇禎三年(1630 年)被接回家鄉,居住在晉江安平鄭府。
海上霸主鄭芝龍叱吒風雲東南亞
順治三年(1646 年)八月鄭芝龍接受了清廷的招撫。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鄭芝龍率手下歸附清廷時,清軍卻打進了他的老家安平。其妻田川氏因不堪忍受清兵羞辱,投繯自盡。面對國破家亡,鄭成功最後做出痛苦抉擇,堅拒了父親和清廷的勸誘,以廈門、金門為基地,展開了與清軍的較量。他曾作詩明志說:
天以艱危付吾儔,
一心一德賦同仇。
最憐忠孝兩難盡,
每憶庭闈涕泗流。
順治十六年、南明永曆十三年(1659 年),鄭成功不顧西南基本平定、清軍即將掉頭東向的危險,第三次率全師出擊,於七月直逼南京城下。鄭成功滿懷豪情,揮筆賦詩:
縞素臨江誓滅胡,
雄師十萬氣吞吳。
試看天塹投鞭渡,
不信中原不姓朱!
戰機稍縱即逝。面對絕對有利的局勢,鄭成功因誤判而沒能採納部下速戰速決的建議,致使錯失了一次扭轉局面的良機。在清軍六路增援大兵的反攻下,鄭軍遭到重創,不得不返回金、廈基地。從此,鄭成功再無力發動戰略性進攻。清廷乘勝追擊,派重兵前往福建,想一舉把鄭成功所部殲滅。鄭成功的處境越來越困難了。
鄭成功(1624—1662年)
為了避免傾覆的厄運,鄭成功在徵得大多數將士的同意和支持後,決定進取臺灣,以形成「進則可戰而復中原之地,退則可守而無內顧之憂」的有利形勢。就在這時,原鄭芝龍的舊屬、時任荷蘭東印度公司通事的何廷斌到廈門,將臺灣地圖、赤嵌城木製模型和荷軍的兵力部署圖呈獻給鄭成功,並極力勸說他收復臺灣。這更增強了鄭成功進取臺灣的信心。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鄭成功於順治十八年、南明永曆十五年(1661 年)二月,由廈門移駐金門,令其子鄭經和鄭泰、黃廷等留守金、廈。三月二十三日,鄭成功親率大軍,從金門島料羅灣出發,吹響了攻取臺灣的號角。經過激烈的戰鬥和長時間的圍困,荷蘭殖民者投降,被其侵佔長達三十八年之久的寶島臺灣,重又迴歸炎黃子孫的懷抱。
廈門大學教授、臺灣研究院副院長鄧孔昭評析:
鄭成功確實是把臺灣當作一個要長遠發展的地方來建設的。首先,他要解決自己軍隊的糧餉供應問題。他把軍隊分派到臺灣各處去開發土地,去進行農業生產。其次,他建了孔廟,又建了學校,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在臺灣傳播。鄭成功收復臺灣後,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從此以後就發展起來了。
鄭成功收復臺灣
收復臺灣後,鄭成功將之視為抗清的一個長久基地,為實現反清復明的心願,他開始傾全力著手各方面的建設。這一切剛剛初見成效,年僅三十九歲的鄭成功卻於康熙元年(1662 年)五月初八去世了。鄭成功去世後,鄭經執掌了臺灣的控制權。
三藩之亂爆發後,鄭經認為進攻大陸的機會來了,於康熙十三年(1674 年)親率大軍西征。但這次行動不僅沒撈到任何便宜,反而損兵折將、大傷元氣,康熙十九年(1680 年)隨鄭經敗退回臺灣的僅一千多人。
鄭氏政權的長期存在,終究是清廷的一大威脅。多年的鉅額用兵費用,也給清廷造成沉重負擔。因對付鄭氏而採取的禁海政策,更使沿海民不聊生。徹底解決臺灣問題,越來越迫在眉睫。康熙十九年(1680 年),當平定三藩基本上成定局之後,康熙帝遂將關注重點轉向臺灣。
清朝統一臺灣
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六月十四日,一切就緒,施琅遂統率水師三萬餘人、戰船三百餘艘,在銅山港誓師後,浩浩蕩蕩向臺灣的門戶澎湖進發。澎湖大捷,康熙帝從全局出發否定了繼續用武力進剿臺灣的主張,認為招撫才是上策。臺灣方面由於已無屏障可憑,面對清軍的強大攻勢,鄭克塽上表請降。懸處海隅二十二年的臺灣,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但如何處理臺灣,朝廷內部意見並不統一。施琅堅決主張臺灣不可放棄。在《恭陳臺灣棄留疏》中,他向康熙帝詳細闡述了自己的意見,強調:「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圉。」
康熙帝一開始也頗為猶豫,但臺灣棄留畢竟事關重大,權衡再三,他認為「棄而不守,尤為不可」,於是採納了施琅的意見。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四月,清廷在臺灣設置一府三縣,隸屬於福建省。從此,臺灣真正納入中國版圖,步入全新的發展軌道。
相關文章
臺灣民眾已看破美國手腳。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及臺灣國際研究學會分別於2020年10月24日及2021年3月20日舉辦了兩場民調發布記者會,主題是「臺海安全」、「拜登新局與臺海安全」
2021-03-23 17:06:27
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曾多次公開鼓吹建立「亞洲北約」,主張讓美國「印太戰略」架構下的夥伴關係可以從雙邊朝向多邊發展。在此戰略思維下,美國共和黨聯邦眾議員裴利(Scott Perry)
2021-03-23 17:06:26
劉煥解讀武俠系列,意外有了5篇文章(金庸、古龍、梁羽生的解讀另有系列)。1、金古樑溫黃五大家之外,還有哪些優秀的臺灣武俠小說可以推薦的?2、介紹臺灣武俠九派代表作家,對應江湖
2021-03-23 17:06:18
臺「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至「立法院」備詢,中國國民黨「立委」羅明才質詢臺灣經濟現況,蘇貞昌表示,以全世界經濟狀況來比,臺灣去年跟今年的經濟情況都是亞洲四小龍之首,更是全面
2021-03-23 17:06:16
一家連鎖壽司自助餐店的促銷活動,竟然引發島內一場改名吃免費鮭魚的風潮。根據島內媒體的調查報道,這次的「鮭化」人口主要以00後為主,年齡段大致在18到23歲,還身在校園或者剛剛
2021-03-23 16:05:56
福原愛是前日本乒乓球國手,由於會說一口流利的東北話,深受中國球迷的喜愛。當時福原愛接受中國記者的採訪,直接用東北口音的漢語對答如流,甚至讓人一度認為她是被日本歸化的中國
2021-03-23 16: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