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一代名臣劉銘傳,臺灣第一任巡撫,治理軍事整治稅收

2021-03-07 21:05:36

早在1886年,劉銘傳就計劃在臺北和臺南之間搞電報,搞海底電線把臺灣、澎湖和福州連接起來:所有這一切計劃都被認為在軍事上是必不可少的。由於與德商泰來洋行和英商怡和洋行簽訂了合同,這兩條線路在1887年完成,此時正是李鴻章在天津創辦了電報總局以後的第五年。

正如他在打太平軍及捻軍的年代那樣,劉銘傳這位目不識丁的赳赳武夫不僅容易接受西洋武器,他還急於讓他的士兵實行西法操練。劉銘傳認為,臺灣島上的綠營兵在全國是最下乘的。它的名義上編制是1.4萬名,實際數字在1884- 1885 年是4500名。劉銘傳著手搞一項重新訓練的計劃,從優秀射手中挑選新軍官。

劉銘傳也不滿意臺灣的勇營。他在1885年的奏摺中說,湘淮兩軍已成「強弩之末」。他主張,實行新的訓練是絕對必要的,特別是現在當後膛武器已引進國內的時候。「倘令槍碼不明,則遠近高低茫無準的,是有槍與無槍同矣。」1885年後期有16營楚勇在臺灣,由左宗棠原來將領之一劉璈率領,此人在1881- -1885年任臺灣道臺。

劉銘傳現在接管了劉璈的楚勇,還統帶著他本人帶到臺灣來的10營淮軍。淮軍的補充兵員主要從劉銘傳的家鄉合肥取得,這使他到1888年擁有總數達43個營,即2.2萬人馬。兩位歐洲教官訓練著他的士兵。劉銘傳知道,他不能指望在規定的五年期滿以後每年還有80萬兩協餉收入。

可是,他找到了弄到歲收的辦法,這就是要使農田的實際所有主繳付更多的稅。這- -改革首先要求搞-次地籍調查,而這項工作在清代卻從未在一省的範圍內開展過,除了新建的新疆和臺灣二省以外。李鴻章知道中國農村的既得利益集團壁壘森嚴,所以他在受任直隸總督以後的1870 年明確指出:「通省清丈, 斷辦不到。」

可是,劉銘傳1886年恰恰著手解決了這個問題,結果把臺灣地賦的估計收入從183366兩提高到了1888 年的674468兩。在這一時期之前的兩年中,劉銘傳已經成立了兩個清賦局,一在臺北,一在臺南, 挨家挨戶編造土地清冊。他正在利用渡過福摩薩海峽而來的移民兩個世紀以來的開拓成果。

從18世紀初起,數量不大的人們(有人說臺灣全部是四萬人)曾得到政府的專利執照,准許他們開墾大塊土地。可是,這些專利執照持有者中很少有人自己實際從事墾殖。反之,他們把每塊土地分給幾個開發者,後者又轉而把地再租給佃戶。當湧人的移民越來越多和地價上漲時,許多開發者實際上又變成了大的外居地主,即人在城市而坐收佃戶四成至六成收成的地主。

這些地主在臺灣被稱為小租戶:他們應向那些專利執照持有者(被尊稱為大租戶)交付他原來收到的土地收成的10%左右。根據傳統,只有執照持有人才付土地稅。由於臺灣島上清朝官僚體制的腐朽無能是臭名遠揚的,專利執照持有人往往連並不沉重的地稅也予以規避。

例如,劉銘傳驚愕莫名地發現,淡水全縣每年的土地稅僅能收780兩!另外,許多專利執照持有戶已日就式微,那些小租戶常常是具有紳士地位的很大的地主,他們根本不納稅。這些地主在臺灣被稱為小租戶:他們應向那些專利執照持有者(被尊稱為大租戶)交付他原來收到的土地收成的10%左右。

根據傳統,只有執照持有人才付土地稅。由於臺灣島上清朝官僚體制的腐朽無能是臭名遠揚的,專利執照持有人往往連並不沉重的地稅也予以規避。例如,劉銘傳驚愕莫名地發現,淡水全縣每年的土地稅僅能收780兩!另外,許多專利執照持有戶已日就式微,那些小租戶常常是具有紳士地位的很大的地主,他們根本不納稅。

至少在臺灣北部,劉銘傳贏得了當地紳士領袖人物的合作,稅制改革進行得頗為順利。小租戶是實際的土地所有者,所以發給地契,並且每年比照他們的土地徵稅。原來的專利憑照在理論上仍然有效,但小租戶每年向專利執照持有者交付的地租減少了40%。新制度早在1888年就已在臺灣北部實行。

可是,這改革在臺灣中部和南部卻遇到了抵抗,這部分是由於土地調查中的種種弊病。1888年,在彰化爆發了一次嚴重的起事,它是由當地的地主施九緞領導的。雖然新稅法最後在中部平原也得到推廣,劉銘傳認為必須與臺灣南部的更加鞏固的既得利益集團作出妥協,於是同意了這樣一個方案:某些專利憑照持有者可以保留他們與土地的關係,而與小租戶一起分擔新徵的土地稅。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