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看見臺灣︱從「風梨風波」看兩岸好臺灣才會好

2021-03-08 12:06:36

一個多星期過去了,「鳳梨」仍然是臺灣最熱的詞,臺灣農民從「大陸不要了賣給誰」的焦慮,到目前訂單已「超賣」的喜悅,心情大概是坐了一回過山車。然而,有明白人問,這一季的賣掉了,下一季還種嗎?種了賣給誰?鳳梨賣掉了,還有芒果、釋迦、蓮霧呢?是的,蔡英文用「大陸打壓」掀起「抗中」民粹賣掉了鳳梨,也進一步破壞了兩岸關係,臺灣農民將會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臺灣鳳梨以內銷為主,僅10%出口,基本上銷售大陸市場。因蟲害問題大陸暫停進口後,這10%的產量並不足以衝跨臺灣的鳳梨產業,頂多引起一點價格波動而已。有人算了一筆帳,出口到大陸的5萬多噸鳳梨,也就是3000多萬個鳳梨,臺灣每人多吃一、兩個也就消耗掉了。臺灣去年對大陸的貿易順差1000多億美元,大陸真要經濟打壓臺灣,選這個九牛一毛的只有6、7千萬美元貨值的貨物下手?真是小看了國臺辦的智慧。

然而,這一波民粹操作,確實讓蔡英文收割了「鳳梨」紅利。一個是收買了「人心」。臺灣是選舉政治,一切選票為大。臺灣鳳梨的主產地是民進黨的南部票倉,農民的收入當然影響投票意向。蔡英文這次民粹式動員買鳳梨,其實就是為民進黨鞏固票倉,防止下次選舉崩盤。二是把兩岸形勢嚴峻的責任推給了大陸。蔡英文在春節前說願意與大陸開展「有意義的對話」,還把有「鴿派」之稱的邱太三放到陸委會主委的位子上,臺灣媒體起鬨說這是向大陸表達「善意」。但蔡英文內心清楚,沒有「九二共識」,她的「善意」只是虛情而已,大陸當然不會上當。通過「鳳梨風波」,蔡英文對島內、對美國都有了交代,我是願意對話的,但大陸在打壓臺灣。三是民進黨進一步壟斷了島內話語權。「吃鳳梨,挺農民」成了民進黨「顧臺灣」的象徵,那些理性的希望開啟兩岸對話的聲音都成了「賣臺」分子,島內的「反對黨」及各色團體只能跟著民進黨後面「吃鳳梨」。四是蔡英文鞏固了黨內「獨尊」地位。蔡英文進入第二任期後,民進黨黨內各派已經開始為下一個到來選舉合縱連橫,蔡英文隨時都面臨「跛腳」的危險。通過強勢操「民粹鳳梨」,蔡英文進一步鞏固了「臺獨」「共主」的地位。日前,蔡英文在民進黨代表會上說「臺灣是打不倒的」,既是在向大陸示威,更是在向民進黨高喊「蔡英文是不會倒的」,蔡英文已經開始「後蔡英文時代」的人事佈局了。

蔡英文收穫滿滿,臺灣農民可能會輸的「脫褲」。表面看,臺灣這一季的鳳梨是賣出去了,但賣的方式卻是不可持續。賣過臺灣200瓶「自由紅酒」的澳大利亞,也來買臺灣「自由鳳梨」了,澳大利亞華僑買了兩噸,但是運費遠比鳳梨貴,臺灣農業部門每公斤補助空運105、海運23元新臺幣,臺灣的鳳梨收購價才每公斤24至28元新臺幣。即是這樣,這批鳳梨到澳大利亞後每公斤要買15至20澳元(約300新臺幣),這樣的買賣能做的下去嗎?日本買了6000噸,價格卻壓了兩成。據說吵了幾年的「新南向」也有所成,臺灣在汶萊的代表李憲章與當地聯繫促成少量採購,但卻發現臺灣鳳梨較當地貴了3、4倍,比菲律賓進口也貴1倍。蔡英文當局的這點外銷成績,怎麼能與大陸5萬噸的銷售量相比?島內的訂單看似漂亮,但它必然影響其它水果的銷售,或者,它們本來就是內銷應有的訂單而已。

「鳳梨風波」再一次以事實告訴臺灣人民,臺灣的出路在大陸。兩岸一水之隔,距離短運輸方便,不需要複雜而昂貴的冷鏈。大陸市場容量大,臺灣那點水果不愁銷路。蔡英文操弄民粹可以解決一時之需,但是,兩岸關係破壞了,水果「賣難」將與臺灣農民如影相隨。

我曾在臺灣的鳳梨地裡與農民一起採鳳梨,一起坐在田埂上吃鳳梨,鳳梨的香甜伴著我們的歡聲笑語,臺灣人民是可愛的。只是,臺灣的政客們正把臺灣帶上一條不歸路,政客們挑起的民粹正在粉碎大陸人民「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想象。現在,面對連「小明」們都去不了的臺灣,大陸人民還會想吃哪顆香甜的臺灣鳳梨嗎?

兩岸好臺灣才會好,這是歷史和現在告訴臺灣的真理。民進黨「蔡英文們」儘早從「臺獨」的春秋大夢中醒來吧,臺灣人民更不應該沉浸在政客掀起的民粹中。看看李克強總理的報告吧,大陸人民從來都沒有忘記臺灣同胞的福祉,兩岸同胞應該同心共創民族復興美好未來。

(特約作者:且十、專欄主編:安樂)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