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華為釋出鴻蒙,數字化世界的新選擇

2021-06-09 19:08:07

「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

在 6 月 2 日的 HarmonyOS 與華為全場景新品釋出會上,餘承東引用了十六世紀英國玄學派詩人約翰多恩代表作《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向全世界宣告 HarmonyOS 2 的正式到來,伴隨著搭載 HarmonyOS 2 的華為 MatePadPro 12.6 英寸、華為 Mate 40 系列新版本、華為 WATCH 3 系列智慧手錶等一系列新品的釋出,消費者也終於得以更清晰地認識到這個已經誕生有兩年之久的作業系統的真正面貌。

鴻蒙誕生是時代迫切的需要

鴻蒙系統首次亮相於 2019 年華為開發者大會,而在 HarmonyOS 釋出前的 5 月份,華為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清單,終端業務遭受打擊,當華為晶片和作業系統受到限制後,原本還處在「計劃」中的 HarmonyOS 提前轉正,成為了華為的重要戰略,在鴻蒙正式釋出的同時,餘承東也宣佈 HarmonyOS 實行開源。

一年後,鴻蒙 2.0 版本釋出,再次顯示了分散式軟匯流排、分散式資料管理、分散式安全的重要性;同年 12 月,華為正式釋出了鴻蒙 2.0 手機開發者 Beta 版本,同時,美的、九陽、老闆電器、海雀科技等第三方家電產品均陸續搭載 HarmonyOS。

今年 3 月底,華為正式釋出了鴻蒙 Beta3.0 版本,5 月下旬,EMUI 官博正式更名 HarmonyOS,在官微分享的開機畫面中,出現了顯眼的 Powered by HarmonyOS,「Powered by Android」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6 月 2 日,HarmonyOS 2 釋出,搭載鴻蒙的手機正式商用,至此,這個面向萬物互聯時代的作業系統以更生動、更具體的形象正式和千萬消費者見面。這是中國科技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有媒體對此評論:「從此,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將分為鴻蒙之前和鴻蒙之後。」

鴻蒙的誕生來自華為極為先見的戰略性佈局和與生俱來的危機感,經歷了多次斷供危機的華為善於在核心技術上未雨綢繆,早在 2012 年,出於對系統「斷供」的顧忌,華為就開始佈局自有分散式作業系統;另一方面,在系統與晶片等核心技術上,中國面臨著「卡脖子」難題,研發一個獨立自主的作業系統也是時代迫切的需求。

鴻蒙誕生的另外一個大背景,則是萬物互聯、數字化新時代的加速。

根據 Strategy Analytics 的研究報告指出,2018 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首次出現全年下滑,從 2017 年全年的 15.1 億下降 5%至 14.3 億。智慧手機出貨量下滑,IoT 領域卻是另外一番映象,據智研諮詢釋出的《2020-2026 年中國物聯網產業運營現狀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資料顯示,2010-2018 年全球物聯網裝置數量高速增長,複合增長率達 20.9%,2018 年我國物聯網連線規模為 23 億,預計 2022 年物聯網連線規模將達到 70 億。

種種資料證明,智慧手機將不再成為消費者唯一的智慧終端,移動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面臨一個新的轉型期 — 也就是萬物互聯。2016 年,華為內部正式確定要做鴻蒙,「那時就已經對未來的市場和技術可能的方向做了佈局」,在媒體採訪中,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王成錄介紹到。

從最早指令時代的 Unix 到個人 PC 時代的 Windows,再到智慧手機時代的安卓、iOS,每一個技術時代變遷中,都會誕生新的作業系統。2016 年,5G 雖還處在實驗室階段,但華為在當時已經發現了萬物互聯時代的機會,而當時為智慧手機所打造的安卓系統顯然並不適合萬物互聯時代,

安卓系統的碎片化導致生態碎片化、IoT 裝置缺乏豐富的應用和服務、不同系統和裝置之間的互聯協同變得複雜且低效,特別是對硬體基礎的高要求,一些裝置不得不搭載釋出了多年的老安卓版本,一個很好的例子,至今仍有相當多的車機使用了幾年前的安卓 4.0 系統...

面對這種情況,華為必須要自己打造一個真正為萬物互聯而生的系統,所以,鴻蒙並沒有復刻安卓去重新「造一個輪子」。

打破「孤島」狀態,全面擁抱萬物互聯時代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蘊含著一個主題 —— 每個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人如此,在這個 5G 萬物互聯時代裡,智慧裝置更是如此。鴻蒙系統要做的,就是打破每一位使用者、每一款裝置的「孤島」狀態,全面擁抱互聯時代,構建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化生活。所以,鴻蒙誕生之初便提出了基於全場景分散式的理念,是面向所有裝置的,可以多端流轉、多端部署,是新的智慧終端作業系統。

我們知道,不同裝置所搭載的作業系統不同,導致這些裝置之間的連線體驗是不一致的,作業系統的不同也讓這些不同系統裝置之間的資料分享變得非常複雜,同時也讓這些裝置之間的應用生態不同...

在華為看來,不同系統之間的裝置進行互聯互通,就如同兩個說不同語言的人類在交流,而華為要做的,就是讓這些語言統一起來,讓所有裝置運行同一個系統,用一套作業系統服務所有的 IoT 裝置,讓它們之前能夠互相理解,互相協同,最終消費者的體驗變會更好。

鴻蒙,就是這些裝置之間的統一語言,是開啟它們通往萬物互聯時代最高效、最便捷的鑰匙,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華為要多次強調鴻蒙的誕生並不是替代安卓的問題。

為了實現跨裝置的統一語言,讓不同裝置能夠無縫互聯和協同,鴻蒙系統圍繞使用者、開發者、應用、裝置,帶來了「軟體解耦,彈性部署」、「硬體互助,資源共享」、「服務原子化」、「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四大特性:

軟體解耦,彈性部署指的是一套程式碼可以在任一智慧裝置上運行,讓不同裝置使用同一語言無縫溝通。

硬體互助,資源共享:搭載 HarmonyOS 每個裝置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無縫連線,成為一個超級終端;每個裝置都能互相成為對方的功能模組 (比如:顯示器,感測器,攝像頭等),而不再僅僅是一個獨立的裝置。

服務原子化:HarmonyOS 應用可以解耦出業務功能的最小顆粒,通過免安裝,卡片式互動讓服務提供更高效;並可以隨場景而變,按需組合,按場景在不同裝置之間實現可分可合可流轉可分發,在裝置組合中輕鬆呼叫不同硬體能力。

一次開發,多端部署:應用開發者只需基於 HarmonyOS 寫一次邏輯程式碼,就可以部署在各種 HarmonyOS 終端上,大大降低開發成本。

站在消費者角度來看,HarmonyOS 不是 Linux,也不是安卓,它是一個面向未來萬物互聯時代,適應全場景智慧化萬物互聯裝置的下一代作業系統,和安卓等系統相比,HarmonyOS 具備分散式的特性,它面對的不僅僅是手機一個品類,而是包括手錶、智慧屏、平板,乃至洗衣機、電飯煲等等不同終端裝置的作業系統,它採用了分散式技術,可以針對不同的硬體去部署系統,靈活多變。

用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王成錄的話來描述:HarmonyOS 將一個個孤立的 IoT 裝置看成一個個模組,比如燈看成一個顯示模組,電視是一個顯示模組加上揚聲器模組等,消費者眼中看到是兩個裝置之間的連線,但是在 HarmonyOS 看到是一個個模組的連線。

HarmonyOS 就像是搭積木一樣,給手機用時就用很多塊拼起來,給穿戴或者更小的 IoT 裝置用時就用更少的積木拼起來,無論大小裝置都能夠使用到最新版本的 HarmonyOS 。

鴻蒙是華為的,也是世界的

5G 迅猛發展加速了萬物互聯,藉助鴻蒙,華為也抓住了這個新時代的契機。不過打造一個系統並非一日之功,以 Linux 為例,Linux 雖然是一個開源免費的作業系統,但全世界的組織都對 Linux 開發進行了的大量投入,資料顯示,一個 Linux 社群發行版 Fedora 9 就要花大約 108 億美元,對於中國來說,底層核心技術的羸弱,讓我們也要比他人付出超過十倍的努力;另一方面,鴻蒙也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谷歌、蘋果也早就針對萬物互聯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比如谷歌 Fuchsia OS,這是一個基於名 Zircon 核心的系統,和安卓相比,無論是儲存器還是記憶體之類的硬體要求都大幅降低,可以看做是面向物聯網家電的系統;蘋果 M1 晶片順利打通了移動裝置和電腦,實現了生態的大統一。

對於鴻蒙系統來說,生態是這個新系統能否走下去的最關鍵因素,目前安卓和 iOS 兩個系統瓜分了 99.62% 的市場份額,華為鴻蒙如何「虎口奪食」,這個過程中,不僅僅需要華為,還需要更多的軟硬體廠商加入進來,一起壯大鴻蒙的生態,所以鴻蒙從釋出之初便宣佈了開源,在去年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餘承東現場宣佈,將把鴻蒙作業系統原始碼捐贈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項目名為 OpenHarmony,華為將向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捐贈鴻蒙原始碼、文件、開發環境。

目前美的、史密斯、松下、海爾、方太、蘇泊爾、360、格力等眾多企業已經接入鴻蒙,陸續釋出了搭載鴻蒙系統的產品,魅族智慧家居也開始接入鴻蒙生態。按照華為的計劃,今年華為自有裝置將升級 HarmonyOS 預計將超過 2 億臺,同時,HarmonyOS 將覆蓋 40 + 主流品牌 1 億臺以上裝置。三億目標看似任重而道遠,但實際上產業轉型等外部環境給了我們絕佳機會,華為呼籲業界合作伙伴、開發者、軟硬體廠商一起加入鴻蒙,共建鴻蒙生態,就如餘承東在釋出會上說說:「萬物互聯時代,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我們希望與更多合作伙伴、開發者共同繁榮鴻蒙生態,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體驗、更好的產品、更好的服務。」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