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曾落後西方40年,中國特高壓後來居上,創造出17項世界第一

2021-06-09 19:30:16

我國雖然在各方面起步晚,但彎道超車的案例並不少,例如特高壓。公開資料顯示,世界電網的發展歷史有100多年,二十多年前發達國家掌握著最先進的輸電技術。

早在1952年,瑞典就建成了380千伏的輸電工程;而我國直到1972年才建成第一條330千伏超高壓輸變電線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個750千伏輸電技術更是比西方晚了40年。

不過,在特高壓技術上、在沒有成功經驗借鑑的情況下,中國後來居上。2020年8月,國家西電東送重點工程中的昆柳龍直流工程,提前實現階段性投產。

筆者瞭解到,這項工程全長1452公里,全部建成後將創造包括世界第一條±800千伏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輸電「高速路」在內的十七項世界第一。

反觀比中國更早展開特高壓輸電試驗研究的發達國家,因為發展水平良莠不齊、沒有形成成熟技術和裝置等原因,至今沒能形成完整的體系。

那麼,1986年才開始對特高壓進行技術研發和攻關的中國,為何能夠用短短二十多年的時間,成為特高壓國際標準制定者呢?

在筆者看來,這主要得益於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是統籌全國資源的體制優勢。

受煤炭、水能源以及電力負荷分佈不均的影響,我國制定了西電東送戰略。將西部省區的能源轉化為電力,橫跨整個中國輸送到電力緊缺的東部沿海地區。

這既需要特高壓輸電技術來增效降本,又需要全國電網互聯,在大範圍內進行資源優化配置。沒有國家政府的支援和調動,這個超級工程幾乎不可能完成。

體制上的優勢,讓不可能變成可能,全國上下齊心協力,在實現西電東送的同時,也攻下了特高壓核心技術,徹底改變了中國的能源版圖。

另一方面則是特高壓產業鏈的建設和完善。

要明確的是,特高壓並非一個單項技術,而是需要整條產業鏈的支撐。

據筆者瞭解,特高壓產業鏈包括電源、電工裝備、用能裝置、原材料等各個環節,而且這條極長的產業鏈又環環相扣

有一端沒有實現自主化,整個中國特高壓產業就要受制於人。國家自然深知這一點,因此在進行各方面技術攻關的同時,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構建起了整套產業鏈。

製造業的壯大以及產業鏈的完善,為中國特高壓技術的躍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的特高壓作為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文/諦林 稽核/子揚 校對/知秋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