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從1到N,AI落地現在進行時

2021-06-22 14:45:52

機器之心原創

作者:yuqi

對於眾多科技企業來說,跨越AI使能行業的鴻溝,是對其戰略規劃、基礎研究和行業積累的綜合考驗。

作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上海給人的印象是,它屹立在過去一個世紀中每一次新經濟浪潮之巔。

2019 年,中國前一百名的網際網路企業已有 18 家將總部設於上海。當全球數字經濟依託雲、AI、大資料等創新技術的飛速發展進入新階段,上海的資金、技術、人才優勢和文化歷史積澱再次突顯出作用。B 站、小紅書、蜻蜓 FM、夢餉集團等企業均在上海孵化。在網際網路行業變成一片紅海、各細分領域日益短兵相接的時刻,擁抱新技術是這批新興企業得以精準發力、異軍突起的關鍵。

這些企業還有一個共同點是,它們都由華為雲提供雲端計算、資料或 AI 等技術支援。

人們在上海觀察到的變化,實際上是近兩年業界對前沿技術的預期迴歸理性,進行價值重估的側影。以 AI 領域為例,在 2019 年左右,資本對 AI 的追逐明顯減緩,一種共識開始浮現——首先實現的 AI 應用場景,比如人臉識別、智慧推薦、人機對話等,只是 AI 與行業的淺層結合;只有當 AI 進入行業生產系統的核心,才可能創造實在的效益。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曾在 2020 年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指出,在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 3.0 時代,AI 的目標是完全解決計算機的智慧性,讓計算機擁有大規模、高質量的形式化知識。但在知識應用上,國內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

對於眾多科技企業來說,跨越 AI 使能行業的鴻溝,是對其戰略規劃、基礎研究和行業積累的綜合考驗。

數字經濟下的資料,從資訊到資產

6 月 18 日,華為雲以 「創新 · 普惠」 為主題,在上海舉辦華為雲 TechWave 全球技術峰會(人工智慧 & 資料),國家電網上海電力公司、太平洋保險財險、夢餉集團、馬欄山視訊文化產業園、大金空調等企業分享了基於華為雲進行智慧化升級的經驗。

峰會上,華為 Cloud BU 副總裁、全球 Marketing 與銷售服務總裁石冀琳指出,創新的 ICT 技術一方面催生了新的產品、服務形態和商業模式,並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跨行跨界的顛覆也無處不在,因此,機遇與挑戰並存,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敗甚至會直接決定企業的未來。

華為 Cloud BU 副總裁、全球 Marketing 與銷售服務總裁石冀琳在峰會現場演講

石冀琳分享道,基於對於眾多企業轉型實踐的分析,企業實現全面雲化、全棧智慧的三大關鍵是:第一,全面擁抱雲原生,加速雲上創新,打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智慧升級的底座;第二,圍繞資料全生命週期技術創新,激發資料潛能,讓資料成為新的生產要素;第三,釋放 AI 生產力,使能全業務、全流程創新,打造企業智慧升級的核心能力。

華為雲的洞察和實踐無疑具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據石冀琳介紹,中國前 50 名的網際網路企業中,有 80% 選擇了華為云云原生解決方案。

進入數字時代,資料本身成為重要的生產資料,能否將資料成功轉化為資產,以資料驅動決策,對企業構築自身競爭優勢至關重要 。

面對如何釋放資料潛能的技術挑戰,華為雲作為資料雲服務提供者,並不滿足於單點技術創新,而是基於資料思維,做系統性的思考和體系化的探索。

華為雲在資料領域提出了 「DIGITS」 設計理念,目標是圍繞資料的全生命週期,構建雲原生資料平臺,實現資料的全域整合(Integration)、統一治理(Governance)和智慧(Intelligence),讓使用者能夠基於可信資料(Trustworthy)進行探索發現(Search & Discovery),驅動業務決策(Decision)。基於 「DIGITS」 理念,華為雲的資料使能 DAYU 圍繞資料的全生命週期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實現從諮詢到實施再到技術平臺的端到端管理。

資料是有生命週期的,應該如何理解?資料會像血液一樣流通在企業的各個部門,而資料不只會告訴決策者正在發生什麼,還有未來會發生什麼,這將大幅提高企業的生產力與效率。

峰會上,華為雲宣佈了華為雲 FusionInsight 智慧資料湖解決方案多個新產品正式規模商用,包括雲原生資料湖統一資料平臺 MRS、雲原生資料湖 Serverless 資料湖探索 DLI、實時數倉 GaussDB(DWS)、金融級分散式雲原生資料庫 GaussDB(for openGauss) 。

目前,華為云云原生資料湖系列產品已應運到電商、社交、遊戲、金融、保險、物流、零售、政府等眾多行業。在峰會上,太平洋財險資訊科技中心研發部副總經理葉鬱從保險行業的發展趨勢出發,分享了太平洋財險與華為雲合作的意義。

葉鬱表示,雲端計算、AI、大資料等新技術正推動太平洋財險業務產品的轉型和重塑,提升經營風控、個客風控、反欺詐等風險治理能力,支撐太平洋財險風險生態建設。

在網際網路領域,華為雲 DLI 也在賦能新電商基礎設施提供者——夢餉集團業務創新升級。例如,為幫助商家和店主搭建網路平臺,夢餉集團通過華為云云原生資料湖全託管 Serverless 架構,實現業務應用敏捷開發,容器化與秒級擴容,解決了以往面臨的創新業務落地慢、傳統上雲安裝部署週期長、靈活性差的問題,助力夢餉集團快速開創多樣化商業模式。

同時,為支撐夢餉集團的經營分析、精細化拓客、風控、創新業務洞察等應用場景,華為云云原生資料湖使用資料湖探索 DLI + 資料倉庫 DWS 作為基礎資料處理層支援離線、實時、互動式場景,並無縫對接上層 AI 引擎,實現智慧推薦與搜尋,釋放資料價值,驅動夢餉集團全場景業務的數字化與智慧化升級。

AI 的未來,進入產業核心

華為雲在 2018 年提出了行業落地的理念。進入 2021 年,這種前瞻判斷已經轉化為極具參考性的實踐。

華為雲語音語義創新 Lab 主任袁晶博士在峰會演講中提到, 與網際網路行業的情況不同,目前 AI 在傳統工業的滲透率只有 10%。這個數字足以說明 AI 規模化商用的鴻溝,仍是業界普遍的難題。但這同樣意味著 AI 未來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峰會現場,華為雲架構與技術規劃部部長朱海培釋出了華為雲智慧流程機器人方案,將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與 AI 相結合,可實現財務、稅務、IT、商務、採購、HR、項目管理、薪酬管理等複雜業務流程的自動化,幫助企業打造 AI 數字員工。據介紹,軟通動力運用華為雲智慧流程機器人方案進行企業運營智慧化實踐,2020 年處理 200 萬 + 單據,效率提升了 6.5 倍,年節約成本約 880 萬元。

華為雲架構與技術規劃部部長朱海培介紹華為雲智慧流程機器人方案

華為雲還發布了城市智慧中樞,通過打造一個城市 AI 開發運營平臺,提供全域感知引擎、知識計算引擎、機器人引擎三大引擎,實現對城市狀況的跨模態、跨部門協同以及全域精準感知,助力實現智慧化城市治理和精準服務。

從華為雲的實踐經驗看,目前影響 AI 在行業滲透的主要因素來自三方面。

首先,如何把行業裡遇到的問題轉化(formulate)為 AI 可以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開發者既要掌握行業知識,又要掌握 AI 技術。在能源、製造、醫療等傳統行業,行業知識(know-how)難以快速獲得,而且往往集中在行業專家的腦海中,如何將這些行業知識讓 AI 可以「理解」,以及如何讓行業專家擁抱 AI 技術帶來的新可能,都是巨大挑戰。華為雲的知識計算解決方案,正是針對行業知識如何與 AI 高效結合提出的。

其次是 AI 問題本身,也就是 AI 演算法或模型。儘管學術界在這方面已有很多進展,但在落地行業時,最大的挑戰是降低開發門檻,並提供泛化能力,解決小樣本、跨模態等關鍵技術。在這一方面,華為雲陸續提供了流程極簡的一站式 AI 開發平臺 ModelArts,以及面向行業的 0 程式碼開發套件 ModelArts Pro。

在今年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雲釋出沉澱了大量行業知識和資料的盤古大模型,包括業界首個千億級中文 NLP 大模型和業界最大的 CV 大模型。這些能力,都正在融入到 ModelArts 和 ModelArts Pro 中,供開發者使用。

最終,在解決演算法問題之後,還需要在生產系統中部署 AI 方案。這一步面臨的是各種場景化的適配問題,即在特定生產環境中如何實現 「端邊雲」 協同部署。同時,這一步還需要解決模型壓縮和小型化的問題。除此之外,要使 AI 順利進入行業生產系統,企業制度、業務流程甚至人員組織也要發生改變。針對這些挑戰,華為雲持續投入模型可解釋性、安全性的提升。

在華為 Cloud BU Marketing 部長董理斌看來,在過去幾年,AI 領域基本解決了從 0 到 1 的問題,而現在行業需要突破的關鍵是 1 到 N,即模型的泛化和 AI 的工業化開發。只有成功進入這個階段,整個 AI 行業才能進一步快速發展。

其實,AI 是火了很多年的話題,第一代 AI 更多的是單點創新,比如影象智慧、語音智慧等。但是現在倡導的概念 AI 需要從單點創新,真正進入到企業主業務流程和主生產流程,使得 AI 能夠進行體系創新。當 AI 進入到企業核心業務流程,不難發現 AI 並不是只為增加企業某些場景的效率與競爭力的提高,而是重構了企業業務流程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當 AI 真正進入行業的核心環節,會給企業帶來怎樣的創新和增長?

在峰會上,大金中國技術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吳珂解讀了 AI 演算法與 IAQ(室內空氣質量)的融合,實現空調裝置對環境的智慧監測、預測和控制。

2020 年新冠疫情後,人們對室內環境的重視提高。使用者逐漸接受 CO2 作為重要的室內空氣(IAQ)的指標。CO2 的空氣滯留性會帶來人體不適,增加傳播流感可能性等。並且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指向明確,企業的節能要求成為了必須。

為了解決使用者痛點,吳珂帶領團隊聯合華為雲人工智慧團隊深挖 IAQ 的儲備技術,通過大資料和 AI 演算法,實現空氣質量的預測,從而精確界定新風開關的時間點。在空氣質量預測項目中,利用華為雲盤古大模型高效融合和聯合優化的優勢,提升了預測精度和效率,並在智慧控制和空氣潔淨度指標的預測種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基於華為雲平臺及媒體 AI 能力,馬欄山視訊文創園提供計算、儲存、網路、視訊媒體、AI、大資料等能力,滿足視訊生產、製作、分發等各個環節的雲服務需求,大大提升了視訊處理的速度。

迴圈智慧聯合創始人楊植麟博士講述了聯合華為雲打造的華為雲盤古 NLP 大模型,攻破了傳統大模型在商用落地中的難題,在企業營銷和溝通場景為中大型企業帶來 「員工執行力提升」、「目標客戶優選」 和「合規增強」等三個業務場景的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更快地提升員工專業能力、更快地找到目標客戶以及降低合規風險,實現客戶體驗的重塑和營收的穩步增長。

華為雲 TechWave 全球技術峰會(人工智慧 & 資料)呈現了雲原生、資料和 AI 技術與行業廣泛、深度融合的最新景象。在採訪中,石冀琳表示,華為雲出生在雲原生的時代,因此得以在新技術上直接進行能力構築。而這又正是中國許多公司從小規模走向大規模、從國內走向國際的時期。

華為上海雲與計算業務部總經理張英梗透露,近期在上海還將有一個重磅釋出,希望在數字經濟、數字生活、數字治理領域把華為雲的技術能力和上海創新優質的產業環境相結合,真正實現讓世界看中國,中國看上海,打造整個上海的標杆。

可以期待的是,在新技術逐步產業化的程序中,更多企業將以前所未有的便捷方式,挖掘自身潛能,為社會生活創造新的價值與互動可能。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