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把「光」儲存1小時,中科大新研究破世界紀錄,保真度高達96.4%

2021-06-24 20:38:43

蕭簫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把光「封印」1小時,放出來後還是「活」的,這可能嗎?

現在,來自中科大的郭光燦院士團隊真的做到了。

他們將600米的光脈衝停下來,在厚度5mm的晶體中儲存了1個小時,取出後的訊號保真度還能達到96.4±2.5%的水平!

△摻銪矽酸釔晶體

這樣的儲存時間,直接打破了德國團隊之前將光儲存1分鐘的世界紀錄,還翻了60倍

清華大學馬少平教授看後也表示:不明覺厲~

當然,對於大家更感興趣的「時光倒流」,中科大副教授周宗權在採訪中表示:

根據相對論,要想實現時間倒流,需要運動的速度比光速更快。這項實驗沒有改變真空光速,因此沒有打破相對論,不能實現時空倒流。

網友:手動艾特推翻相對論的那位教授(狗頭)

所以,光儲存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將光變慢,用特殊晶體「封印」1小時

要想實現光的儲存,需要三個步驟:將光變慢、儲存光訊號、讀取光訊號。

第一步,將光變慢。

這一步並非最難的,只需要人工將介質的折射率調控到原來的幾十萬倍,就能讓光在介質中「慢」下來。

當然,這並不是要去找一個折射率巨大的介質,而是需要通過某些「特殊手段」將折射率放大。

例如,哈佛大學在1997年就曾經利用一種接近絕對零度的超流性氣態原子雲,將光的速度降低到17米/秒。

這種原子雲的狀態,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在這種特性下,原子的特性會發生許多變化,例如用鐳射就能使其折射率驟增,導致光速驟減,達到每秒幾米甚至凍結。

這時候,由於光的速度已經非常慢了,因此光的等效長度就會變短(光波長度=介質光速×時間長度),能夠被儲存到晶體中。

第二步,就是儲存光訊號了。

之前德國團隊採用了一種方法,把光儲存在一種名叫摻鐠矽酸釔晶體的物質中,讓它儲存了1分鐘。

這種特殊的晶體具有磁誘導透明效應,在特殊鐳射的照射下,不會吸收特定頻率的光,也就是變得透明。

然後,再將要儲存的光送進晶體中,關閉特殊鐳射後,光訊號就會被儲存在晶體中,其中就包括光的相位、偏振等狀態資訊。

團隊成員周宗權表示,由於晶體中的原子不會離開晶格,只能在原位來回振盪,因此能夠像漁網一樣將光場牢牢「抓住」。

但由於晶體自身的原因,這一過程有時間限制,德國團隊採用的摻鐠矽酸釔晶體,就只能將光儲存1分鐘,超過這個時間就會發生訊號失真。

而這次中科大團隊採用的摻銪矽酸釔晶體,成功將儲存時間延長到了1小時。

這種晶體同樣具有磁誘導透明效應,再結合上團隊採用的原子頻率梳(AFC)量子儲存方案和 ZEFOZ 技術,最終成功實現了長時間的光儲存。

第三步,就是讀取光訊號了。

這一步會重新將特殊鐳射照進晶體中,讓光訊號被匯出。

為了降低背景噪聲對光訊號的影響,中科大團隊還在晶體外部加入了週期性翻轉訊號,既能延長儲存時間、也能對光訊號起到保護作用。

最終,被還原的光訊號,儲存保真度達到96.4±2.5%,意味著中科大這一系統具有極高的相干光儲存潛力。

儲存後的光,究竟有什麼用?

離實現量子U盤更近了

郭光燦院士團隊表示,下一步將計劃實現一個光的量子U盤。

量子U盤是什麼?

簡單來說,量子U盤是一種具有超長壽命,且能儲存光子的量子儲存器。

此前,我們要進行安全性高的地面量子通訊,需要依靠遍佈全球的光纖網路。

然而光纖網路會發生光損失,導致遠端量子通訊難以實現。

如果能實現量子U盤,就不需要再建立量子中繼,而能夠直接通過運輸量子U盤來傳輸量子資訊了。

到時候,無論是用卡車還是飛機,都能將量子U盤帶著到處跑。

不僅如此,量子U盤在全球衛星量子通訊、甚長基線干涉天文測量系統等領域也都能夠被廣泛應用。

簡單來說,如果將兩臺望遠鏡捕捉到的光放在一起處理,就能突破單個望遠鏡的尺寸侷限,大幅提升觀測精度。

嗯,有點期待了。

團隊介紹

目前,這篇論文已經登上了《自然·通訊》,作者均來自郭光燦院士團隊。

從左至右,依次為團隊中的周宗權、馬鈺、李傳鋒:

△圖源:新華社

對光儲存技術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戳下方地址檢視~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