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拿到这台#苹果M1#版 <em>Mac</em>Book Air 之前,我的内心是纠结的,一方面是不知道能不能习惯的去使用它,另外一方面是其实我的工作好像更多是在手机上做,用 <em>Mac</em> 电脑不知道能做什么。但既然糖纸众测选择了我,在
2021-05-15 10:30:34
在拿到這臺#蘋果M1#版 MacBook Air 之前,我的內心是糾結的,一方面是不知道能不能習慣的去使用它,另外一方面是其實我的工作好像更多是在手機上做,用 Mac 電腦不知道能做什麼。但既然糖紙眾測選擇了我,在查閱了一定的資料和實際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我覺得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使用看法。
「偽」開箱
先來一組偽開箱吧,畢竟剛拿到手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拆開用上了,把拍照這件事拋到九霄雲外。
包裝簡潔,雖然我現在使用的,是 Windows 系統的裝置,但不久前我還用著 12 英寸的 MacBook,依舊對 MacBook 的包裝很熟悉。盒子就印著未開蓋時 MacBook Air 的正檢視,用意自然是表現出它的薄,包裝本身也很薄。
掀開盒子上蓋就是 MacBook Air 本體了,盒蓋很厚,而且緊貼機身,所以保護性很好。MacBook Air 下面有保修卡和一根兩米長的資料線,對了,保修卡下面還有一個 30W 功率的充電頭,小小的,跟 AirPods Pro 的盒子差不多。
開箱部分就先寫到這吧~~~目前對新款 MacBook Air 的印象還只是停留在它的輕薄之上。
聊聊設計
從一位熟悉 Apple 產品的朋友瞭解到,這代 MacBook Air 的外形沿用了 2020 上半年推出的那款 (也就是 2020 Early) 的設計語言,所以外形沒有太多驚喜,但從 Windows 裝置轉至 MacBook 之後,還是能夠明顯感受到蘋果的精緻感。
13.3 英寸的螢幕之下是 2560×1600 的解析度,這使得它的螢幕比例為 16:10,比起我那臺 16:9 的 Windows 筆記本,確實在瀏覽文件、網頁時效果更佳,同一屏看到的內容更多了。而我平日喜歡外接一臺顯示器,進行雙屏辦公,它的 M1 晶片也足夠支撐起外接 6K 顯示器的重任的(雖說我並沒有 6K 的顯示器)。
鍵盤是剪刀式的設計,相較之前 MacBook 12」 上的蝶式鍵盤,按鍵的手感要舒服很多,至少有明顯的反饋。
而我的小紅書文字內容整理,基本都是在筆記本上完成,換成 MacBook Air 之後,感覺打字久了也不會跟之前的 Windows 本一樣,手指累累的。
它的小身材,能量超乎我想象
這一次 Apple 的最大優勢,是採用了 M1 晶片,MacBook 也能用移動端的 app 了。
在那之前,還是先講講應付常規 macOS 軟體時的體驗吧。
首先跑起 Adobe 全家桶來,MacBook Air 沒有卡頓。因為我的工作和運營著小紅書的原因,我經常用到碼字平臺和修圖軟體,所以拿到本子第一時間就裝上了 LR 和 PS。初次啟動沒有想象中的快,但修圖和後期剪輯時,一切步驟都很流暢,它的效能,已經跟我之前所用的配了獨立顯示卡的 Windows 裝置差不多了。
macOS 系統用起來也很順手,學習成本很低。想想差不多有三年時間沒有接觸過 macOS 了,這幾年一直在用 Windows,然而這次切換至 MacBook Air 上,也沒遇到多大的不適,只花了 1 個小時就習慣了。
系統介面清爽,觸控板手勢操作絲般順滑,用起來簡直不要太爽,以前每天都離不開的小滑鼠,現在已經被我打入冷宮,不,應該算是被 MacBook Air 打入冷宮啦~另外這代 MacBook Air 由於用上了 M1 晶片,所以 macOS 也做了相應的相容性調整,現在在筆記本上也能用 iPad 和 iPhone 的軟體了。一部分 app 可以直接在 App Store 上搜索下載,聽說另外一些 app 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手段獲取。
我是個電腦小白,沒有高技術力,不折騰了,但我第一時間就下載了幾個常用的 iOS 端 app,用起來跟在移動端沒有什麼區別,除了互動邏輯上的小小區別外,基本沒差,之後在筆記本上刷微博和小紅書更方便啦,玩些小遊戲也很可~
當然,在學習之後,我發現 macOS 最吸引我的,是 Apple 的生態。以往從我手機上傳圖片或文字到筆記本上,往往需要藉助微信,而現在,當我用上了 MacBook Air 之後,在 MacBook Air、iPhone 和 iPad 之間,資料共享無比順暢,在手機上覆制的文字,可以直接貼上到電腦上,而圖片上傳至 iCloud 之後,可以多個裝置間隨意取用,便捷高效。
而我對這臺 MacBook Air 唯一的抱怨,就是 256G 的儲存空間真的不太夠,所以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建議~直接上 512G 版本,再高的選配,則有點小貴,秉著夠用就好的原則,買 512G 版本就很好了。
我想大家應該都跟我一樣,在拿到 MacBook Air 的第一刻,就往裡裝各種各樣的軟體,尤其是這一代採用 M1 晶片,讓它得以裝上 iOS/iPadOS 的軟體,大量移動端 app 的加入,讓 MacBook 多了不少樂趣,而且在這臺生產力工具上裝上常用的手機軟體,工 (mo) 作 (yu) 效率得到了肉眼可見的提升。
它現在已經是我的主力電腦啦。
在家,外接顯示器後,雙屏效率更高;在外,放進揹包跟著我到處走,開蓋即用,馬上進入狀態。
MacBook Air 與 iPad Pro 聯合工作的響應速度也非常快,滑鼠跨屏沒有卡頓,唯一的缺點或許是我會習慣性地用手指去點 iPad 的螢幕,而在隨航工作狀態下,iPad 上顯示 macOS 介面的部分是不能被觸控操作的,這點或許得待到蘋果在 MacBook 產品上加入觸控屏時,我們才能在隨航的 iPad 上直接去控制螢幕上的元素了。
對了說到移動辦公,經常遇到的一種情況便是把筆記本架在腿上使用,這也是膝上型電腦的英文名「Laptop」的由來。因為 MacBook Air 沒有風扇,一開始我對它的散熱是有顧慮的,然而事實證明我是在瞎操心。
既沒有被散熱風扇吹出的熱風,也沒有過熱現象,最棒的是沒有風扇的噪聲,我在房間裡把 MacBook Air 架在腿上工作時,房間裡迴響的,只有我敲擊鍵盤的聲音。
之前看 M1 的相關報道時提到了 M 系列晶片設計初定下的目標是能耗比和可擴展性。
初代 M 系列晶片無疑已經做到了,這當然不是一蹴而就,畢竟羅馬非一日建成,M1 的成功得益於移動端 A 系列晶片的不斷超越過去的自己,才取得了如今的成績。
最後,我想再說兩句
經過我這幾天的使用,我已經基本習慣了在這臺 MacBook Air 上使用各類軟體了,在使用這些軟體的時候,總體情況還是滿意的,雖然會有一些「不足」,而且能刷小紅書,讓我的工作效率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這臺 MacBook Air,或許會像當年喬布斯從牛皮信封中拿出來的那部 MacBook Air 一樣,成為又一代經典。
相關文章
在拿到这台#苹果M1#版 <em>Mac</em>Book Air 之前,我的内心是纠结的,一方面是不知道能不能习惯的去使用它,另外一方面是其实我的工作好像更多是在手机上做,用 <em>Mac</em> 电脑不知道能做什么。但既然糖纸众测选择了我,在
2021-05-15 10:30:34
在商用电脑领域,<em>Intel</em>早年推出了vPro博锐技术,其出色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一直为人称道。随着全新11代vPro平台的推出,它被更多人关注。很多人会疑惑,<em>Intel</em> vPro什么作用?小编现在就可以给你答案,第十一代<
2021-05-15 10:01:16
台积电也没料想到 前段时间,IBM正式官宣了全球首个2nm芯片制造技术,由于三星、<em>英特尔</em>与其签订了联合技术开发协议,这项技术可以被三星获取并进行使用。在3nm芯片代工领域,三星将率先使用GAA晶体管技术,2nm领域同
2021-05-15 10:01:10
在Elite 85t上面用了一颗<em>高通</em>旗舰芯片-QCC5126,相比之下芯片更小、能耗更低,而且内置了一颗独立降噪芯片,通过前馈麦克风和后馈麦克风同时降噪,可以对环境声、车流声甚至是咀嚼、呼吸心跳声音做出有效降噪。舒适
2021-05-15 10:01:04
Python开发人员对<em>Java</em>的抵制的主要论点:1. <em>Java</em>中样板代码的数量。2. <em>Java</em>需要编译。<em>Java</em> 开发中使用的工具是反对 <em>Java</em> 的主要论据,而且有人认为 Python 中的 web
2021-05-15 10:00:56
【环球网汽车报道】关于汽车芯片短缺问题已经困扰各大车企大佬良久,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使得这个问题目前来看依然没有什么太好的解决方案。 一来是因为疫情期间在家办公,手机、电脑、<em>IPAD</em>等电子产品的需求激增
2021-05-15 1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