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軟體

放下焦慮,學會淡然

2021-05-16 14:31:21

古時候,人們日出而作目落而息;現在,我們普遍患上「早上起不來、晚上睡不著「的重症,根源就在於我們成為夜晚焦慮的奴隸,打破了正常的作息規律。

其實,在我們身體內部有生物鐘,它隨時隨地根據主人的具體情況調整作息時間。但是,我們每天有處理不完的麻煩事,加不完的班,刷不完的電子屏……

我們的大腦、眼睛、耳朵和手在馬不停蹄地配合,大腦像高速運轉的CPU一樣,一天到晚一直在工作。這樣枯燥、單調的生活讓我們不知不覺做了夜晚焦慮的奴隸,失去了往日生活的自由與生機。

俗話講「焦慮比焦慮本身更恐怖」,我們不是被焦慮本身打敗的,而是被釋放出老的焦慮打敗的,只有瞭解到這一層面,我們才能正視它,嘗試去改變這種糟糕的狀況。

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種土灰色的沙鼠。每當旱季到來之時,這種沙鼠都要囤積大量的草根,以準備度過這段艱難的日子。

因此,在整個旱季到來之前,沙鼠都會忙得不可開交,在自家的洞口進進出出,滿嘴都是草根。從早晨一直到夜晚,辛苦的程度讓人驚歎。

但有一個現象卻很奇怪,當沙地上的草根足以使他們度過旱季時,沙鼠仍然要拼命地工作,一刻不停地尋找草根,並一定要將草根咬斷,運回自己的洞穴,這樣他們似乎才能心安理得,才會踏實。否則便焦躁不安,嗷嗷叫個不停。

而實際情況是,沙鼠根本用不著這樣勞累和焦慮。經過研究證明,這一現象是由於一代又一代沙鼠的遺傳基因所決定的,是沙鼠一種出於本能的焦慮。

老實說,焦慮使沙鼠幹了大於實際需求幾倍甚至幾十倍的事。沙鼠的勞動常常是多餘的,毫無意義的。

一隻沙鼠在旱季裡需要吃掉兩千克草根,而沙鼠一般都要運回十千克草根心裡才能踏實。大部分草根最後都腐爛掉了。沙鼠還要將腐爛的草根清理出洞。

曾有不少醫學界的人士想用沙鼠來代替小白鼠做醫學實驗。因為沙鼠的個頭很大,更能準確地反映出藥物的特性。但所有的醫生在實踐中都覺得沙鼠並不好用,其問題在於沙鼠一到籠子裡,就表現出一種不適的反映。

它們到處找草根,連落到籠子外邊的草根它們也要想法叼進籠中。儘管它們在這裡根本不缺草根和任何食物,但他們還是習慣性地不能踏實。

儘管在籠子裡的沙鼠的生活可以用「豐衣足食」來形容,但他們一個個還是很快就死去了。醫生髮現,這些沙鼠是因為沒有囤積到足夠的草根的緣故。這是他們頭腦中的一種潛意識決定的,並沒有任何實際的威脅存在。

確切地說,他們是因為極度的焦慮而死亡,這是一種來自自我心理的威脅。這就很像我們現代人,尤其是一到夜晚就格外焦慮,總是擔心這件事情或者憂愁那件事情的人。

在現實生活裡,常讓人們深感不安的事情,往往並不是眼前的事情,而是那些所謂的「明天」和「後天」,那些還沒有到來,或永遠也不會到來的事。

一般人的當下都是有吃有穿,不愁什麼的,甚至不受任何事情的當下威脅,但人們總是為了將來的所需和將來會如何而發愁,這種擔心令人感到深深的不安。

這也正像醫學界的實驗所一再證明的那樣,焦慮是使人壽命減短的最大因素之一。因為焦慮與抑鬱,緊張和驚恐是互相聯絡的。它們對人類的傷害超過了許多疾病。人們的許多疾病都是來自焦慮和緊張。

「活在當下」是先哲們一再告訴我們的名言。因為只有「活在當下」才是最愉快、最幸福、最安穩、最科學的一種活法。我們無論如何不能活得像沙鼠,不能為明天而焦慮,甚至為明天而死去。

總結人的一生,有許多擔心都是沒有必要的,是多餘的。人世無常,其實誰也說不準明天的事情。

我們為什麼要為明天而活得如此不快和勞累呢?從沙鼠身上關照我們自身的狀況,也許對我們倒是一種有益的提醒,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放下焦慮,學會淡然,學著古人「天人合一」的生活智慧,晚上睡個踏實、安穩的覺。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