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軟體

從一無所有到世界第三,「中國三星」做對了什麼?

2021-05-18 23:02:21

來源:36氪

芯征程|從一無所有到世界第三,‘中國三星’做對了什麼?

兆易創新,從白手創業到A股千億半導體龍頭。

文 | 汝晴

合肥新橋機場東南方,一座總投資約1500億元的晶片先進製造廠拔地而起。不到四年,工廠一期工程投產,設計產能每月12萬片晶圓。

作為安徽省單體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瞄準世界前沿工藝,它承擔著DRAM型儲存晶片(動態隨機存取儲存器,俗稱「記憶體」)自主製造的重要任務。

就在2020年年末,它的母公司還獲得了「國家大基金」二期、安徽國資、兆易創新、小米長江產業基金等機構156.50億元的投資。

這座工廠背後的掌舵人,是中國記憶體教父級人物朱一明,以及由朱一明一手打造的A股晶片龍頭公司——‘兆易創新’。

在兆易創新成立的16年間,它創造了中國晶片歷史上的多個第一:成功研發了國內第一顆SPI NOR Flash產品、第一顆靜態儲存器及IP技術、推出了國內首款基於ARM Contex-M3核心的32通用MCU產品......同時,它還是SPI NOR Flash市佔率全球第三的供應商,市值曾一度超過千億人民幣(截止5月17日,市值約為826億人民幣)。

從一無所有到產業龍頭,這家被稱為「中國三星」的半導體公司究竟做對了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回到這一切故事的起點——美國矽谷的一家咖啡廳。

棄地?沃土!

2004年初的平凡一天,美國矽谷,星巴克咖啡廳裡。

一位名為朱一明的年輕人正在對他的學長——清華大學1985屆自動化系的李軍講述著他的創業計劃,希望這位清華企業家協會TEG的發起人能成為自己的天使投資人。

顯然,這位清華大學1989級物理系年輕人的計劃並不「有力」,李軍沒有答應。第二次,朱一明先行辭職註冊了公司GigaDevice,帶著更為成熟的「儲存器IP」計劃,出現在李軍面前。在同一家咖啡廳裡,他向李軍講述了一款四倍速2T1C的高速靜態儲存器模型,這款晶片理論上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及高效能的特點,市場應用前景的預估也向好。

這一次,他獲得了李軍的認可。李軍也意識到了這位學弟的價值,決定幫他一把。

之後,他找來了當時矽谷天使投資「金手指」周順圭,幫助他們以10萬美金起家,周順圭還將自家車庫低價出售給他們,作為創業基地。

就這樣朱一明和他的合作伙伴,清華1985級電子系校友舒清明帶著他們的兼職小團隊開始了「車庫創業」,點點星火就此點燃。

打動李軍的,是朱一明的遠見。李軍至今還保留著朱一明給他發的電子郵件,郵件裡朱一明預見了晶片產業向亞洲的轉移,他相信是時候輪到中國在這個產業裡扮演重要角色了。

僅經歷幾個月的時間,朱一明的小團體就研製出了帶有他們創新技術的儲存器樣品——只需兩個電晶體的靜態儲存器儲存單元,傳統的靜態儲存器一個儲存單元需要六個電晶體,這就意味著他們的方案可以將成本縮小三分之二,而在同等面積大小下,效能和效率卻能做到之前的三倍。

接下來,公司的發展還需要大量的資金、廣闊的市場。

融資成為公司最為重要的事情之一,而這時朱一明遇到了當時的清華科技園技術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薛軍。與李軍一樣,剛開始薛軍也並不願意投資,原因似乎顯而易見,當時的儲存晶片早已大局已定,一個年輕小公司要如何存活成功?

儘管薛軍的投資意願不足,但朱一明依舊與薛軍保持著聯絡。2004年底,他再一次撥通了薛軍的電話,直說了心中所想:「薛總,您能投我嗎?」

這一次打動薛軍的是朱一明的執著。薛軍承諾幫朱一明募集到10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唯一的條件是:朱一明回國創業。

二十一世紀以來,國家釋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產業發展,在《國務院關於印發鼓勵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指出「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產業作為資訊產業的核心和國民經濟資訊化的基礎,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我國擁有發展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產業最重要的人力、智力資源,在面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形勢下,通過制定鼓勵政策,加快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是一項緊迫而長期的任務,意義十分重大」。通知還明確了積體電路產業的投融資政策、稅收政策、產業技術政策、出口政策等,鼓勵積體電路產業發展。

此後中國半導體產業也迎來了成長和突圍的小高潮:2000年, 張汝京在上海創辦中芯國際; 2001年,倪光南與方舟科技公司合作研發了「方舟一號」處理器;中星微自主開發了主攻膝上型電腦攝像頭的數字多媒體晶片「星光一號」;「龍芯」課題組也開始組建;趙廣民在珠海創辦珠海炬力; 2002年,匯頂科技在深圳創辦; 2003年,中興通訊控股子公司深圳市中興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註冊成立; 2004年,華為海思半導體成立。

這一背景之下,回國機會也許更大。在後來的一次採訪中,朱一明提到:「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積體電路市場,製造技術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也已經很小了,但是沒有一家自己的儲存器設計企業,90%以上的晶片都依賴進口。回國來的發展空間可能更大。」

2005年,朱一明回到北京,落地清華科技園孵化器,帶著校友們「湊出來」的92萬美金,成立了「北京芯技佳易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芯技佳易」,也就是兆易創新前身。

與它的同行相比,「芯技佳易」無疑是幸運的,在成立之初就能夠拿到一筆充足的融資。

彼時,中國的風險投資和創業孵化才剛剛從啟蒙階段走出,進入初步發展的階段。根據科技部統計,2005年全國有創業投資機構319家,管理的資本規模卻僅達631億元。(截至2019年末,全國備案創業投資企業已有1777家)。而且由於國內風險投資機構的資本規模偏小,導致單位項目的投資強度難以提高。據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香港)對79家風險投資機構新增投資單位項目的投資額調查分析,2004年華北地區新增投資單位項目投資額最大,但也只有1331.7萬元。

投資當時名不見經傳的芯技佳易無疑是一筆極高風險的投資,一是投資機構本身並不富裕,二是當時國內市場並沒有任何成功的投資案例可循,三是一群年輕人聚集起來搞的小公司還很「稚嫩」,難以用可靠來形容。

坐落在竹苑路上的留學生創業園

清華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在2002年成立,彼時它們也只有50萬的啟動經費和兩層毛坯房,就是這樣一個羽翼未滿的機構,當時幾乎把所有的優勢資源都給了高風險的「芯技佳易」。同時承擔這一高風險的還有鄧鋒、李軍等一眾清華校友。

有了啟動資金,擺在新公司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確立公司發展方向。

儲存晶片是電子系統的糧倉,其市場規模巨大,約佔半導體總體市場的三分之一。幾乎可以說誰領導了儲存器技術,誰就能稱雄整個積體電路產業。世界半導體巨頭英特爾就是從儲存器起家,一步步發展壯大的。

2005年的世界儲存晶片市場,在經歷了一場「諸神之戰」後,已經完成了由美國到日韓的產業轉移,國外儲存晶片巨頭英特爾、三星、海力士、美光、必爾達幾乎瓜分了全球儲存晶片90%以上的市場。芯技佳易的機會在哪裡?

作為一個根基不穩、勢單力薄的初創企業,朱一明清楚,「活下去」才是第一要務。最終經過細緻的調查和反覆的考量,芯技佳易選擇SRAM作為進軍儲存器市場的切口。

儲存晶片的分類來源:兆易創新招股書

這其中原因有三:

一是巨頭大品牌戰略性放棄了SRAM。SRAM是靜態儲存器的一種,它儲存的資料在通電時可以一直存在,斷電後就會消失,可以滿足快取記憶體的需要。但一直以來,SRAM也存在設計結構和儲存容量方面的缺陷,其市場也在不斷萎縮。國際著名的儲存器大廠們多將其視為明日黃花,紛紛選擇了淡出或轉向,將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新型的DRAM和FLASH技術,以圖佔領下一代主流儲存技術的制高點。

二是由於大廠的收縮,國內市場將出現供給短缺。而且儲存器設計生產門檻高,與其他小廠相比,芯技佳易沒有劣勢。

三是市場容量足夠大,可以滿足芯技佳易的發展。權威調查公司Gartner的最新報告顯示,即使SRAM在儲存器市場中的份額將從2004年的7%下降到2010年的4%。但其中國市場規模也在億元美金上下,這對當時的芯技佳易而言已足夠。

大廠的「棄土」,就這樣成為了芯技佳易的目標市場。朱一明負責跑市場,舒清明主抓研發,不久圍繞‘高效能’研發的第一款靜態儲存器SRAM面世,但這款面向顯高階使用者的產品並不好賣,高階客戶並不會為了一點點效能提升換用小公司產品,朱一明決定改變策略利用SRAM低成本和低功耗的特點,開闢針對普通百姓的消費類市場。

在中國成立不到半年,Rockchip(瑞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給了公司一筆10萬元訂單,用於購買SRAM IP的授權,Rockchip的業務之一是做MP3晶片,看中了公司SRAM IP低功耗及低成本的優勢。

後來,Rockchip集成了GigaDevice SRAM IP的MP3晶片產銷量飆升,極有力地證明了朱一明的公司不僅在技術和產品上過硬,而且能夠大規模量產和應用。

就這樣憑藉公司在SRAM產品的優勢,芯技佳易活了下來,也積攢了很多與半導體產業鏈各環節打交道的經驗。

但朱一明的目標並不僅僅是活下來那麼簡單,他的最終理想是當「中國三星」,儲存行業的龍頭老大。不甘囿於SRAM市場的朱一明持續跟蹤國際儲存器技術的最新發展,在他看來,SRAM系列產品線的使命,是讓芯技佳易在最短的時間記憶體活、揚名、壯大;而這之後,公司更大的目標是FLASH(快閃記憶體)和DRAM市場。

兆易創新發展史,來源:中信建投研報

撕開壟斷,站穩腳跟

在芯技佳易陸續開發和規模量產了低功耗SRAM產品的同時,公司也確定了未來專注的領域——NOR Flash方向。

NOR Flash晶片主要應用在手機、PC、DVD、USB key、機頂盒、網路裝置及物聯網裝置等領域。在功能機時代,手機對記憶體的要求不高,NOR Flash憑藉著NOR+PSRAM的XiP架構,得到廣泛應用,價格也在逐漸上升,相較於SRAM,市場規模也要大得多。而且,NOR Flash難以被替代,也幾乎沒有國產廠商涉足。

雖然相較於NAND Flash和DRAM市場,NOR Flash的市場規模小得多,但卻是芯技佳易最佳的選擇。

因為隨著個人電腦、企業級儲存對ssd的需求激增,以及智慧手機發展,主要用於手機的快閃記憶體和是固態硬碟SSD的NAND Flash的需求正在不斷擴張,各大廠均在NAND Flash上加大投入,大有逐步NOR Flash市場的趨勢。同樣記憶體晶片DRAM也因其巨大市場規模(銷售額佔比逼近整個儲存市場的一半),一直是各大廠的重要陣地。

2008年5月,芯技佳易推出了國內第一款8M SPI NOR Flash晶片。

這是一款極具潛力的產品。SPI(序列外圍介面)是一種高速、全雙工、同步的通訊匯流排,由於其指令協議簡單,訊號引腳小,體積小等特性,越來越多的NOR Flash晶片集成了這種通訊協議,並在手機、數碼相機、電腦、汽車電子、IoT等諸多領域應用。在當時,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序列介面逐步替代並行介面的趨勢。

然而,晶片一經推出,金融危機就席捲了全球。原本的收穫時節,變成了兆易創新的「至暗時刻」,大量商品積壓使得公司已經沒有多餘資金能夠調動,還導致超過2億元的負債。

迫於資金壓力,朱一明開始不斷奔波,一面尋找新訂單,一面向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清華大學的校友們等渠道募集資金。

這時,「狼」也尋味而至。

美國ISSI儲存公司提出想要以1000萬美元收購兆易創新。這家1988年成立於美國儲存晶片巨頭,主營業務為提供高整合密度、高效能品質、高經濟價值的積體電路儲存晶片的研發、銷售和技術支援,其中,易失性儲存晶片產品(DRAM和SRAM)是ISSI的核心業務。當時的NOR Flash龍頭企業Spansion(飛索半導體)同樣希望收購,出資更高。

朱一明都沒有同意。

但金融市場和客戶都為兆易創新打開了大門。天眼查顯示,芯技佳易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別完成了B、C輪兩次融資,共計3000餘萬元,投資方為荷塘創投、盈富泰克和啟迪之星,其中盈富泰克和啟迪之星都是兆易創新的老股東。

市場方面,朱一明獲得了一個日本企業項目的競爭資格,當時入圍的有三家企業,除了芯技佳易之外,其它兩家企業都來自美國。最終兆易創新的產品憑藉「高密度、大溫度範圍」兩項優勢,贏得了訂單,獲得資金續命。

金融危機對整個儲存市場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金融危機使得原本因供過於求而價格大幅下降的DRAM價格進一步「血崩」,從2.25美金降至0.31美金。然而,三星此時火上澆油,宣佈將2007 年三星電子總利潤的118%投入DRAM擴張業務,到2008年底DRAM顆粒價格更是跌破了材料成本。第三名德系廠商奇夢達首先撐不住,於2009年宣佈破產,第五名爾必達也元氣大傷,最終在2012年宣佈破產。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Spansion(飛索半導體)’也備受金融危機打擊,虧損加劇,只能在2009年宣佈裁員3000人以降低支出,同時,其日本分支部門宣佈申請破產保護。芯技佳易也因此承接了部分國際大企業的訂單,如閃迪的固態硬碟就開始使用芯技佳易的Nor Flash產品。

金融危機時期,芯技佳易非但沒有按下暫停鍵,反而獲得了不錯的發展。2009年,公司實現了SPI NOR Flash晶片大規模量產;2010年,公司512K~32M容量晶片產品全部實現量產,公司儲存類產品銷售約1億顆。也是在這一年,公司從芯技佳易正式改名為‘兆易創新’。

此後,兆易創新NOR Flash業務得到了飛速發展,產品線得到了不斷豐富,同時在工藝節點上也不斷提升:2011年,公司64M~128M容量晶片產品實現量產,同時將工藝節點水平提升至90nm;2012年,公司成功將工藝節點水平提升至65nm;2013年,公司65nm的產品開始大規模銷售,儲存類產品銷售約8.1億顆,累計出貨超17億顆。

不僅是在產品創新上有諸多的突破,市場的機遇天平也倒向了兆易創新。

自2007年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之後,智慧手機就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快速普及。佔用大量記憶體的APP被開發、安裝、使用,手機記憶體越做越大,NOR的容量小成本高的缺點逐步暴露,NAND FLASH被越來越多地使用,逐步取代Nor flash,後者市場份額逐年降低,由2008年55億美元下滑至2012年35億美元,到了2016年僅剩15.8億美元。

面對持續下滑的市場空間,海外大廠也作出了反應,開始相繼減產甚至放棄中低端NOR Flash市場,轉而生產高階NOR Flash產品和NAND Flash產品。

2010年,韓國三星電子就開始不再研發推出NOR Flash新產品,僅是銷售原有的產品。

2017年,美光(Micron)和賽普拉斯(Cypress)先後宣佈將逐步退出中低容量NOR Flash的消費品、PC市場,轉而專注於大容量的NOR Flash工業控制、車用等市場。

大廠退出,騰挪出的大量市場最終為旺宏、華邦、兆易創新等廠商消化,而且大廠退出導致的產能減少也刺激了NOR Flash的價格上漲,這也讓兆易創新獲得更大量的資金。

在大廠紛紛閉廠或調整之際,NOR Flash的市場又有了新的發展機遇。近幾年因5G、IoT、TWS耳機、AMOLED螢幕、TDDI、車載攝像頭及高階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市場快速發展,NOR Flash的需求開始增長,備受市場重視。根據Morgan Stanley研究報告評估,預計2020年NOR Flash全球營收較2019年將迎來3%的增長。據公開資料顯示,未來其每年市場規模增速約為8%-15%。

以兆易為首的諸多小廠也趁勢獲得了發展,兆易創新市場佔有率從2012年的3%提升到2015年的7%,又在2019年二季度、三季度分別以13.9%、18.3%的市場佔有率排名全球第四、第三。

2019年,兆易創新GD25全系列SPI NOR Flash產品已完成AEC-Q100認證,成為化車規快閃記憶體產品,可以為汽車前裝市場以及需要車規級產品的特定應用提供高效能和高可靠性的快閃記憶體解決方案。到2020年,兆易創新SPI NOR Flash晶片主打26大產品系列、16種產品容量、4個電壓範圍、25種封裝方式、7款溫度規劃,可以全面滿足客戶需求。

多點開花,MCU再出發

把時間退回到2013年,兆易創新的Flash產品已經為公司帶來了超過1億美金的營收,發掘新機會,佈局新市場成為公司持續發展的需要。

這一次,兆易創新將目光瞄準了32位MCU和SPI NAND FLASH。2013年該公司推出了首款基於ARM Contex-M3核心的32通用MCU產品——GD32產品系列,打破了國外公司的壟斷,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同期釋出全球首顆SPI NAND Flash。

「國際主流MCU廠商其實很多都從做儲存器產品起家,現在的MCU多數也需要快閃記憶體配合,32位MCU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被稱作Flash MCU,所以對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Flash產品的兆易來說,做MCU是件很自然的事情。」時任兆易創新MCU產品事業部總經理鄧禹在面對媒體專訪說。

更多的原因還是來自市場的變化。

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單元) ,又稱單片微型計算機(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或者微控制器,主要應用在物聯網,家電,消費電子,工控,家電等多個領域。

MCU的用途,來源:網路

兆易創新已經注意到,嵌入式裝置正日趨智慧化、節能化,這就意味著MCU從8位轉向32位的趨勢也會越來越明顯。

而32位MCU市場一直由歐美廠商主導,還沒有國內企業能夠推出真正實現量產的32位MCU產品。而另一方面,ARM cortex-M系列的推出,直接拉低了兆易創新進入32位MCU領域的門檻。利潤層面上,歐美廠商一般期望利潤保持在50%~60%以上,臺灣地區廠商目前能夠做到30%~40%,而兆易創新擁有自己的Flash產品且出貨量很大,這也能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產品的成本,獲得更高的利潤水平。

以GD32產品系列為起點,此後兆易創新想構建一個GD32 MCU百貨公司,其MCU產品序列不斷被豐富,對整個兆易創新的收入貢獻度也越來越大。到2017年,兆易創新的MCU已經擁有了19個系列300餘款產品型號選擇的廣闊應用覆蓋率穩居市場前列,產品廣泛應用於工業和消費類嵌入式市場,適用於工業自動化、人機介面、電機控制、安防監控、智慧家居家電及物聯網等領域;收入佔比也從2015年的2%上升到了16%。

兆易創新GD32 MCU產線線分佈,來源:兆易創新

在NAND Flash方面,相較於NOR Flash市場,它的市場規模要大得多,而且還在不斷地增長。有資料表明,NAND Flash市場規模約佔儲存器市場42%,2011年~2016年NAND Flash需求成長量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47%,而受益於3D-NAND Flash的製程加速升級,以及SSD滲透率的不斷提升,NAND Flash的需求量仍將維持強勁的增長態勢。

兆易創新2013年量產了全球第一款8腳SPI NAND Flash,到2020年也已經擁有1GB、2GB、4GB和8GB的NAND Flash產品,電壓範圍有3V、1.8V,介面支援序列介面和並行介面。在工藝上,將來會逐步從38nm迭代到24nm。

此時,兆易創新NOR Flash、NAND Flash、MCU三條產品線都獲得了不錯的發展。到2015年,兆易創新已經成長為一個年銷售額為11.89億元,淨利潤1.55億元,ROE為32%,綜合毛利率為28.64%的中國大型晶片公司了。

2016年8月,兆易創新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機板上市交易。兆易創新一上市就成為了A股市場上的香餑餑,上市當日即上漲超過50%,之後接連17個交易日漲停。

兆易創新2016年-2017年5月股價走勢,來源:華泰證券

2019年,兆易創新又收購了思立微——僅次於匯頂科技的全球第二大光學屏下指紋供應商。之後,立微成為兆易創新感測器事業部的核心,產品線也開始與兆易創新的產品線進行整合。最終兆易創新形成了以儲存、MCU、感測器為核心的三大事業部架構。

押注:白月光DRAM

有了穩定的業務,上市也讓兆易創新有了流動性更大的融資渠道和資金來源,是時候去擁抱儲存晶片的「白月光」—— DRAM了。

DRAM一直是儲存市場最重要的儲存晶片類型,佔據儲存市場半壁江山,DRAM需求年增速穩定在以上20%。也是中國半導體人苦苦追求而不得的白月光。2018年,中國晶片進口額超過3000億美元,這個單一品類就佔到了其中的2成以上,但國產化率幾乎為0。

DRAM需求年增速資料來源:DRAMeXchange,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早在1975年,北京大學物理系半導體研究小組完成矽柵NMOS、矽柵PMOS、鋁柵NMOS三種技術方案,比美國、日本晚五年在109廠採用矽柵NMOS技術,試製出中國大陸第一塊1K DRAM。

此後10年,中國科學院成功研製出4K、16K 、64K DRAM,併成功投產,1993年,無錫華晶採用2.5微米工藝製造出中國大陸第一塊256K DRAM(比韓國晚七年)。但這些產品最終都沒有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

上世紀九十年代,NEC(日本電氣)在中國大陸成立了兩家合資公司生產DRAM。分別是1991年,與首鋼合資成立了首鋼NEC,以及與華虹集團合資成立華虹NEC。首鋼NEC1995年開始採用6英寸1.2微米工藝生產4M DRAM(後來升級到16M),後因DRAM全球大跌價的「劫難」一蹶不振,2000年的增資擴股中退出了DRAM產業。

華虹NEC則於1999年9月開始採用8英寸0.35微米工藝技術生產當時主流的64M DRAM記憶體晶片,但在2001年後隨著NEC退出DRAM市場,華虹開始轉型,於2004年開始晶圓代工,退出了DRAM產業。

進入21世紀,中芯國際在2006年大規模量產80納米工藝,為奇夢達、爾必達代工生產DRAM。同年,武漢新芯成立,和中芯國際簽訂了託管協議,最初決定生產DRAM,孰料工廠還未完工,就遭遇全球DRAM價格崩盤。最後,武漢新芯果斷放棄DRAM生產,轉向NOR Flash產品。2008年,中芯國際最終業務調整退出了DRAM儲存器業務。從此,中國大陸也就完全退出了DRAM儲存器業務。

2016年,一次擁有DRAM業務的機會出現在兆易創新眼前。

2016年,主營業務為DRAM和SRAM等易失性儲存晶片的北京矽成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矽成」,美國ISSI儲存私有化後母公司,該公司曾於2008年想收購兆易創新)正尋求被收購的可能。2016年上半年,北京矽成在SRAM市場排名全球第二,DRAM產品收入則排名全球第八。

面對這一切入DRAM市場的絕佳機遇,兆易創新怎會願意放棄,上市僅一個月,兆易創新立即啟動重大事項停牌,開始籌劃對北京矽成的收購。2017年2月,兆易創新正式釋出公告,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北京矽成100%股權,交易價格為65億元。

但2017年8月,這場交易最終因ISSI公司主要供應商的阻撓而以失敗告終。該供應商認為兆易創新與 ISSI 重組後將成為其潛在的有力競爭對手,要求 ISSI 與其簽署補充協議,約定在本次交易完成時,其有權終止相關供應合同。

但這並不意味著兆易創新從此DRAM夢碎。

2017年10月,兆易創新宣佈與合肥市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關於儲存器研發項目之合作協議》,將開展19nm製程工藝儲存器 (含DRAM等)的研發項目,預算約為180億元人民幣,整個項目通過合肥長鑫、長鑫儲存、睿力整合三個運營主體進行,目標是在2018年12月31日前研發成功,該項目所需投資由兆易創新與合肥投資公司根據1:4的比例負責籌集。

從此,兆易創新進到了DRAM市場。

長鑫儲存進展,來源:廣發證券

2018年7月,在長鑫儲存傳出DRAM晶片產品即將進入量產的關鍵時期,朱一明宣佈放棄上市公司兆易創新總經理的位置,僅保留董事長一職,出任合肥長鑫CEO和睿力公司CEO,從72歲的王寧國手中接過合肥長鑫的管理權。

長鑫儲存的專利問題一直也是備受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業界曾有共識DRAM 晶片最難的門檻不是在技術,而是難在規避複雜的專利網。

朱一明也曾對外公佈合肥長鑫儲存 DRAM 技術,是來自於已破產的德國 DRAM 廠奇夢達(Qimonda),以及倒閉並被美光收購的日本 DRAM 公司爾必達(Elplda Memory)前員工。

2019年12月,長鑫儲存技術有限公司與加拿大公司Quarterhill Inc.旗下的Wi-LAN Inc.聯合宣佈,長鑫儲存與WiLAN全資子公司Polaris Innovations Limited就原記憶體製造商奇夢達開發的DRAM記憶體專利達成專利許可協議和專利採購協議。

依據專利許可協議,長鑫儲存從Polaris獲得了大量DRAM技術專利的實施許可,而這些專利來自Polaris 2015年6月從奇夢達母公司英飛凌購得的專利組合。

朱一明還曾強調,除了技術來源之外,再透過自主研發,至今長鑫儲存已經擁有16000項專利申請,以及累計投產超過15000片的晶圓。

2019年,兆易創新曾和合肥產投、長鑫儲存約定,以可轉股債權方式對項目投資3億元,探討雙方在DRAM產品的銷售、代工、生產的多種合作方式。到2020年年底,合肥長鑫12英寸儲存器晶圓提前完成4萬片/月產能的目標。其DRAM晶片也通過高通、海思、聯發科、展銳等主流晶片廠商多款晶片的認證

2019年9月,兆易創新定增43.24億元佈局DRAM晶片項目。其自研的DRAM產品,將在2021年上半年推出,首批產品面向的市場主要是傳統消費電子,如IPTV等。

2021年5月14日,有投資者向兆易創新詢問推出的自有品牌DRAM的目標毛利大概是多少呢?兆易創新回答,其公司在DRAM佈局長期來講是以利基市場為主,瞄準的是毛利率比較高的,能夠達到30%、40%以上毛利的利基市場。

尾聲

一個夢想、兩個主心骨、十萬美金,兆易創新就誕生在這樣一個「簡陋」的環境裡。技術硬、有貴人、拿融資,兆易創新的開局簡直就是一個成功創業故事的標準開端。

兆易創新的產品佈局及市場空間

來源:Gartner、IDC,國盛電子測算,國盛證券研究所

回顧兆易創新的成長曆史,不難總結它能夠成功的幾大要素:

1、清晰的自我定位和市場預判

在創業早期,朱一明就對公司的發展有著清晰的認知。他曾說:「現在來看,中國儲存器廠商要想打敗三星這樣的企業,只有從完全不同的方向努力。比如三星,已經在現有技術和裝置上投資了大量的金錢,它建立的每一個工廠都值數十億美金。所以,三星不可能輕易改換自己的研發方向,這就是所謂的船大難掉頭。因此,如果你總是跟著它走,那麼你永遠打不過它,你只有在新材料、新策略、新市場上另闢蹊徑,才能有勝出的希望。」

此後兆易創新的每一次重要選擇無疑都遵循著差異化的路線,避免與巨頭的正面衝突,以在「金山邊撿沙子」的模式一步步壯大自己,慢慢走入到這金山之中。

2、技術為王,產品為本

不可否認,兆易創新的每一條核心產品線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同時,兆易創新也深諳半導體產業的市場規律,一個爆款產品是不足以支撐公司的長期發展,多產品、多品類才能滿足細分市場的多重需求。通過自研、併購等方式,兆易創新最終搭建好了儲存、MCU、感測器為核心的三大事業部架構。

3、用資源,補短板

兆易創新有堅持,同樣也明白自己的短板為何。公司採用Fabless(負責晶片的電路設計與銷售;將生產、測試、封裝等環節外包) 生產模式,雖然可以充分利用國內完整的半導體電子產業鏈,避免重大資產的投入,集中精力於晶片的設計和開發,靈活應對市場競爭。但一模式同樣意味著,工藝、供應鏈安全都將受制於人。

不管是DRAM還是NAND,拼的都是先進工藝和規模。觀察全球儲存器產業構成中,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無一例外都是IDM廠商,都有自己的晶圓製造廠與封測廠,產業佈局相當完善。

兆易創新也必須在供應鏈上加上安全鎖,為此,兆易創新曾收購主要代工廠中芯國際11%的股權,現今與長鑫儲存的合作走的也是虛擬IDM的路子。

兆易創新的成長,與中國電子市場、儲存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透過兆易創新,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民營企業如何在幾乎一片空白的中國儲存晶片市場蹚出自己的路,我們更能看到中國半導體人突破外國壟斷,實現國產儲存自立自強的決心。

如今,兆易創新正在拉開DRAM戰場的帷幕,又以「儲存器+控制器+感測器」的組合開始在智慧物聯網世界開拓新市場。之後,它又將如何乘風破浪?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資訊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36氪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