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Intel推出第11代酷睿桌面处理器Rocket Lake,标志着目前所有新平台全面支持PCI-E 4.0,而从第一个消费级PCI-E 4.0 <em>SSD</em>进入市场到现在也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了,产品也开始逐渐细分,伴随着新技术的普及,我们将目光
2021-05-19 16:32:04
隨著Intel推出第11代酷睿桌面處理器Rocket Lake,標誌著目前所有新平臺全面支援PCI-E 4.0,而從第一個消費級PCI-E 4.0 SSD進入市場到現在也差不多兩年的時間了,產品也開始逐漸細分,伴隨著新技術的普及,我們將目光放到使用者基數更大的PCI-E 4.0主流級別產品上,XPG翼龍S50 Lite就是這樣一款產品,它的讀寫速度還是要比PCI-E 3.0的M.2 SSD快了不少,而且價格又不是那麼高不可攀。
XPG翼龍S50 Lite採用紅色的包裝,正面正中間是產品本身,下方寫著產品型號以及容量,上方左側則印有這款產品的一系列特性,包括PCI-E 4.0、3D NAND、NVMe 1.4、SLC Cache、LDPC與提供散熱片等。背面基本上是文字,寫了一些SSD的基本資訊,讀取速度3900MB/s,寫入速度3200 MB/s,產品的質保期是5年。
XPG翼龍S50 Lite容量有512GB、1TB和2TB三種,1TB與2TB的連續讀寫速度都有3900/3200 MB/s,512GB的連續讀取還是3800MB/s,連續寫入為2800MB/s,2TB的最大4K隨機讀寫能到490k/540k IOPS。
與主打效能的XPG翼龍S70不同,翼龍S50 Lite配了一塊貼合性更好的散熱片,有一定散熱與保護作用, 此外這散熱片是與SSD分開放的,需要使用時使用者要自己貼上去。不預先幫你裝好的原因是考慮到現在大部分擁有PCI-E 4.0 M.2口的主機板都會自帶M.2散熱器,如果預先裝好的話,要把這個貼上去的散熱片撕下來還是要費一番力氣的,直接讓使用者自己選裝還是不裝會比較好。SSD的背面有貼紙,上面寫著SSD的型號以及序列號,還有一堆環保標準的標誌。
翼龍S50 Lite 2TB SSD是採用雙面設計的,正面有主控、DRAM快取,兩顆NAND快閃記憶體,背面也有兩顆NAND快閃記憶體,這款SSD用的是慧榮的SM2267方案,目前還是比較少見的。
慧榮SM2267是面向主流消費級SSD設計的PCI-E NVMe Gen4*4 SSD主控,採用28nm工藝生產,內部有兩個ARM Cortex R5核心,支援4個NAND通道,最高8CE,每通道最高速度為1200MT/s,支援ONFI 4.0/3.0和Toggle 3.0/2.0的快閃記憶體,可支援16bit的DDR3/DDR4快取,主控支援慧榮結合LDPC與RAID Data Recover的NANDXtand ECC糾錯技術,可大幅強化3D NAND的P/E週期,為SSD帶來更長的使用壽命與穩定性,還支援端到端資料路徑保護,提供全方位的資料保護。
快取是三星的K4A8G165WC-BCTD,是顆1GB的DDR4-2666
SSD的正反面各有兩顆威剛自封的快閃記憶體,本質是美光的B27B 96層堆疊3D TLC快閃記憶體,單顆容量512GB,傳輸速度可達1200MT/s。
測試平臺與說明
XPG翼龍S50 Lite用的是PCI-E 4.0介面,所以我們必須得使用支援PCI-E 4.0的平臺,所以SSD測試平臺採用AMD Ryzen 7 3700X,主機板是華碩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被測SSD會被安裝到直連CPU的M.2介面以獲取最佳效能,對比的產品是XPG翼龍S50 1TB, 以及以前的旗艦級PCI-E 3.0 SSD西數黑盤SN750 1TB。
CrystalDiskMark測試
先來看看CrystalDiskMark的峰值效能測試,在佇列深度8的時候XPG翼龍S50 Lite 2TB連續讀寫速度分別是3902/3256 MB/s,和PCI-E 3.0的旗艦產品SN750相比效能還是要更強一些的,讀取效能高了15%,畢竟以PCI-E 3.0x4的頻寬是達不到3900MB/s的速度的。
再來看看CrystalDiskMark的真實效能測試,因為SSD的峰值效能都在高佇列深度下測出來的,實際上日常操作的佇列深度只有1到3左右,在佇列深度1的時候XPG翼龍S50 Lite 2TB連續讀寫速度分別是3510/3170 MB/s,低QD時讀寫表現不差,特別是寫入速度與高QD幾乎差不多,它在低佇列深度的效能表現非常不錯, 連續讀取效能甚至比自家旗艦翼龍S50還高, 延遲方面,讀取延遲54.8us,寫入延遲17.9us,讀取延遲比翼龍S50低,寫入延遲比它高,表現都要優於SN750,實際使用的話這個用SM2267主控的翼龍S50 Lite體驗可能會比用群聯E16主控的翼龍S50更好。
AS SSD Benchmark測試
使用AS SSD來測試的話XPG翼龍S50 Lite 2TB的連續讀寫速度為3391/3131 MB/s,4K隨機讀寫速度是66/216MB/s,測試結果 與翼龍S50有不少差距,但與PCI-E 3.0的SN750比起來還是要強不少。
Expreview Storage Benchmark 2014測試
Expreview Storage Benchmark 2014是我們自己製作的I/O軌跡回放測試,是硬碟真實情況的重現,與PCMark的硬碟測試採用真實的磁碟I/O軌跡回放比較類似,會更為貼近實際應用情況,測試使用我們自行錄製的真實硬碟I/O軌跡指令碼,整測試包括日常應用、辦公應用和遊戲應用三個部分,涉及多個軟體的操作,這些指令碼使用Intel NAS Performance Toolkit進行全速回放。
回放測試是真實應用的反饋,所以XPG翼龍S50 Lite的真實效能表現比翼龍S50和西數黑盤SN750都要強得多,主要原因是它的讀取延遲低,所以在實際使用時反應會更為迅速, 而且回放測試是真實應用時讀寫,佇列深度都不高,主要集中在QD1~4之間,所以翼龍S50在高佇列深度下的讀取效能優勢未得到發揮。
PCMark 7測試
XPG翼龍S50 Lite 2TB在PCMark 7磁碟測試中的原始得分是18353,XPG翼龍S50 1TB得分是19248, 差距不是很大,而西數黑盤SN750 1TB的得分為16467,主流級PCI-E 4.0 M.2 SSD對旗艦級PCI-E 3.0 M.2 SSD的優勢非常明顯。
PCMark 8測試
XPG翼龍S50 Lite 2TB在PCMark 8磁碟測試中的測出來傳輸率是632MB/s,而XPG翼龍S50 1TB是625MB/s, 西數黑盤SN750 1TB得分是544MB/s,提升幅度約為16%。
PCMark 10測試
XPG翼龍S50 Lite 2TB在PCMark 10磁碟測試中的測出來傳輸率是330MB/s,平均存時間85us,與XPG翼龍S50 1TB相差不大,與西數黑盤SN750 1TB相比還是略微要快一點。
TxBENCH測試
TxBENCH的全盤寫入曲線,測試結果XPG翼龍S50 Lite 2TB的SLC Cache有300GB左右,大概佔總容量的15.7%, 並沒有採取激進的全盤SLC Cache快取策略。在SLC Cache容量內SSD的寫入速度維持在3000MB/s附近。而Cache用光後原始TLC的寫入效能的平均寫入速度剩下530MB/s左右,而且SM2267是個雙核主控, 當寫入量達到1242GB時,空白NAND已經耗盡,寫入速度進一步下降,當然了正常使用的時候單次寫入量很少會超過200GB,300GB的動態SLC Cache完全可以滿足日常的各種需求。
IOMeter測試
以下是使用IOMeter對SSD全盤進行兩小時的4K QD32隨機寫入後所記錄下來的IOPS離散分佈情況:
這是IOMeter對SSD全盤進行兩小時的4K QD32隨機寫入後所記錄下來的IOPS離散分佈情況,剛開始最高的是SLC Cache的速度,大概維持了10分鐘,IOPS很穩定地在130000附近, 待SLC Cache用盡後就到原始TLC寫入,大概在68000到71000 IOPS之間,最後那段則是空白快閃記憶體全部用光的狀況,大概1小時後才會變成這樣,整個過程的平均寫入速度是278.7MB/s,而最後10分鐘的平均寫入速度是248.1MB/s。
Trim與GC測試
這測試會在用IOMeter對沒分區的SSD進行全盤的4K QD32寫入2小時,然後再分區格式化進行全盤TRIM,隨後再進行一次HDTune寫入測試看看寫入效能可以恢復到什麼程度。
空盤時SLC Cahce的寫入速度為3000MB/s左右,TLC的原始寫入速度在520MB/s左右,寫入2小時後依然可以擠出少量的SLC Cache,TLC的原始寫入速度沒怎麼變,放置一小時後變化不大,全盤TRIM後馬上SLC Cache空間恢復了,但切換到TLC寫入的狀態有點奇怪。
散熱測試
散熱測試我們使用IOMeter對SSD進行10分鐘的QD32連續寫入,資料包大小1MB,用HWiNFO軟體記錄SSD在寫入過程中的最高溫度,翼龍S50 Lite的溫度比較穩定, 在不安裝散熱片的話最高溫度也只有76℃,安裝原廠散熱器後最高溫度則是72℃,相信搭配主機板自帶的M.2散熱片效果更佳。
總結
XPG翼龍S50 Lite的定位非常巧妙,它基本上比任何PCI-E 3.0的M.2 SSD都要強,當然它的隨機讀取效能較強,有著較低的延遲,所以實際輕度使用情況下和其他PCI-E 4.0 SSD差距不大,過載時的表現中規中矩,畢竟主流級產品基本都不怎麼考慮過載的情況,實際使用時也不怎麼可能會出現,除非你拿它去挖礦。
而這款SSD的售價也確實不算高,1TB賣1049元,比那些高效能PCI-E 3.0 M.2 SSD要低不少,比PCI-E 4.0的產品便宜多了,2TB則因為受近段時間礦潮影響價格有一些波動,總體來說是一款價效比相當不錯的主流價位SSD產品。
相關文章
随着Intel推出第11代酷睿桌面处理器Rocket Lake,标志着目前所有新平台全面支持PCI-E 4.0,而从第一个消费级PCI-E 4.0 <em>SSD</em>进入市场到现在也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了,产品也开始逐渐细分,伴随着新技术的普及,我们将目光
2021-05-19 16:32:04
今年,随着美国封杀华为升级,谷歌、<em>英特尔</em>、高通相继中断与华为合作,任正非仍表现得云淡风轻。 因为从十年前他就为应对危机做好了准备,早早就开始组织团队进行芯片的自主研发与技术升级,所以美国的封杀并不
2021-05-19 16:31:51
Netscape研发出第一个大规模商用的<em>浏览器</em>,Yahoo的杨致远提出了互联网黄页。 但是,Web 1.0只满足了我们对信息的搜索和收集的需求,并没有解决我们信息交流、互动的问题。 由此,Web 2.0出现了。Web 2.0 让我们
2021-05-19 16:31:44
不知何时起,在macOS上用Safari、Windows上用Chrome<em>浏览器</em>似乎成为了一个共识,这让微软的IE<em>浏览器</em>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于是微软先是发布了基于IE内核的旧版Edge<em>浏览器</em>,后来干脆直接推出了基于C
2021-05-19 16:31:31
支持全功能NFC,搭载基于<em>安卓</em>10系统的Magic UI 4.0。 售价方面:荣耀Play5 8+128G 2099元、8+256G 2299元。 看完荣耀Play5的配置信息,不知大家是何感受,就个人而言简直一言难尽。 首先,今年国内流行的设计风
2021-05-19 16:31:23
这样的体验得益于华为的分布式能力,在传统的文件互传基础上,华为引入了PC和手机的多屏协同体验,利用PC的运算能力和专业系统能力,将PC、手机进行分布式系统融合,从系统底层打通Windows和<em>安卓</em>的藩篱,PC的键盘
2021-05-19 16: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