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引擎相当于电脑的<em>CPU</em>、人的大脑,鼠标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引擎是重要因素之一。1999年,微软与安捷伦(后改组为安华高)研发出IntelliEye光电引擎,并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电鼠标:IntelliMouseExplorer。这款鼠标
2021-05-23 23:31:09
【滑鼠的前世今生】
曾經有人問我,玩電腦外設這麼多年,你知道先有鍵盤還是先有滑鼠?這個問題還真難不倒我,鍵盤與滑鼠的關係可不是雞與蛋的關係。鍵盤的誕生比電腦還要早,比滑鼠則更早了。18世紀初歐洲就出現了各種形式的打字機,19世紀60年代鍵盤規範了QWERTY按鍵排列布局。電腦的雛形在19世紀末形成,以電力為基礎的電動製表機,20世紀30年代誕生了世界上首臺類比電子計算機。
滑鼠則更晚了,20世紀60年代,Douglas Engelbart及同事William Kirk English發明了上圖這個小木盒。盒子裡有兩個滾輪,頂部一個按鈕。工作原理是由滾輪帶動軸旋轉,使變阻器改變阻值,阻值的變化就產生位移訊號,經電腦處理後螢幕上指示位置的游標發生移動。由於它後面拖了根線,很像老鼠,所以稱它為「Mouse」。現在,大陸稱作「滑鼠」,港臺地區則稱作「滑鼠」。
上圖是William Kirk English正在使用這個滑鼠操作電腦,電腦、鍵盤、滑鼠三劍客算是湊齊了。滑鼠的誕生為了讓計算機的操作更簡便、更快捷,代替鍵盤那些繁瑣的指令,從而大大提高操作效率。
有了滑鼠後,電腦系統操作簡單了許多,但遺憾的是,這些系統只能用在實驗室,沒有得到推廣,所以那時滑鼠這個東西很少被人知曉。
直到1979年,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在被邀請觀看Alto以及執行在該系統上的軟體時,發現了滑鼠與GUI系統的發展前景,立刻將這一技術應用到自己的系統中。
1983年,蘋果釋出了以喬布斯女兒命名的世界上第一臺採用圖形介面個人電腦Lisa,蘋果第一臺使用滑鼠的電腦,由於價格過於昂貴,銷量並不好,但為後期蘋果電腦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84年,蘋果推出第一代Macintosh,將滑鼠作為遊標工具,可以進行「雙擊」、「拖放」等操作,銷量爆棚,可以說Macintosh才真正將滑鼠帶進千家萬戶。
當初的蘋果滑鼠外形像塊肥皂,握著並不舒服,後期經過改進後,慢慢符合人體工學了,持握也更舒適了。滑鼠只有頂部一個按鍵,不過底部開始採用滾球了,後期各種各樣的機械滑鼠大多都採用這樣的方案。我上學那會兒,機械滑鼠還是主流滑鼠,每次到機房上機或者到網咖上網,習慣性地先把滑鼠底部的滾球扣下來清理清理,然後再用。
滑鼠的普及,蘋果電腦開了個好頭,而微軟Windows95系統的推出則將滑鼠的普及推上了頂峰。標誌性的」開始「選單,更強大、更穩定、更實用的桌面圖形使用者介面,遊戲玩家們再也不需要為獲得可用的基本記憶體和擴展記憶體來運行某個遊戲程式而整天折騰config.sys和autoexec.bat了。
Windows95推出那會兒,電腦還是個新鮮事物,雖然在當時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的不多,但大家都知道這個東西未來肯定很有用。於是市面上出現了不少專門開展電腦培訓的機構,什麼新華電腦啊,北大青鳥啊,以及很多小培訓班。
我那會兒剛剛參加完中考,暑假就找了個培訓班學習電腦,內容很簡單,一是熟悉簡單的DOS系統操作,二是練習五筆打字,三是偷偷摸摸玩空當接龍和掃雷。
一共學了二十多天,到現在DOS系統的很多命令都還記得,沒事從後臺調出來玩玩。不過五筆真心全忘了,現如今連自己名字都不會打了,我記得上大學那會兒,智慧ABC輸入法流行起來,五筆輸入法雖然打字很快,不認識的字也能打,但是還要背字根,熟悉如何拆字,所以沒有普及開來。現在基本上是一些四五十歲年齡偏大的人還在用五筆,或一些特殊機構的人,比如銀行櫃檯、戶籍部門以及經常要錄入一些生僻字的工作。
Windows95,開始選單和滑鼠的加入告訴了大家,原來操作電腦也可以如此簡單。Windows XP,開啟全民電腦時代,釋出至今已有20餘年,仍有大量電腦還在使用,目前Windows7有望成為它的繼承者。為了阻止這一趨勢,微軟及各大廠商也是同仇敵愾,做出了一個決定:新的主機板等硬體不再支援Windows7系統,逼你用新系統。然而方法總比困難多,沒多久就有大神釋出解決方案了,當然了,裝是能裝了,但長期穩定還是有問題的,所以,現在裝新機的話,建議還是直接裝Windows10吧,雖然更吃配置,但畢竟曾經有段時間處理器、顯示卡、記憶體等硬體價格也不是那麼離譜。
從1968年第一隻滑鼠誕生,至今已有53載。滑鼠也從原始滑鼠、機械滑鼠發展到現在主流的光電滑鼠(光學、鐳射),期間也出現了不同特殊用途的滑鼠,例如軌跡球滑鼠,通常用來畫圖;觸控滑鼠,經常用筆電觸控板或平板的人才能駕馭;語音識別滑鼠,殘疾人士、不會打字老年人以及其他特殊人群在使用。
今天我們聊的不是這些特殊小眾滑鼠,而是大家都在用的常規滑鼠,從外觀、引擎、微動、模式、線材、燈光等幾個部分去探討。
【外觀設計】
1、手型
常規滑鼠,從外形上一般分為右手滑鼠(又稱非對稱滑鼠)和對稱滑鼠。
右手滑鼠一般採用人體工學設計,採用趴鼠姿勢持握滑鼠時,右手手掌可以完全貼合滑鼠,已達到最佳舒適度。對稱滑鼠,一般來說是為一些需要左手操作滑鼠的人設計的,因為對稱設計,左手、右手都能操作,相容性更好。不過左手持握滑鼠的畢竟是少數,廠家不會為了這小部分人去設計生產這麼多對稱滑鼠,原因是很多采用捏鼠、抓鼠姿勢的人更喜歡用對稱滑鼠。
通過一張圖來解讀一下三種持握滑鼠的姿勢:趴鼠,手指、掌心全貼合滑鼠,通過手臂來操作滑鼠;捏鼠,手心遠離滑鼠,拇指、無名指捏住滑鼠兩側,移動手腕來操作滑鼠;抓鼠,又叫握鼠,手心貼合滑鼠,拇指、無名指抓住滑鼠,移動手腕來操作滑鼠。
捏鼠、抓鼠在持握滑鼠時手指需要發力,由於對稱滑鼠左右側裙是一樣的,這樣兩側手指的手感一致性比右手滑鼠更好,所以採用這兩種姿勢持握滑鼠的人更喜歡選擇對稱滑鼠。
另外,還有一種很小眾的滑鼠持握姿勢:半抓鼠,在抓鼠的前提上,食指和中指位置更靠前,這種姿勢介於抓鼠和趴鼠之間,手指、手掌都是主要發力部位,右手滑鼠、對稱滑鼠,都可以適應。
2、尺寸
滑鼠外形的分類,除了右手、對稱外,還分為小鼠、中小鼠、中型鼠、中大鼠。滑鼠尺寸在100mm以內,屬於小鼠,辦公居多,而目前主流遊戲滑鼠尺寸基本上在110mm以上,所以這次只聊聊中小及以上尺寸滑鼠。一般來說,滑鼠長度在100mm-115的,屬於中小型滑鼠,抓握、捏握,大中小手型都適用,趴握,大手型不適用;長度在115-125mm之間的,屬於中型滑鼠,趴握、抓握、捏握,大中小手型都適用;長度在125mm以上的,屬於中大型滑鼠,趴握、抓握、捏握,大手型適用。上圖中間冰豹Kone Pro的三圍尺寸為125.6 x 40 x 72mm,算是中大型滑鼠裡的最小滑鼠了吧。
一些滑鼠在按鍵模組進行了特殊設計,這樣點選滑鼠左右鍵時,不同部位也能獲得相同手感,例如羅技機械樞軸按鍵設計、冰豹分體式泰坦微動、達爾優KBS按鍵衡力系統等。這樣,一些中大型尺寸的滑鼠,中小手型的人點選滑鼠左右鍵時也能獲得不錯的按鍵反饋。
3、重量
滑鼠按重量一般分為輕量化滑鼠、一般滑鼠、重型滑鼠,近些年由於輕量化滑鼠大行其道,所以,重量分類時要稍稍往前移一移。輕量化滑鼠,指的是重量控制在80g以內滑鼠;一般滑鼠,指的是重量控制在80g-120g之間滑鼠;重型滑鼠,指的是重量在120g以上滑鼠,很多帶配重的遊戲或辦公滑鼠都超過這個重量,金屬狂人美加獅有款滑鼠,加上配重後達到192g,不愧是習武之人。
輕量化設計是當前遊戲滑鼠的主流趨勢,各大廠商也是花盡心思去設計,既要保證質量,又要減輕分量,的確難度不小。目前主流的方案有兩種,第一種,類似冰豹Kone Pro,通過優化內部結構來減重,滑鼠外殼內部採用BIONIC SHELL蜂巢結構,強度有保證,重量減輕不少,而且防水防塵。冰豹Kone Pro Air無線版官方資料是75g,去掉2.4G無線接收器的話,重約72.5g,冰豹Kone Pro有線版去掉了無線模組後,分量只有66g;第二種,類似Xtrfy M4,通過外殼打孔的方式來減重,俗稱「洞洞鼠」,這種方式減重效果最明顯,工藝也最簡單,但是缺點很明顯,藏汙納垢,衛生無法保障,如果防水做得不好,內部元器件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或者不小心濺點水,很容易出故障。
未來外觀設計猜想:
由於每個人持握習慣、手型大小都不盡相同,所以,滑鼠手型、尺寸還會是多元化。
尺寸方面,我猜測,為了適應各類玩家需求,廠家會推出同款不同型號滑鼠,參考手機,推出標準版後,再增補Mini版和Max版。
手型方面,見過右手、對稱可以互換的滑鼠,通過側裙模組來改變滑鼠手型,不過由於滑鼠線條固定,「變身」後的滑鼠持握手感並不太好。我猜想,未來新型材料的發展會不會改變這一狀況,通過某種方式可以讓外殼變成廠家預先設計好的右手或對稱。
重量方面,未來輕量化設計仍然是大趨勢,洞洞鼠將會退出市場,以優化結構設計減重為主,新型輕型材料的發展,會讓滑鼠分量更好控制。
【滑鼠引擎】
滑鼠引擎相當於電腦的CPU、人的大腦,滑鼠效能得以充分發揮,引擎是重要因素之一。
1999年,微軟與安捷倫(後改組為安華高)研發出IntelliEye光電引擎,並推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光電滑鼠:IntelliMouseExplorer。這款滑鼠不再需要專門特製的格柵滑鼠墊了,從此機械滑鼠開始慢慢推出歷史舞臺,光電滑鼠得以廣泛普及。
2004年,羅技推出了全球首款採用鐳射引擎滑鼠,在當時效能遠遠超過傳統的光學滑鼠,可在不同材質介面上使用,相容性很高。安華高,曾經的鐳射引擎龍頭老大,收購博通後在滑鼠引擎領域就銷聲匿跡了,它家的鐳射引擎一直停留在末代皇帝A9800。如今的老大位置則是被原相牢牢佔據,光學引擎一家獨大。鐳射引擎目前還是飛利浦在堅持,不過表現一般,很少見到還在現在使用鐳射引擎的主流遊戲滑鼠。
原相目前參數最強的光學引擎是PAW3399,最大20000DPI,650IPS追蹤速度,50G加速度,相比上代引擎之王PMW3389硬體參數提升不少,最大DPI高了4000,追蹤速度高了250IPS,而且功耗更低,很適合搭配無線滑鼠,提升續航。PAW3399參數配置的確很強大,不過就跟目前的電腦CPU一樣,效能有點過剩,一般使用者很難用到這麼高的DPI,絕大多數使用者DPI主要還是分佈在800-2000DPI。
而且,一款滑鼠好不好用,引擎不是唯一指標,晶片、微動、外觀設計等,只要廠家優化得夠好,手感也不會差。PAW3399目前被雷蛇獨佔,其他廠商靠與原相定製其他引擎也能達到不錯的效能。例如羅技的Hero系列引擎,賽睿的TrueMove系列引擎,以及冰豹的Owl-Eye系列引擎。例如上圖的冰豹Kone Pro Air,使用的是Owl-Eye 19K光學引擎,基於PAW3370,如果拆開看的話,標註的是PAW3371,最高19000DPI,追蹤速度400IPS,50G加速度。參數配置比PMW3389還要強一些,重點是支援節能模式,功耗更低,很適合無線滑鼠使用,這是PMW3389無法比擬的。
PAW3370引擎,今年原相的新旗艦級產品,經GWT實驗室實際測試,在DPI項目測試中得到了S級高分,幾乎完美的1:1引擎,靜默高度LOD中也得到了S級高分,離地高度在1.0mm之後完全靜默。
未來滑鼠引擎猜想:
鑑於當前各大品牌與原相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各種型號被獨佔還會是常態,所以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各品牌依舊會與原相採用定製的方式推出新引擎。除非市場上出現第二個可以與原相抗衡的引擎生產商,否則無解,畢竟資本的市場,錢說了算。
我猜想,未來滑鼠引擎將朝著效能更好、更穩、功耗更低這個趨勢發展,今後的滑鼠無線才是王道。十多年前裝修房子的時候,跟裝飾公司千叮囑萬囑咐,務必每個房間預留網線插口,結果現在全荒廢了,強大的無線方案,徹底將網線介面埋沒,隨著WIFI技術的快速發展,頻寬也越來越寬,筆記本、平板、手機、智慧電視,全部採用無線連線完全沒問題。
【微動開關】
如果說引擎是滑鼠的大腦,那麼微動開關則是滑鼠的左膀右臂,得力干將,它直接影響著玩家的使用體驗。微動開關在滑鼠誕生之前就出現了,家用電器、儀器裝置、交通工具等等都在使用微動開關。
其他微動不談,今天只談滑鼠微動,目前滑鼠微動分為常規微動、光學微動、靜音微動這幾類。常規微動常見有歐姆龍、TTC、華諾等品牌,用途不同,設計、參數、壽命都有所不同,例如針對目前各種各樣的洞洞鼠,防塵成了大問題,嚴重影響了滑鼠微動的使用壽命,TTC則推出了防塵金微動。
靜音微動一般來說用在側鍵、DPI調節鍵等位置,主要以圓點微動為主,不過現在這些使用率較低的鍵也被常規微動所替代的趨勢。另外,一些主打辦公的滑鼠也在採用靜音微動,目的是為了使用滑鼠時不打擾周圍人,不過普通的圓點微動手感太肉,體驗很差,於是在常規微動基礎上開發出了特製靜音微動,手感比圓點微動好很多,調校的好,能接近常規微動,而聲音則非常小。
光學微動是跟特製靜音微動一樣,也屬於新型微動,主要是為了解決常規微動容易雙擊的問題。目前市面上在售的滑鼠中有冰豹泰坦光學微動、雷蛇定製光學微動、LK光學微動、富勒光磁微動4種,雷蛇定製光學微動與LK光學微動屬於同一種,嚴格意義上來說共3種,就像冰豹泰坦光學微動採用的就是TTC定製光微動。
富勒光磁微動的結構則跟其他兩種完全不同,開放式的結構,因為構造太獨特,需要調整滑鼠內部很多設計,不利於推廣,所以目前就富勒自己在用。
冰豹以前魔幻豹、卡宴、鈦鯊豹滑鼠使用的也是泰坦微動,不過不是光學微動,而是常規微動的結構優化,採用分體式泰坦按鍵系統。這次剛剛釋出的新品滑鼠冰豹Kone Pro系列則採用的是冰豹泰坦光學微動,比常規機械微動,響應速度更快,耐用性更強,設計壽命達到一億次,可以完全杜絕雙擊現象的發生。手頭上剛好有冰豹Kone Pro Air和雷蛇毒蝰Viper兩款滑鼠,實際體驗了一下,個人感受是泰坦光學微動手感要優於雷蛇定製光學微動,確認感更強一些,聲音更脆一些。
未來微動開關猜想:
目前常規機械微動、光學微動都有各自的優點和不足,都有一定的提升空間,所以短期內依舊會和平共存,不存在誰替代誰。
鑑於目前國產微動的迅猛發展,不久的將來,昔日龍頭老大歐姆龍的地位將被國產廠商所替代。這些年,國產開關廠商取得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在機械鍵盤軸體領域還是在滑鼠微動開關領域,產品更豐富,設計更滿足需求,口碑也越來越好。
提到微動,不得不說熱拔插,目前支援熱拔插的滑鼠不太多,廠商的解釋是為了效能更穩定,所以依舊是焊接在滑鼠PCB上的。我個人認為除了穩定,還有廠家的利益,大家都知道滑鼠是個耗材,滑鼠最容易壞的地方也是微動,如果微動支援熱拔插了,那以後的新品賣給誰。就像電腦主機板一樣,過幾年換個CPU插槽介面,Intel十代U已經採用LGA1200介面,想玩新U,不好意思,請換主機板。
我猜想,未來的滑鼠微動,如果光微動能將手感優化到跟機械微動一致,那麼光微動真有替代機械微動的可能。另外,目前各大微動廠商都在努力提高微動使用壽命,可以換個思路,微動廠商和滑鼠廠商合作,滑鼠廠商把滑鼠設計成可以方便更換微動和按鍵柱,微動廠商則對微動進一步優化,壽命不一定很長,但穩定性一定要高。就像F1賽車的輪胎,一個道理,壽命不一定要長,但效能一定要好,更換一定要方便。
【連線模式】
目前滑鼠與裝置連線的方式主要有三種:有線、2.4G無線、藍芽。
一般來說,一個滑鼠一種連線方式,後期陸陸續續出現了雙模滑鼠,有線+藍芽、有線+2.4G、藍芽+2.4G等組合,其中也出現了一些偽雙模滑鼠,例如同時相容藍芽3.0、4.0就號稱雙模了。隨著使用者對多模的需求日益增多,真正意義上的三模鼠標出現了,同時相容有線、2.4G無線、藍芽,上圖的冰豹Kone Pro Air就是其中之一。
1、2.4Ghz模式
20世紀80年代初,無線滑鼠誕生,發展初期是通過紅外接收器進行訊號傳輸,滑鼠與接收器之間不能用物體阻擋,使用範圍很侷限。後來到了20世紀90年代,27MHz RF,無線電射頻技術(Radio Frequency)的加入,讓無線滑鼠得以推廣,從此滑鼠與裝置之間不會因為物體阻擋而影響連線穩定性,連線距離已接近兩米。這個距離在當時算是不錯的成績,但是現在來看仍然有所侷限,特別是在工業、醫療等領域。
27MHz技術由於傳輸速率的原因,必須連續工作,功耗較大,而且無線安全級別較低、有效傳輸距離較短,因此,2.4Ghz來了。2.4Ghz頻率是2.4-2.485GHz ISM無線頻段,該頻段在全球大多數國家均屬於免授權免費使用,這為無線滑鼠的普及掃清了最大障礙。2.4Ghz具有抗干擾能力更強、傳輸率更高、傳輸距離達10米、功耗更低等特點,發展至今已經相當成熟
2、藍芽模式
藍芽技術由成立於20世紀90年代末的私營非牟利組織Special Interest Group(簡稱SIG)制定的一個標準。藍芽與2.4G RF使用的頻段一致,同樣免費、無授權,所以也有利於該項技術的推廣。藍芽技術在普通2.4G無線技術上增加了自適應調頻技術(AFM ),實現了全雙工傳輸模式,可以達到1600次/秒的自動調頻速度。
目前藍芽技術已經發展到5.2版本,相比5.1具有增強型ATT協議、LE功耗控制、LE同步通道三大特點。這幾個特點,在藍芽音訊領域將大放異彩,在外設領域也有提升,訊號更穩定,更可靠,功耗也更低。
3、有線模式
從原始滑鼠開始,就採用有線模式連線,滑鼠也是因為這根細細的線材很像老鼠尾巴而得名,滑鼠線材的介面經歷過串列埠、PS/2、USB三個階段。
串列埠即COM介面,最古老的滑鼠介面,分為9針和25針兩種D型介面,適用機型很廣,但資料傳輸率太低,無法發揮中高階滑鼠高效能優勢,而且不支援熱插拔。
PS/2介面,是一種6針的圓型介面,老式鍵盤滑鼠都在用,傳輸速率比串列埠稍快一些,但仍然無法滿足中高階滑鼠需求,依然不支援熱拔插。但是,曾經有一段時間挺火,Intel在skylake平臺移除了EHCI主控,改為XHCI主控支援,而原生的WIN7系統並不支援XHCI主控,裝系統時你會發現卡在語言選擇介面,鍵鼠都無法使用,只能用PS/2介面的鍵鼠來操作。
USB介面,中文全稱通用序列匯流排,從USB1.1開始發展至今已經達到USB3.1,資料傳輸速度由12Mbps提升至10Gbps,翻了足足800多倍。
未來連線模式猜想:
目前滑鼠只有有線、2.4G無線、藍芽三種連線方式,由於三種方式現階段仍然各有優缺點,三種模式共存將是常態。有線模式,成本低、延遲低的特點,但線材的束縛會干擾使用效果,超柔軟線材的發展或許是未來有線滑鼠的出路;2.4G無線模式,響應迅速、傳輸穩定、功耗較低、即插即用,但需要配備接收器,且只支援一對一連線;藍芽模式,只要裝置帶藍芽模組,無需接收器也可以連線使用,例如膝上型電腦、平板、手機等,不佔用USB介面,支援多系統,相容性高,支援一對多配對連線,但受限於藍芽協議,在單點效能上要弱於2.4G無線。
我猜想,像冰豹Kone Pro Air這種同時支援三模將是未來滑鼠連線模式發展趨勢,經過各大廠商的優化,2.4G無線將替代有線用於電競領域(目前已有個別職業選手使用無線滑鼠比賽),滑鼠沒電時,插上資料線進行邊充邊玩,而需要多裝置同時操作時,可以2.4G無線和藍芽組合使用,一鍵切換,甚至實現自動切換。
【滑鼠線材】
提到介面不得不說一下鼠線分離和線材材質,一般多模滑鼠都採用鼠線分離設計,否則總是拖根線也就談不上無線滑鼠了。通常我們都知道線材的一頭是標準USB介面,另一頭則不相同,常見的有Mini-USB介面、Micro-USB介面、Type-C介面,Type-C介面因為支援盲插,且更耐用,正在普及中,上圖冰豹Kone Pro Air採用的就是標準USB轉Type-C介面線材。
線材材質一般分為橡膠材質和編織材質,以前給大家的印象是橡膠材質偏軟,編織材質偏硬,但現在則不同了,各種柔軟編織材質正在普及中,獲得玩家一致好評。例如冰豹Kone Pro Air的Phantom Flex充電線,雷蛇毒蝰SpeedFlex超柔線材,微星GM41的FriXionFree線材,等等,很多一線外設品牌都在使用超柔線材。
超柔線材的好處是有線滑鼠也能體會到無線的手感,束縛感可以忽略不計,線夾這種東西都可以拋棄了。各大廠家紛紛推出超柔線材主要還是因為傘繩這個東西,傘繩最先在客製化圈火的,優秀的手感讓很多玩家紛紛去DIY,後期也出現了專門的手工小作坊為玩傢俬人定製。但是不是正規廠家生產,沒有經過各項檢測,安全性是個大問題。而且,為了提升柔軟度,把滑鼠外皮剝了,鋁箔扔了,導致抗拉伸、抗干擾性能大大降低,漏電現象時有發生,所以網上也出現過不要用傘繩的呼聲。
現在好了,正規的一線廠商為大家做好了,不用自己DIY了,而且經過了層層嚴格測試,在安全性、耐用性方面不會有問題。只是柔軟度方面,跟傘繩還是稍稍有點點區別,如何在安全耐用與柔軟度之間取得一個平衡值,就看各大廠商的能力了。
未來滑鼠線材猜想:
如果今後電池續航和無線充電技術都得到飛速發展,那麼這根線材真的會消,短期內來看,還不能做到。就拿冰豹Kone Pro Air舉例,滑鼠內建450毫安Li-ion電池,充滿電後可續航100小時。按照一天使用4小時計算,大約25天樣子,成績還算不錯吧,不過支援快充這個設定值得推廣,充電5分鐘可以續航約5小時,要知道在一些緊急狀況下,真的可謂雪中送炭了。比如,在野外工作時,滑鼠突然沒電了,用充電寶給它插上5分鐘,就能解決問題了。
我猜想,今後超柔軟線材將是主流發展趨勢,支援快充也將成為標配,Type-C也將成為主流介面。今後電池續航和無線充電技術能夠突破瓶頸的話,線性也許會成為過去式。
【燈光效果】
滑鼠由於身材較小,加上持握之後只空出極小部位,所以,一直以來,滑鼠的燈光設計也是五花八門,沒有一個統一的方案。
1、發光部位
常規發光部位,主要分佈在上圖中的6個位置,我按照分佈熱度依次跟大家討論一下:
一是LOGO燈,最常見的發光部位,一貫走低調風的羅技經常只上一個LOGO燈,還採用RGB背光,實屬有點浪費啊。
二就是滾輪了,單獨滾輪燈的滑鼠很少見,一般搭配LOGO出現,可以說市面上一半的滑鼠都採用這種搭配方案。冰豹、雷蛇、賽睿、羅技等,每家都有很多款相應產品。
三是邊框側燈,一般沿著側裙上邊緣從滑鼠前部往後延伸至尾部。一般搭配LOGO、滾輪同時出現,例如雷柏V29S。也有隻搭配其中之一,例如上圖的冰豹魔幻豹Kone,採用側邊燈帶+滾輪的組合。
四是底部後邊框燈,要說滑鼠燈光,微軟IO1.0算是鼻祖了,屁股後面那個迷你小紅燈,大家一定印象深刻吧。雷蛇毒蝰Viper就是這種設計,尾部後邊緣一小圈綠燈,使用時會被手掌完全遮住,效果一般。
五是側邊框下邊緣,也就是底部兩側燈帶,一般會延續到尾部,呈現一個U字型,比如賽睿Rival3。
六是側裙燈,比較典型的是鈦度TSG600,側裙三道混彩燈帶還是挺有特色的,不過這款滑鼠已經停產了。
說了這些常規燈光位置,再說說一些特殊的:
一是整個上蓋發光,例如達爾優牧馬人裂紋版,冰豹BURST極光豹,等等。
二是射燈,不同於一般燈光,這種燈光方向性更強。例如CHERRY MC 9620,尾部帶射燈,可以投影文字。
三是指間燈,如上圖的冰豹Kone Pro Air,滑鼠左右按鍵採用半透明材質的蜂巢外殼,燈光開啟後可以看到RGB色的蜂巢結構。
2、種類和效果
燈光種類主要分為三種:單色、混彩、RGB。單色背光很常見,綠蛇、紅龍這些詞一說就知道哪家了;混彩背光的主流滑鼠不多,山寨滑鼠居多,也有個別特殊情況,例如前面提到的鈦度TSG600側裙就是混彩,固定彩色燈光;RGB背光就更常見了,從幾十元到上千元滑鼠都能實現,不過效果倒是不一樣。有的RGB燈光看著就很殺馬特,而有的看著就很舒服,再怎麼抄襲也無法達到職業設計師的效果。說到RGB,再提幾句,有的滑鼠宣稱RGB背光,但是每次只能顯示一種顏色,無法實現幻彩效果,只能算作偽RGB。
燈光效果的種類主要分為兩種:常亮和動態,其中動態燈光的類別就不無法統計了,各家有各家的特色,常見的有幻彩、流光、波浪、漸變、呼吸等。
燈光效果裡還有一種特色燈效:聯動燈效,不過每家名字取的不一樣。冰豹叫AIMO,海盜船叫iCUE,雷蛇叫Chroma,羅技叫Lightsync,賽睿叫Prismsync,微星叫Mystic Light等等。
燈光聯動系統,也被大家稱作智慧照明生態系統。要想把燈光玩得溜,這個生態系統必須要有,而且最好相容其他品牌,這樣你的生態系統才會越來越龐大,使用者越來越多,系統更有生命力。
未來燈光效果猜想:
雖然一些骨灰級玩家對外設的燈光有點感冒,認為是光汙染,但大多數人還是比較喜歡帶背光的。未來不論是有線外設還是無線外設,還是會以背光外設為主。只要經過設計師的不斷完善,那些RGB幻彩背光也不會那麼顯得那麼殺馬特了。
我猜想,隨著電池續航能力的不斷提升,未來無線外設將會標配RGB背光,也不用擔心長時間開燈而影響續航時長了。而且,隨著電腦硬體都加入RGB背光行列,聯動燈效將成為標配,而且多家廠商會相互協調,制定一個聯動燈效協議,不同品牌不同硬體都能順利加入到RGB幻彩聯動燈光中去。
隨著石墨烯等技術的發展,軟屏或許也會加入到滑鼠中去,可以呈現出LED燈無法比擬的視覺效果,豐富的個性化定製特效將會大放光彩。
好了,巴拉巴拉快一萬字了,以上就是我對未來滑鼠發展趨勢的一點見解,你認為未來的滑鼠會是什麼樣的呢,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文末聲明】:上文所述內容純屬個人感受,不是科普,不是科普,不是科普,如若跟您體驗有所不同,還請海涵。若有錯誤表述,懇請幫忙指正,不勝感激。文章部分文字資訊節選百度百科,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若侵權,請私信我。文章篇幅過長,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先關注收藏哦。
相關文章
鼠标引擎相当于电脑的<em>CPU</em>、人的大脑,鼠标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引擎是重要因素之一。1999年,微软与安捷伦(后改组为安华高)研发出IntelliEye光电引擎,并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电鼠标:IntelliMouseExplorer。这款鼠标
2021-05-23 23:31:09
另外一点,小米电视EA65也是唯一有远场语音功能的电视,在日常使用中,肯定也更为方便,不想使用遥控器的时候,偶尔用用语音操作也不错。配置对比:运行内存、存储内存和<em>CPU</em>配置 这五款电视在存储上,同样都是2GB运行内存
2021-05-23 23:30:51
配置方面,惠普OMEN暗影精灵7游戏本搭载<em>Intel</em>最新第十一代酷睿处理器,最高支持<em>Intel</em> Core i7-11800H处理器,游戏激战更快一步。以i7-11800H处理器为例,智能高速缓存高达24MB,最高睿频可达4.6GHz,高
2021-05-23 23:30:25
Samsung 近年来虽然是机海战术, 但是有时候还是会有些高CP值的产品, 如之前的M11, 目前二手价都还很稳定, 大概是Samsung品牌大, 今年刚出的M12更多增加了如相机优化, 电量增加及采用<em>Android</em> 11, 相信一般
2021-05-23 23:00:15
在<em>java</em>中,最常用的类基本上非String莫属了。String虽然不是八大基础类型之一,但是各种常用类型、自定义的类都能够转换成字符串表示。就连<em>java</em>中的所有类的父类Object,也有一个方法叫做“toString”,由
2021-05-23 22:31:09
<em>word</em>排版问题千万个,有时候被很多格式问题限制了工作效率,<em>word</em>技巧学不精,要用时都希望成精呀。有的同学写论文,一篇文档几千甚至几万字,却老老实实拖动滚动条拉上拉下,鼠标滚动无数次,千难万难才找到需要
2021-05-23 22: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