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軟體

Zen 4介面曝光 插針還是觸點到底有啥區別?

2021-05-24 20:01:09

這幾天AMD的Zen 4處理器的AM5介面又一次曝光,基本實錘會淘汰現在AM4的插針方式,和Intel酷睿桌面版一樣用上觸點方式。相信很多小夥伴早就發現了兩家CPU的這一區別,很多人問過小編為啥AMD一直用插針,Intel用觸點介面?是AMD技術落後還是Intel換介面好賺錢?等等……這事兒吧,還真的有點複雜,小編今天就來好好說說。

這裡有個小知識點,所謂的插針式介面,「學名」其實叫PGA封裝方式(pin grid array,插針網格陣列封裝),而觸點式則叫LGA封裝(land grid array,平面網格陣列封裝)。而且LGA並不是沒有針腳哦,只是這些針腳被放在了主機板上,而且帶有彈性(下面就乾脆叫小簧片吧),這樣才能和CPU上的觸點緊密連線。

PGA和LGA的效能沒啥區別,而且PGA的針腳更粗壯,因而供電電流、訊號強度都更強。LGA的CPU因為沒有脆弱的針腳,所以確實更安全些,不過主機板上的小簧片更小更細,還彎折以提供彈性,所以更脆弱,電流、電壓大點就會燒壞,供電能力其實更差一些。

此外,主機板上的這些小簧片如果被手指、螺絲刀無意觸碰也很容易損壞,所以這裡提醒一下小夥伴,LGA介面的蓋板千萬別丟,只要取下CPU就得蓋上,保護這些小針腳。至於損壞之後嘛,一般的DIYer用個小鑷子就能修正歪掉的PGA針腳,甚至斷了都能焊上,但LGA的小簧片壞了之後基本不可能自己修復,返廠返修時大部分也是直接換掉個新介面。

至於AMD是不是技術不行,這裡小編可以給大家看看AMD的高階CPU——EPYC,大家發現啥問題沒?沒錯,它用的就是LGA封裝,可見AMD完全會做LGA,而且觸點達到4000多個,比Intel的消費級CPU甚至很多專業CPU都多得多呢。

注意小編這裡特意提到了觸點數量哦,因為LGA的一大優勢就是可以在單位面積上放更多的觸點,而PGA封裝針腳不可能太細,加上針腳底部的小底座和絕緣「圈」佔據面積,目前的密度已經是極限了,要增加針腳就只能相應增大面積。這可是大問題,像專業CPU一樣巴掌大的產品不光體積實在不適合消費電腦,成本也實在太高。

所以說,AM5介面之所以從PGA轉向LGA,最大的原因還是介面數量要增加,又不想增加太多成本。有些小夥伴大概注意到了供電這事兒,其實也很簡單,在之前的推送中我們已經提到過,新型CPU的設計已經轉向了使用更多供電針腳(圖中紅色和黑色標誌的針腳),這樣獨個針腳的電流小得多,加上供電電壓降低,單個針腳的電力傳輸壓力可以小得多。

如果只說封裝方式,LGA還有個優勢就是可以做得更薄,更適合現在追求小巧的電腦,也可以縮短內部晶片和基板觸點間的連線線長度,降低成本和生產難度。不過對比一下現在的銳龍和酷睿,就會發現酷睿根本沒體現出這個優勢,所以這只是理論上的優勢,也許以後的CPU會體現出來吧,小夥伴們知道有這麼個希望就好。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